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血战旗 > 分节阅读 274

分节阅读 27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你看就明白了。”曾一阳将材料一推,刘先河也没有去接收看,反而拿起来曾一阳写好的电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起来。

“冀军区裁军三分之二,半农半军,留下的人员担任地方武装,作为部队的补充”

刘先河笑着对谢维俊说道:“这条建议好,这样一来,王炳南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冀根据地也能朝着长期展的轨道行进。”

“建立统一指挥机制,将所有部队整编,在各县建立军政机构,统一展冀平原”

“以伪军为军事主要目标,削弱日军对河北的控制权”

“以挖掘地道,依托水道等地形,形成一定的防御能力,随时准备日军的围剿”

“军长,你都想好了,但是这个总指挥的人选,怎么还没有出现啊”刘先河调侃道。

“这是央的事,我做不了主。”曾一阳不耐烦的说道,冀即使是有三万部队,也不是王炳南能够指挥得动的。

尤其是包括三十多个县的防御,还有有序的组织对日寇的封锁包围,这可不是半年前,才不过是一个团长王炳南的能力所能企及的。

需要一位大将,至少有大部队指挥作战能力的高级指挥员。

而且还需要根据地建设的经验,这种人才,那个不是师长,至少也是副师长的,调动需要军委的任命。

冀的关键在于展两字。这是一股反攻的力量,而不是防御的力量。

就像是一颗刚刚种下的树苗,明知道几十年,上百年后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就是现在就不过是一个念想而已。

当然,也没有这么夸张,但冀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这就需要周边的几个军事集团,给予战略上的帮助,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分担其防御压力。

刘先河没想这么多,反而大大咧咧的在曾一阳起草的电报上签上了名字,然后递给谢维俊。谢维俊摇着头苦笑着也签上了名字。很快这份电报就送到了电台,往西安。

这是拖不得的大事,央接到电报也是吓了一跳。

军委立刻召开会议,研究冀的问题。八万人,听着就提气,但要是明白这八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总数不到三万支步枪,还大部分都在王炳南的冀分区手。

其的局势,就能揣摩一二。

4o军鞭长莫及,冀根据地已经管不上了,之后的会议围绕着由谁出任冀军区的司令,需要多少政工干部,从西北派出去,又由谁领导。

最后,在听取各方建议后,将冀军区改名成为原军区,司令人员也由徐向前担任,政委由时任抗大副政委的滕代远担任,并兼任原军区第一书记。

命令下达后,4o军只要以军部的名义,起草一份电,给王炳南,让他接受上级派来长的领导,基本上王炳南也跟4o军没多大关系了。

反而在唐县等地打游击的徐总指挥接到电报后,一时间不知所以。

9师的副师长只能指挥十分之一的兵力,准备在出晋东展,这其的关键,只有他自己知道。

好不容易在唐县等地收拢了一些溃兵,展了一些新兵,部队也渐渐的有了些起色。尤其是在获得了4o军两个主力营的补充后,对上日军作战,也不会担心部队新兵过多了。

一边打仗,一边训练部队,半年后,这支八路军游击纵队已经出现雏形。

但是可惜的是,徐总指挥准备进入的区域被4o军占了,没错,他也看上了山东部丘陵地带。

地形复杂,但是战略意义重大。胶济线、津浦线都从这里通过。只要战据沂山、蒙山、尼山、鲁山等地,不但能够拖住大量的日军,而且周围的群山也是很好的游击区域,开辟根据地,展几年,在战略上完全能够取代山西,成为游击主战场。

可惜,就是慢了一步,本想着等徐州会战结束后,整个山东局势明朗后,再下决断的徐总指挥,只能暗叹下手晚了。

但是从八路军总部转的这份电报,立刻让徐总指挥现,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八万武装群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虽然央委派了政委,连军区第一书记也不是他,但他并不在意,在经历了多年的沉浮之后,只要能够有挥他军事才华的时候,他都会特别的珍惜。因为他明白,只有自己默默的去做,总会有人现他的不同。

在收到八路军转央的电报后,徐总指挥又接到了一份电报,不过这次的电报,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曾一阳的电报措辞很委婉,但表明了一个态度,就是王炳南的部队,是4o军的主力部队。也就是王炳南在冀作战,是4o军外出打工的长工,将来还是要回到4o军的。

“给4o军报,冀需要休养,4o军尽歼南下日军,这笔交易就成了。”

政委朱瑞一听就急了,心说曾一阳做出商人行径,可你也不能这样做啊

朱瑞劝解道:“老徐,这样不好吧”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九十七章等的就是16师团

更新时间:201182020:10:32本章字数:6458

第九十七章等的就是6师团

“你不知道,正是为我好,曾一阳才来这份电报。”徐总指挥不用想,就明白了曾一阳的意思,不过他也给4o军出了一个难题。

日军南下的部队不单单是4师团,土肥师团不过是一个引子,还会有一个攻击箭头出现在南下的日军,这支部队才是整个战役的关键。从规模来看,至少是一个师团的兵力。

想要歼灭这支日军,4o军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很快,电报员送来了一份电报,徐总指挥看后哈哈大笑,就见电报上写到:“一个旅团,冀军区一半兵力算借。”

朱瑞指尖轻弹电报纸,开玩笑道:“战无不胜的曾老总也有担心的饿时候。”

“没有什么真正的战无不胜,打仗并不单纯的是士兵之间的拼杀,也不是指挥员之间的较量。而是多方较量下的结果,打胜仗,完全是一支部队综合实力的体现,而不是取巧。我相信,曾一阳每次动战役前,一定会审时度势,衡量彼此的优劣后,最后才定下计划。打不赢的仗,他不会打;打的赢的仗,损失过大,他也不会打;打的赢的仗,但影响不大的仗,他同样不会打”徐总罗列了一些曾一阳以往作战的习惯,看样子,不但曾一阳在研究其他人的作战方式。

“尤其是田嘉禾,这个在4o军很普通的一名营长,在部队扩编后,能够迅担任团长的职务,这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朱瑞一愣,心说田嘉禾的优秀他也是看在眼里的,指挥一个独立营,对上日军的宪兵大队,跟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