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0(2 / 2)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只见仙长拿出了一件跟小推车差不多大小的古怪东西,那东西的正体是个四四方方的铁疙瘩,下面有三个轮子,疙瘩的正前方是个像犁一样的玩意,后方是两个长长的把手。
“此物名为真气耕地机,不需要学任何术法或者武学,只要握住这把手,再往里面注入真气,就行自行耕地。”
仙长伸出双手握住把手,随即就看见把手两侧镶嵌的珠子亮了起来,接着铁疙瘩就发出“咕隆咕隆”的声音,缓缓向前挪动,凡是走过的地方,都被拉出了数条笔直的耕线,而那些黏在一起的大泥块,也都被捣成了粉末。
“这个东西好方便啊,比驱牛耕地还要快,而且耕得比犁精细得多。”
“有了这东西,不需要帮手,也不需要牛,一个人就能轻松耕完三亩地,而且这东西是用铁造的,不会生病不会老死,坏掉了应该也能修。”
“可是仙长不是说,要用这东西,得往里面注入真气,而我们都没有真气,就算有了也用不了。”
“你忘了吗仙长说要教咱们内功,就是为了让咱们拥有真气,就算咱们学不了,等那帮小崽子们学会了,将来不就可以用了”
“你们说,仙长教咱们内功,会不会就是为了卖这个什么什么机”
众人虽有猜疑,可不敢问出口,生怕恶了仙长,招来灭顶之灾,面面相觑了一会,个个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那位赵老爷子出面,恭敬的问道:“敢问仙长,不知这个真气耕地机卖不卖,如果卖的话,价值几何”
“八十币。”
“敢问仙长,是金币还是银币”
“是六道币,一种由六道宗背书的钱币,不久后便会推出,跟六道宗内部的功德点挂钩,只有完成六道宗公布的任务才能获得,对你们来说,这些事都太遥远,想获得六道币就乖乖派家中的优秀子嗣来上学,修习内功心法,只要能通过考核毕业,就能得到一百枚六道币。”
几位地主乡绅对视了一眼,连忙上前道:“我们愿意举族支持仙长,让族中所有适龄儿童跟随仙长学习仙法。”
被称作仙长的赵奉先冷冷看了这些老爷们一眼,道:“收起你们的那点小算盘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些什么,你们想学,我们还未必愿意收呢第一批授功中,每家每户只能出一人,名额不准转让,记住别搞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你们的那些心计,在我眼中就跟幼童的游戏一样可笑,官府会跟你们讲王法,我可不会跟你们讲道理,在动什么阴谋前,多想想会有什么后果吧。”
那些地主乡绅们立时噤若寒蝉,一个个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赌咒发誓自己没有异心。
赵奉先哪里会相信他们,不过也懒得理会,等将来有谁先忍耐不住跳出来,他正好拿来明正典刑,叫其他人知晓他的雷霆手段,明白他不是在开玩笑。
“除了这真气耕地机外,其他还有真气锯、真气镰、真气车、真气船,用起来都非常的便捷,远超你们的想象,可前提是你得拥有真气。另外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吧,六道币除了用来购买这些真气工具外,还能用来买本宗的功法和丹药,虽然都是些下乘的功法和下等的丹药,但让你们成为百人敌,或者延寿五六年不成问题。”
“世道要变了。”
看着那名仙长在人群中侃侃而谈,张铁匠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大牛不解的问:“啥张大叔你说啥世道要变”
张铁匠没有回答,而是转头看了看跟在身旁的小儿子,叹了一口气:“大钟,对不住你了,俺要把第一批的名额让给你大哥,等到几年以后,没人会再要俺们家锻造的农具,只有让你大哥学会真气,学会锻造这些真气工具,俺们家才能生活下去。”
张大钟流露出一丝遗憾,但还是乖巧的点头:“俺听爹爹的。”
“委屈你了,可不这样不行啊,只有你大哥学会了家传的本领,唉,这世道要大变了”
张铁匠再次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脸上透着深深的茫然。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各方态度
某个光怪6离的洞天世界中一儒生一道士正在弈棋。
两人所下的明明是黑白子,棋路规矩却与围棋大相径庭,反而跟象棋颇有类似,其赢面非是在于占地,而是在于夺子。
每一颗棋子中都寄存着幻象,有修士、有妖魔,相貌各不同,修为也是参差不齐,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幻象的形貌跟如今的两教七宗的掌权者们有九成的相似,另外还有两位魔帝,妖帝以及他手下的四凶妖王也都在里面。
儒士操控着寄存妖和魔的黑子,一步步进逼道士的白子,攻势凌厉狠辣,黑子占地虽少,却吞吃了大量的白子,反倒占据了上风,相比之下,白子只能苦苦支撑,不断让出地盘,收缩战力,用空间来换取时间。
“结束了。”
明明是获胜的一方,儒士却露出无奈的表情,数子挪动,以两大魔帝和妖帝为首,以及诸多魔君、妖王跟随的黑子,将寄存了他和面前道士的白子团团包围住。
道士仔细端详着棋局,不得不赞同道:“的确是结束了,以一对二,果真是毫无胜算,想要置之死地而后生,除非是这样。”
他用手指扣了一下期盼,那些寄存着妖族幻象的黑子全部变成了白子,这下子,原本是包围者的魔族黑子,反倒成为了被包围者,和妖族和修士团团包围,陷入死地。
儒士道:“道理,你我皆知,他们亦知,故而妖帝方能待价而沽。”
道士道:“令其心动的筹码,你我虽知,却不能说,否则将成千古罪人,个人荣辱尚在其次,连累教门,却是万死难辞其咎。”
儒士笑道:“贵教不是说清静无为么,为何要执着于荣辱之事,层层包袱,哪来清静,何不放下,复归自然”
道士不以为然道:“佛说放下,道法自然,自然之妙,在乎无为而无不为,古人云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心若自然,虽千岳加身亦得清静,反之,一羽沾身亦难自在。”
“可惜,本该放下的禅渡宗却放不下。”
“所以禅渡宗只有菩萨,没有佛陀连地藏王菩萨亦执于净空地狱的誓言,不得成佛,遑论其他凡夫俗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还是得求变法。”
“变革未必是朝着好的方向,也可能是向下划落,引发动荡。”
儒士用袖子往棋盘上一挥,那些寄存着六道宗强者形貌的白子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