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3(2 / 2)
当年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的部下纷纷自谋出路,孙连仲也就跟上了蒋介石。
蒋介石、阎锡山、张学良都有过招揽其之心。要不是桂系偏安一隅,又是地处西南,网罗不来人才,他李宗仁何尝没有爱才之心
宁都起义,26路军一万七千将士全部起义,让孙连仲率领的第26路军,就成了一个空架子,蒋介石震怒,按理说,这个时候,孙连仲要是聪明,就应该找其他的下家,再在蒋介石这里混,似乎有些木讷。
可孙连仲想都没想,从早到晚,就在当时的国防部门房里呆着,那儿也不去。
其决心之坚定,其意志之可敬。让不少人都大为诧异。
有好事者还专门研究了,为什么西北军悍将孙连仲,对其他的几个军界诸侯连正眼都没有看一下,反而一门心思的就要跟着蒋介石干。
结论不难得出。
就是蒋介石脑门子上,贴着两个大字政府。没错,蒋介石是政府之代表,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正统,孙连仲就是冒着被枪毙的危险,也要呆在南京,为政府效力,而不耻低三下四的跟南京军界的那些高官的门房们往来。
“不对啊孙坊鲁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啊”李宗仁觉得事情蹊跷,反而冒出了莫大的好奇心。
不行,自己得去看看。
李宗仁原来也不大看得起孙连仲,一是孙连仲从来不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二来,他们的交往也不多。但一个高级将军,却对连自己的身份都不顾,结交原来同僚的仆从,这也太有份了,李宗仁甚至认为气节二字,已经在孙连仲身上丢失的干干净净了。
国人,对于气节的看重,不亚于性命。
因为这两个普通的字,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信仰,是让普通人活的有意义,让人才更加耀眼的大道天途。
李宗仁对孙连仲改变看法,还是在半年之前,抗战之初,当时刘峙这个蒋介石班底中的元老大将,刚刚行军到保定,奉命率领第二集团军进驻涿州。这支部队,也是当时在河北编制最大的中央军部队。
正准备赶往前线涿州,闻听日军将南下,刘峙甚至连涿州城的城楼都没有看到,就命令部队一日之间退兵百里,被称为一段旷世奇闻。
而时任第二集团军副司令长官的孙连仲,带着一个残破不堪的,新组建的26路军,不到2万人弱旅,毅然留在了前线。
26路军,转战冀北、晋中,从一个中央军中可有可无的杂牌军,到如今的一军团,可谓战功卓著,都是一步步用军功堆积起来的。
昔阳大战,更是让他一举成名。
当然,昔阳战役,最出名的应该是八路军的彭司令,可惜,彭老总那个火爆脾气,蒋介石要是敢将嘉奖勋章别到他老人家胸口,第二天一准让将军们羡慕不已的青天白日勋章,能在八路军司令部的茅坑里找到。
所以,孙连仲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部队一下子从三个预备旅,变成了三个甲等师。
李宗仁当然不会被中央社的报纸蒙蔽双眼,他一眼就看到了孙连仲身上的优点。为国家大义,义不容辞的决然。试想,他的长官刘峙都逃到洛阳了,他这个下属却坚决要留在河北抗战之最前线。其中的三味,所有人看了,都不由的给他捏一把冷汗。
可他就是留下来了,而且还打了胜仗。给国人增添了希望,也给自己挣得了荣誉。
这才让李宗仁对孙连仲不由的高看几眼,这次组建第五战区,李宗仁也是一排众议,将孙连仲从二战区要到了五战区。
越是走近作战厅,气氛越是热闹。
听着喧嚣的叫喊声,踊跃的畅言,李宗仁甚至有种感慨,当年,北伐宣誓的时候,也是如此一般哪
在走廊上,远远的看到白崇禧正托着胳膊,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屋内。不由的加快了脚步,走到白崇禧身边,低声说:“健生,你怎么也在这里”
白崇禧一努嘴,对着李宗仁说:“屋内的小家伙不得了啊”
一句感叹,道出了他心中颇为不平静的内心。
“哦”李宗仁诧异的回了一句,忍不住看向了大厅内。就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军人,最大也不会过三十岁,穿着和他年纪极为不相符的中将呢子制服,正在人群中谈笑风生。
这种气度,李宗仁自认也有,不多这是他上位多年后练成的一种威信,时间,地位,缺一不可。
但二十多岁他那时候还在上6军成班,耳边只有教官的口令,因为稍微不注意,就要挨鞭子。
人的神精一天到晚都绷的紧紧的,生怕出点错。
那时候,别说中将了,就是中校,都要他仰望的存在。所以,他脑子里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是装的,应该是哪里来的一个演员。戏子嘛装什么像什么,要是没有这点本事,哪里能吃得了这碗饭。
李宗仁转身凑到白崇禧耳边低声问道:“这个人是谁中央社的演员怎么敢到我的司令部来放肆,也太没规矩了吧”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六十三章抗战为谁
更新时间:201182020:10:15本章字数:6740
名书楼g1白崇禧苦笑了两声,嘴角抽动着说:“曾一阳你我都小看他了。”
“是他”李宗仁惊讶道。
李宗仁心一动,这几天,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可曾一阳一来,就给他李宗仁一个难堪,瞅瞅人家曾一阳,才二十多,估计连二十五都没有。
但一来五战区司令部,就是一副主人摸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曾一阳是五战区的司令官呢
就见他李宗仁手下的校官小参谋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争着要在曾一阳面前表现。
就见曾一阳老练的将双手举在半空,往下压了压,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自信的笑容,让曾一阳更是在人群显得游刃有余:“诸位稍安勿躁,大家都是国家的栋梁,也是国家的未来。既然都是栋梁之才,那么气度,一个人的气度,就不能不在各位身上体现。”
底下闻言的参谋们,都闻言站好,如同接受长官检阅般,曾一阳气定神闲的走到人群,将手上的那把黄把的佐官刀放在了桌。
显而易见的是,曾一阳是把奖品放在了间,让所有人的内心都热了起来。
然后曾一阳走到一面小黑板上,刷刷刷写下几个大字,抗战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