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血战旗 > 分节阅读 467

分节阅读 46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个”

安倍大佐脸色一僵,坐着火车而来,他也似乎忘记这么一个事实,部队根本就没有随行的汽车,骡马的数量也不够,一旦退守绥化,将只能轻装路。光这些,整个联队的步兵至少要行军10个小时,才能抵达绥化。

“10个小时,如果让勇士们勉励一些,个小时就能赶回去。”

田中少将顺手一指久胜镇的方向:“没错,如果铁路被截断,在没有阻击的情况下,我军需要行军个小时。久胜镇能够出现敌军,那么在东津出现敌军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田中信男自言自语的说着,像是根本就没有听安倍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

目光看向远方,似乎要穿透视力的局限,看到整个绥化大地,任何一个角落似的。

“以逸待劳”

安倍大佐心底突然冒出了这个中国成语,这是军事中,至高的战术。站在主动层面的一方,占尽优势,用不多的兵力,就耍的对手团团转,这就像是森林里的狼,一群狼就数量来说,在鹿群面前一点都不起眼,可就是一群狼却能不断地围猎鹿群,往往一两只狼就能赶着鹿群飞奔几个小时,最后,在狼群射击好的伏击圈内,一举击毙猎物。

安倍大佐小声的嘀咕,最好不要让自己成为鹿。

从骨子里,日本军人从来都认为自己才是狼,凶恶且凶残的狼群。突然间,被他们眼中的羊逼迫到这种绝境,心里一关就过不去。

“你在小声嘀咕什么”

见部下神游天外,田中信男有些不悦倒是可以理解,随后田中少将说出了他这辈子最大的豪言壮语:“对手很狡猾,我倒是非常有兴趣见识一下,这个隐藏在背后的对手。”

要是关东军司令部的饭村穰中将听到田中信男如此大言不惭的说曾一阳,也不是该高兴的仰天长笑,还是破口大骂

难道这个白痴,还以为30联队的对手是闵中原的警卫旅吗

“给司令部回电,田中支队决心在庆安击溃曾一阳部警卫旅,为我军旗开得胜。”田中少将中气十足的吩咐道,说这话的时候,田中感觉自己的骨头都像是轻了几分。

在华中,战功并不担心。

国民军数量虽多,但重庆政府内部也是一团糟。中央军,地方军之间就从来没有消停过。日军在华中的11军,多少还能找到一点机会打一仗。可是在满洲,想要立功非常困难,以前是满洲没有战事,军官在关东军中走一遭,不过是来镀金的,只要没有大的过失,一两年之内,就会调出关东军,再次走战场。

一年前的关东军确实是如此,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军官疗养院系统。

在中国战场呆了一段时间的军官,去满洲休息一下,精力恢复之后,再回到前线。

不过现在可就难说了,光曾一阳的7万大军,就足够关东军头痛一把的。

加陈光的3万多大军,给关东军造成的威胁,甚至不下于苏联远东方面军。因为不管曾一阳也好,陈光也罢,他们带领的部队都是中队,东北的老百姓对这些部队有着史无前例的归属感。

关东军毕竟是外来户,加暴政本就不得人心。

只要是心怀国家的中国人,就永远不会妥协。

“啪”

新京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最高指挥部作战大厅内,梅津美治郎在收到了田中信男的回电后,将电报拍打在桌子。巨大的回声,让宽阔的作战大厅都有种窒息的宁静。

周围的小参谋们,压根就不知道总司令官到底又在跟谁置气。

反正这段时间以来,除了在榆树战果出来后,梅津美治郎脸的笑容停留过一段时间,其他的时候总是寒着脸,一副看谁谁都不顺眼的找茬摸样。

第三零五章命门

更新时间:20124210:53:13本章字数:6405

罗平镇,指挥部驻地。

对于歼灭庆安守敌,拿下绥化,曾一阳并不担心,他已经筹备了近一个月,要是连眼前的这个田中信男都拿不下来,他还有什么底气,去跟关东军叫板,在梅津美治郎的眼睛里拔钉子

曾一阳乘着这次机会,在罗平镇外的一处打谷场,摆起了教案,竟然闲情逸致的给教导团的干部们讲起课来。

这些干部虽说在教导团,每天除了训练之外,还有总部的参谋们过来讲课,学习基本的指挥技能。

教导团不过是司令部的说法,这是源自于军中的传统,一边行军打仗,一边培养干部,两不耽误。教导团,还有一个更硬气的抗大东北军分校。

每一个学员除了教导团的干部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军校学员。

一年来,东北的局势非常艰难,别说教导团了,连司令部都经常需要转移。这样的局势下,教导团的干部不仅仅要负责战斗任务,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但成长的速度却是惊人的。

学了再做和一边学一边做,在经验积累的速度,有着明显的差别。

两者在实施有些区别,不过相比下来,后者虽然条件比不前者,但要论成就,或许会比前者高很多。尤其是,学员能够直接参与实战,对于带兵能力、眼界的提高很有帮助。

黄埔在成立之初前六期的学员中,出现了大批的的名将。

一方面,学员的素养高人一等,进入黄埔的学员,都是以救国为己任,怀揣着满腔的报国热情。但另一方面,两次东征和之后的北伐,都让这些学员迅速的成长起来。

战场枪炮无眼,也让一些初见峥嵘的战将,壮志未酬,未免让人遗憾。

曾一阳也有这样的困惑,但他也不能为了保护这批学员,而不让其战场。军校学员,首先就是一个军人,能够在战场不断的磨练才是成长的最好养料。

为了能够让这些将来部队中基层指战员能够很好的掌握小部队作战的精髓,东北局和司令部想尽了办法,有时候也会让教导团去战场观摩,获得第一手资料。

但这次的机会实在太难得,日军绥化地区的作战兵力不足,周围五个县所有的日军加起来还不足一万人,其主力更是一头扎进了庆安这座孤城。这正是小部队运动作战最佳的机会,曾一阳当即决定,用战场来让教导团。

很多现阶段绥化敌我态势的情报,也在讲课的时候交代给了学员,用意很简单,就是要让学员们了解。

平原地区作战,小部队牵制大股敌军,为集中兵力重创其一部创造条件。

当然,这次战役的重点不在这里,曾一阳的目的是肃清在松花江以北地区,滨江境内的日军,为部队开辟根据地创造条件。

曾一阳虽说名义军分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