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猎鬼档案 > 分节阅读 198

分节阅读 19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来到这座山顶,可以差不多把这片群山的大半的地势全收眼底,看来这座山应该是这附近一大片的山脉之中,最高的一处存在。

而在这个山顶的正中,立着一个正圆形的石台,就像乡下的磨盘一样,一看就知道不是天然形成的,发现了这么突兀的一个存在,我们当然全都聚集了过去。

“没想到这山顶上竟然藏着这么一个东西。”元复帝呵呵一笑,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个石台。

“之前你没到过这儿”听元复帝这话,似乎是才知道这里有这么一个东西的样子,我老叔问道。

元复帝点了点头,说道:“当时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这里的一座座山长得都差不多一个样,谁会有路不走,没事儿爬个山看看啊。”

元复帝说的合情合理,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全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这个石台上,只见这座正圆型石台的中心位置,有着一个直径大概在十五厘米左右,深约寸许,形状十分规整的圆坑。

我老叔伸手抚摸了一下圆坑的边缘,然后说道:“似乎这里曾经严实合缝的放置着一个什么东西,而且还是不久前被人拿走的,所以边缘上有很新的摩擦痕迹。”

“哦”元复帝听我老叔这么一说,由于自己是孩子的身形,身材矮小,只能跳上了石台,用小手摸了一下,说道:“的确如此。”

我老叔沉吟片刻,说道:“刚才我就看到几个黑影一晃而过,现在仔细想想,应该是几个人影,难道说就是他们把这里面的东西拿走的”

“有可能。”这时候一旁的石头叔也说话了,道:“元长官,你不是说有那什么黑大衣集团的人来到这里了么会不会就是他们”

元复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便从这石台上跳了下来,围着这石台转了几圈,然后摇了摇头,说道:“真看不出这到底是做什么的,刘先生和平海老弟,你们看没看出什么端倪。”

我老叔和石头叔自然也在关注着这山顶上的唯一一个线索,听元复帝这么一问,全都摇了摇头,说同样没看出什么。

于是,他们三个人便开始讨论起自己多年的经验里,是否见过类似的东西,或者有什么方术阵法需要用到石台的。

我是完全参与不进话题,索性也不听了,就等着他们自己商量出结果就好了,便走到山顶的边缘,打量着眼前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诶你们看”我忽然发现了一丝不和谐的地方,便嚷着说道。

听我这么一嚷嚷,所有人,自然也包括正在研究石台的三人,全都聚集了过来,问我发现什么了。

我微微一笑,心想自己的脑袋终于灵光了一次,必须得装次牛逼啊,便对元复帝说道:“喂,你是怎么记住这座山就是当年你和我爷爷走散的地方”

元复帝道:“因为这座山山顶上的植被,要比附近别的山顶上茂盛很多。”

我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这里的山都是越到山顶,植物越少,而这座山恰恰相反,没错吧”

元复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我点了点头,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山,说道:“那你看那座呢”

众人一齐向我所指的那座山看去,瞬间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因为我指的那座山在我们这一看,显得十分的突兀,因为它山顶上植被茂盛的程度,很明显的要高于它附近其它的山,就同我们此时所在的这座一样,不过可能是由于地形的关系,我们在山下看的话,不注意的话却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此时此刻才注意到。

“那里还有一座还有那里最远处的那一座也是”我一座座的指去,一共指出了五座这样的高山。

“还有那”这时候,一向细心的苏媚儿,也找到了一座我没有注意到的。

“这里也有。”紧接着,阿奴也是发现了一处。

于是大家开始一齐寻找起这种山顶的植被要比其他山顶茂盛的山峰来,结果就这么仔仔细细的找了十多分钟,就又多指出来一座,算上我们此时所在,一共九座这样的山峰,再无其它。

杨天峰一直没有很认真的去找,因为他是背着小童爬上来的,虽然他体格好,但是也架不住背着一个一百来斤的负重物爬山啊,自从上了山顶之后,就一直在一旁坐着歇着恢复力气,因为一会儿肯定还得背着小童下去呢。

这时候他比较客观的说道:“是不是指是巧合啊毕竟这不是一处,是好几处呢,放在一起,也就没觉得山顶上的植被比其他的山顶多有什么特别了。”

“不对。”我老叔摇了摇头,否定了杨天峰的话,说道:“如果是别的数字,或许有可能只是一个巧合,但是九,这一直是中华文明传承里,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第409章九子阵

我老叔讲到,说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而极于九,皆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也就是说,所有数字的笔画都是从“九”这个字中变化而来。

而中国古代,九又被当为阳数中的极数,提到这个极数的地方比比皆是,如易文言中便说乾玄用九,乃则天;楚辞九辨中也有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管子五行中也提过,天道以九字,足可见古人对“九”这个极数的重视。

像古代皇家,而从古之今,很多与帝王有关的事情,都和九有关系,就连帝王本身都被称为“九五之尊”。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如皇帝周围要设“九卿”,远从西周时就有,既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与少师、少傅、少保”,一直延伸到清代,变为“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通政使司、宗人府、銮仪卫”的长官,而朝廷命官也设为“九品中正”,京师亦设九门。

就连紫禁城的房屋的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