分节阅读 201(2 / 2)
召见的地方不是在前朝,而是在后宫中的某一处小房间,朱常渊到的时候,里面只有两个人:崇祯,还有太子朱慈烺。
三张小桌子,崇祯坐在中间上首,太子陪在左侧,右侧则是留给了朱常渊。
这个房间说小,那是和宫中的其他屋宇相比较,本身来说并不算小,最少也有百十平米大,由于是在夜晚,房屋四周靠墙的地方点燃了满满的蜡烛,明晃晃的,照耀的室中犹如白昼。
“臣,陕西巡抚朱常渊,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常渊看到崇祯皇帝以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行了个大礼。
“皇叔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崇祯坐在那里并没有动,太子朱慈烺倒是从位子上下来,亲自将朱常渊扶起来。
“谢陛下,谢太子殿下”朱常渊道。
“来,入席”随着皇帝的指示,朱常渊抬起头,看了看崇祯右边的座位,抬脚朝那边走去,边走还边打量了一下皇帝,发现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这货又显得苍老了许多。
其实在内心深处,朱常渊还是挺可怜兼同情这位大明的末代皇帝的,不管怎么说,他不是一个昏君,也并非暴君,算是一个为数不多勤于政务的明君了。
大明王朝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轰然倒塌,三分之一的原因是他的哥哥、爷爷甚至是曾祖父所造成的,然后大明百官需要承担三分之一的责任,其余的三分之一,只能归咎于天意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崇祯年间的大旱,如果不是天下民众暴动,大明何至于亡国就凭关外那些通古斯狗,算了吧。
可惜啊
朱常渊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走过去静静的坐在了座位上。
崇祯皇帝端起酒杯,看了看皇太子,又看了看朱常渊,说道:“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次是皇叔与朕的第四次见面。”
可不,第一次平台召对,搬到了温体仁;第二次是从襄阳回来,崇祯皇帝设家宴;第三次讨论蓟辽督师人选的时候,洪承畴自告奋勇,然后,朱常渊紧随其后,也自告奋勇去了陕西。这次,算是第四次了。
“是臣的荣幸”朱常渊谦卑的说道。
“呵呵”崇祯眼睛微微一眯,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酒杯拿起又放下,说道:“每次朕见到皇叔,都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感觉,唉”
“陛下春秋鼎盛,为何如此感慨”朱常渊问道。
“是啊,朕也是春秋鼎盛之年,没记错的话,今年正好三十岁,可是,不知为何,朕老是有种垂垂老矣的感觉。”
三十岁不错,不过头发都白了一大半了,脸上也有了皱纹,如果没感觉才是有问题
朱常渊腹诽一句。
“皇叔”崇祯突然抖擞一下精神,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说道:“朕欲你督师蓟辽,你意下如何”
第142章陈沅
崇祯皇帝问的很突然,可是朱常渊根本没有感到意外。
经过两年多的摸爬滚打,再怎么没有政治觉悟的人现在也锤炼的差不多了,皇帝从将他调离陕西巡抚的位子开始,他就已经有所猜测了。
再加上正好辽东大败,洪承畴降清,诸多大将战死,皇帝手里已无可用之兵,是以,让他督师蓟辽并不意外。
说一千道一万,朱常渊是不想去的。
为什么,因为他去了就得和皇太极面对面动真刀子干,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以自己现在的心态和财力,将皇太极打的生活不能自理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却是朱常渊不愿意看到的。
把皇太极打跑了,谁跟崇祯叫板没人跟崇祯叫板,如何颠覆大明朝没法颠覆大明朝,他的理想和任务何时才能完成
至于说亲自造反,这一点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不会这么做,毕竟到时候落个反贼的名头不好听不说,还极有可能被刀笔之吏刻在历史的柱子上,宣扬自己的节操。
大明帝国迟早是要吃进肚子里面的,但是现在既然已经有了这个能力,就不能太着急,多多少少顾忌一下吃相和节操。
还有,为了考虑张嫣的感受,也不能硬着头皮扯旗子造反,搞不好这女人和崇祯皇帝一样吊死,就得不偿失了。
别说不可能,原本的那个历史上,这位先皇后节操大大的,李自成破京师的时候。如果不是河南老乡李信早一步到来。这位娇滴滴绝代风华的美人。就差点吊死在房梁上。
“陛下”朱常渊赶忙将手中的酒杯轻轻的放在面前的小桌子上,而后后退一步,跪地说道:“陛下恕罪,兹事体大,臣恐力有不逮”
崇祯还以为朱常渊是像别的臣子那样害怕辽东的大坑,呵呵一笑,这次不是让朱慈烺而是自己亲自起身,走到朱常渊的身边。将他扶起来,说道:“皇叔何至于如此,朕素知皇叔之能,辽东之地非卿无人可当矣”
于此同时,崇祯的心理却是在打鼓。
万一朱常渊死活不愿意去,辽东这旮旯不但收复无望,山海关还有丢失之虞,万一吴三桂守不住被皇太极夺关,大明王朝可真的是裸的暴露在建虏的獠牙下了。
北京城固然易守难攻,可旷日之下又能坚持多久
一定要把这个家伙哄过去。不求全辽可复,只要能恢复到崇祯初年的水平。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像模像样的江山,朕就心满意足了。
关键是,朕千秋万岁之后,史书上不管怎么写,大明疆土在朕的手上不丢,固然不可称道,却也能免于苛责;黄泉之下面见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和自己的祖父、哥哥相比,也有些面子不是
“皇叔莫要弃朕于不顾。”崇祯一脸哭相,想要学习当年刘备的表演,无奈没有那个天赋,本来应该掉下来两滴泪的,临了只能苦苦一笑,摇头道:“天不爱朕,降天罚于万民,水深火热,川陕之地十室九空;民不爱朕,以致狼烟烽火,匪患四起;皇叔那是大明宗亲,也不爱朕,怎忍见祖宗江山沦落夷狄之手”
这叫晓之以情。
然后,便要动之以理,扶着朱常渊讲了一大堆的道理,可惜这货看上去恭恭敬敬,实则心里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最后,皇帝又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道:“皇叔定荆襄、平陕西,劳苦功高,比拟汉长平侯、冠军侯也不为过。”
长平侯,卫青
冠军侯,霍去病
对于一名将领来说,这无疑是很高的评价了。
更何况,是由皇帝亲口承认,即便朱常渊这么没有节操的人,也不禁动容。
“可惜常渊无有子嗣,不然,朕当效法孝武皇帝,卿之子嗣,皆为列侯”皇帝不能轻口乱说,这么对朱常渊说话,就差告诉朱常渊,你好好干,一旦平定辽东,封赏不说,你以后的子嗣,全部会被封候。
朱常渊心里当然知道,皇帝老儿在画饼,可惜,面对朱常渊这个并不饥饿的对象来说,已然没有丝毫作用。
不过在皇帝说道子嗣问题的一瞬间,他倒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尼玛老子去医院检查过了,身体和小蝌蚪都没有丝毫问题,为毛到现在拉娜和毓敏的肚子一点也没有开怀的意思
难道,是她们两个有问题
崇祯看朱常渊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禁微微有些恼怒,作为一个臣子,这么应付君王多少算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