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血战旗 > 分节阅读 177

分节阅读 17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但作战指挥,尤其是战略上的不能只考虑一个问题,而是要更多的考虑其他的方面。

比方说,苏军一旦增兵,那么如何防御,在一个过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川、河流、沙漠、戈壁还有草原,部队的机动能力很多都要依仗补给。

红军无法获得有效的补给,自然成了无后方作战,其中的困难不能不考虑。

考虑了众多因素之后,中央还是做出来决定,将这支战斗力不俗的军队,放到了甘肃边境上。

而原定七天的会议仅仅在这一个议题上,就花费了整整七天,中央只能将会议延长到了十天。另外的三天时间,是为了选出新的中央成员,和各个主要军官部门的人员。包括政治局、中央书记处、和军事委员会。

曾一阳还以为没自己什么事情了,比党龄,他比周围的人都短,加上团龄,可能跟周围的人打个平手。

唯一能够称道的也就是带出了一支部队,人数不多,但装备士气都很好。

深知排资论辈的重要性,曾一阳也就释然了。这不仅仅是在国内,国外也是普遍存在的。就像日军中,晋升少佐,必须上6军大学,而晋升将军,则需要带领一个联队两年,加上在参谋本部或者军队教育部的任职才可以。

在德国,晋升则变得更加困难。

“曾一阳”

曾一阳茫然的看了看周围,也不知道会开到哪里了,反而见到边上的彭总正满面笑容的对曾一阳说要他请客。

“怎么回事”曾一阳有些茫然的问彭总。

而彭总没好气的给了个后脑勺,心里百味掺杂,想当年自己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时候,差点激动的跳起来。因为这些都代表着,自己的努力被党认可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终于被赋予了足够匹配的荣誉。

可想想身边的这个小家伙,开会的时候神游天外,真没把自个的荣誉当回事。

“你被增补进了中央政治局。”彭总有些酸溜溜的轻声说道。

“常委,我不够资格啊”曾一阳顿时大惊神色,这不是开玩笑吗自己才加入今年,就

想想也不对,他再出色,也不过是一个方面军的总指挥,看看旁边的彭总,虽然在中央长征中,遵义会议后,成为领导中央机关和一方面军的五人领导团的成员。

但彭总的作用是他曾一阳比拟不了了。从某些方面来说,曾一阳的出现,只不过让红军的力量壮大了不少。但不足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他明白,即便没有他的出现,党也会在危难中爆出惊人的力量,摆脱蒋介石步步蚕食中央苏区,彻底消灭红军的目的。

铁流两万五千里,从江南转战大半个中国,途经九个省份,到达陕北。建立的横跨三省的陕甘宁根据地。

“美得你,还常委,尽想好事哪你以为这是给个军长师长那么简单”彭总的鼻子都快气歪了,也难怪,曾一阳完全不把当官当一回事的心态,让彭总很无力。

他很想对曾一阳说些什么,比方说,用组织的口气教训道:“肩上的担子重了,更加要努力的工作,回报党的信任”

可话到嘴边,有显得那么的无力。

“彭总,别生气,您消消气,我这不是感觉中央委员、政治局这些大衙门没我什么事,再说了,这些门往南往北开我都不知道。这么会”曾一阳突然现自己的嘴巴笨了很多,突然眼中冒出了狂热的喜悦,惊喜的问道:“我当选了嘿嘿”

彭总终于明白了,曾一阳完全是个没有权利的人。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都是重要的领导干部,自然被曾一阳忽略了。这些重要人物认不认识都无所谓,反正曾一阳也不准送礼攀交情,也没准备将那个中央领导拉下来,自己替而代之。

“见过迟钝的,也没见你这么迟钝的”彭总摇头哀叹道。

“嗯嗯嗯,我明白了,晚上我请客,到时候您一定来。”曾一阳咧着嘴乐的都找不到北了。

自然,对当选政治局委员无从说起,这次政治局委员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多一些。

不但增补了瞿秋白等,由于犯错误路线,而对党造成损失的中央领导干部。

而且,还增加了二、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贺龙,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同志。曾一阳作为曾经的三方面军总指挥,也被补充进了中央。

政治局委员的人数到达了历史上的最高,达到了21人,而候补委员的人数也增加了不少,足足有18人。

从表面上来看,的组织机构庞大了很多,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领导的军队和百姓都壮大了不少。

在陕西,宁夏和甘肃完成了大部分农村的土地后,原来西北的国民党杂牌军根本就不敢对阵红军。因为这些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西北人,而且都是穷苦的老百姓出生,听说家里分到了土地之后。

不少士兵都偷偷的逃跑了,回到家乡,耕种分到的土地。阵前只要红军的一喊话,说不定全军都有有可能投诚了红军不可。

老西北军的军官也极力想隐瞒这些事,但是十万士兵,就有数十万的亲人。能够将他们的家信全部烧掉,但烧不掉的是从西北过往上商人的传言。

再一次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周副主席,做政府报告的时候,就充分肯定了西北这三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效。曾一阳本来提议消除农业税收,改成组织群众建设家乡的想法,在河套农场建立后,第二年,就出现了让人惊喜的成效。

仅仅两年,西北的商业,也恢复到了三十年代之前,大灾荒之前的水平,政府用劳役代替税收的做法在西北老百姓中获得了很高的热情。

从西安到榆林的西榆公路,就是在没有动用政府一分钱,和一颗粮食的情况下,由沿线的老百姓在秋冬两季完成的。

最早是从洛川,和周边的地区,老百姓在当地县委领导的带领下,自从组建的工程队,等到上报到西安的时候,这条公路沿线的不少地方老百姓都组织了起来。

可以说,这是一条民众推动政府建设的公路。

他的意义,更多的是说明,在西北的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成了军民鱼水情一样的存在。

自古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做钉的思想下,军人很多都是被看成生活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