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血战旗 > 分节阅读 77

分节阅读 7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曾一阳就现在的艰难情况,向项英建议,危难时期,建立战时机制对土地革命也要做相应的改变。

在估计了得失后,最后敲定了几点临时政策,并在当天以公告的形式布:

陕西苏维埃政府公告:

一收缴各地的枪支弹药,并统一管理;二陕西地方匪患严重,建立陕西警备司令部对土匪围剿;三对于投诚的17路军官兵,除个别最大恶极之外,其余的一概不追究其以前过错;四土地问题上,已经使用二十年以上的土地,采用地主减租,政府补贴。不满二十年,抢占土地一律没收,由政府统一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对于战乱中的无主土地,政府丈量后,作统一分配;五政治运动要继续,但无任何证据下,怀疑自己同志的行为,视为叛变,绝不姑息;六建立警备部队,维护市场稳定

很快,代表着陕西新政府的项英、贺老总、曾一阳等人,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公告当天布,当天,就有大量的无地农民要求参军。显然,这些政策已经获得大多数人的拥护。

而一直摇摆在国共之间的杨虎城,也决定,先学习一段知识,然后再工作。

当然,这些多于风雨飘摇的陕西临时政府来说,还远远不够,他们将要面临的还有更大的考验,二十多万的敌军,在陕西周边集结,只有这场大战胜利后,整个陕西才能转危为安。

1933年1月1o日,陕西警备司令部成立,吴焕先担任司令员,编练各地警备部队配合土地改革

1月11日,红四十军扩编一个师,共2万多人,在潼关,韩城一线布防,与黄河对岸十万中央军

同日,贺老总带领一万五千扩编后的红三军团,进入宝鸡布防

西北军将领赵寿山、张汉民带领西北军三个旅,以及警备部队两个团,共11个团的兵力,向陕北榆林一线布防

大战一触即。

第一卷泣血年代第一零九章尘埃落定二

更新时间:201182020:08:43本章字数:5872

留给红三方面军的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关中平原中,黄土高原上,土地革命的步伐正在大跨步的进行。

很多农户害怕地主的报复,初期而不敢接受红军政工干部分配给他们的土地。但是要想凭借仅有的粮食,熬过这个冬天对于很多贫穷的老百姓来说,确实很艰难。

于是他们接受了红军战士送来的粮食,这些粮食都是地主囤积在粮仓内,准备放高利贷的本钱。已经吃到了肚子里的粮食,很多朴实的老百姓也明白,这个债已经是欠下了。只有靠着红军,才能让自己不再欠地主永远也还不尽的债务,一辈子任劳任怨的给地主家当长工。

有了第一个接受新土地的老百姓,第二个,第三个久根本就不是问题。

三方面军的红军比例还是很高的,不但红一方面军的红四十军,四方面军的二十五军,还有本来应该是后组建的二方面军的主力红三军。

军中这些有经验的政工干部,土改工作就变得很容易。不但将没收的恶霸地主的抢占的土地给分了下去,而且还在宣传中加强刚分的土地的老百姓,武装保卫自己土地的觉悟。

许永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西北农民,靠着父亲和他给地主打长工,母亲给地主家做些活计,勉勉强强的一家人没有饿死。红军分地的消息,他是第一个支持,并在当天就领取了原本是他东家的十亩山坡地,估计一年也能打上三千斤粮食,一家人的生计有了保障。

更让他感激的是,他不但领到了土地,而且分到了每个人五十斤的过冬口粮,看着渐渐长大的两个兄弟,懂事的弟弟们虽然身体还没长好,却挣着抢地里的活。

红军征兵的布告一贴出来,他就知道了,他清楚自己是家里的主劳力,父亲虽然年纪不是很大,但毕竟耕种十亩地还是很幸苦的。

看到他愁眉苦练的样子,父亲也是看在眼里,愁在心里,当兵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有个闪失,就是客死他乡。可许老爹还是打定了主意,让儿子当兵去。

“咱家里的活计我和你娘都能做,再说你弟弟也长大了,再过一两年,也是一个好庄稼手。可红军对咱们家的恩情不能不报”凑在墙根底下,父子两人在冬日正午的阳光下,有一句没一句的唠着。

“爹,家里没牛,开春就要累的够呛,我琢磨着等过了春耕再去。”许永清轻轻的捏住了一个蚤子,放在牙齿间,轻轻的一咬,吧嗒一声脆响,口水带着跳蚤唾在地上。

脾气火爆的许父当时就火了,呵斥着:“让你去就去,磨蹭个啥红军干部说了,我们的土地,要靠我们自己去保卫,你不去,我去。”

看着怒目圆睁的父亲,许永清不敢反驳,只好低着头不做声。第二天,跟着父亲来到了招兵处,给许永清报上了名。三天后,他就随着第一批新兵,进入了再西安不远的新兵营里,开始他的新兵生涯。

像许永清这样的普通农家子弟,刚一入军营,就以为是当兵扛枪,可是事实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迎接他们的是从陕北赶来整编的谢长子部,7oo多老红军,要迎接十几倍于他们的新兵,这个任务无疑是艰巨的。

而三方面军只给了他们二个月的时间,就要成军。拿着从西北军中淘汰下来的武器,在寒风傲雪中,重复着列队,刺刀等这些基础科目,很多新兵都感到,当兵还行,就是比种地累之外,其他还都好。

和红军派出的小部队顺利联系上的陕北游击队,虽然顶着一个军的番号,但他们实际的兵力才千八百人,根本无法随大兵团作战。

赵寿山,张汉民部带着两万原西北军来到陕北,在河防和榆林防线布防后,陕北红军的防御空白已经彻底被填补。

谢长子,陕北红军创建者,就被安排到了铜川,接收新兵,将部队整编补充成一个9ooo人的师,成为西安警备司令部下的警备一师。和警备第一师一样的部队,还有一个,警备第二师,主要是作为训练的武器太少,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带着这个师在渭南训练。

寒风中,谢长子看着精神抖擞的新兵战士,犹如坠入梦般的感觉。才几个月前,他还是被西北军民团、土匪处处围困的地方游击队。能够吃一顿饱饭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哪里还能想得到,自己还有带着一个真正的师,和敌人战斗的机会。

陕北红军的另一个领军人物,刘志丹因为懂炮兵,还是黄埔四期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