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6(2 / 2)
白夜淡笑反问:“李唐的秦王做不做皇帝,关我何事天下万民是你们能代表的吗问没问过我境内的民众谁给你们的权力去代表别人的意志”
师妃暄没有回答白夜所问,她只是看着白夜,她道:“李唐强盛,统一已成必然,他年的窦建德、王世充等也未必不如白兄所想,现在他们又去了何地白兄想步他们的后尘李唐兵锋一至,怕就不如妃暄这般好说话。妃暄只恐生灵涂炭,特来劝说白兄,只要白兄答应,一切条件任由白兄所开。”
白夜眼睛一眯,玩味地看了她几眼,似笑非笑道:“你是威胁我什么条件任由我开”
师妃暄道:“妃暄不敢威胁白兄,只求白兄为天下苍生计,一切条件任由白兄开出。”
白夜心下明了,这是慈航静斋抱着要以身饲魔的心态,他又道:“我不需要和你讲条件,第一件事,你就放弃吧。如果李唐打过来,你会知道谁胜谁败的。李唐在北方是不是打得太过顺利真的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
白夜嘴角一勾,李世民和慈航静斋联手后,李唐几乎就是一帆风顺,在北方除了更北的突厥,中原大地再也找不到一只可以抗衡的势力。
什么薛举父子,什么窦建德、王世充,全部都在李唐兵锋之下,化为尘埃入土。
一直太过顺利,一直都在战争,他们以为统一了北方,以北伐南将会是一件轻松之事,又有解家为首的巴蜀势力投靠,这南北天险不存,更加轻松。
因此,他们关注白夜势力,知道白夜军队好像不同,却没有更深入体系地了解。
白夜势力也像一只胆小的老王八,从来不乱伸头颅爪牙,不给人们展示真正力量。
他们还是以老的目光看待新生的事物,以冷兵器战争对待此时又步入炸药时代的白夜军队。不让他们深深感受一次痛苦,不会知道大家的差距。
师妃暄早就知道白夜不会答应,她提一下,又是威胁,又是利诱,只是想试一下是否有这种可能,既然行不通,她不会再纠缠下去,会去另想他法助李世民夺得天下。
师妃暄道:“那么第二件事,白兄能否给妃暄个准信。”
白夜笑道:“我可以放了四大圣僧,却绝不会答应其余的条件,而且放四大圣僧,也非免费的,这件事情不要问我,去找我方的行政人员交涉。”
白夜一口茶未喝,起身便走,师妃暄皱眉,想喊住白夜,又无法,坐在沙发凝思,眼睁睁看着白夜走出了大厅。
为什么很多人讨厌师妃暄和慈航静斋
第三十一章重归一统一
求推荐,求收藏,觉得合适的朋友,请给予一下支持。谢谢
坐在一起耍嘴皮子,平等谈条件,是彼此实力相差无几的势力和人才能做到。
国与国,势力与势力之间,本不存在什么道德正义,俱是以强凌弱,强势的一方开出条件,弱小的一方只能被动选择接受与不接受。
往往这些条件十分苛刻,带走极强的目的性,弱小的一方若不接受,就得受到强势一方的打击,或者干脆被战争逼着同意。
李唐派来的使者虽分父子两方,但李唐是一家,在联合对待白夜时,观点和目的一致,他们以为自己是强势的一方,而白夜处在弱势,应当接受他们的条件。
李唐的条件不多,可每一条都带走极强的目的,完全是要瓦解白夜的势力,要其俯首归降,成为李唐的一员臣子。
由于自认是强者,所以杜如晦和崔仁师二人态度强硬,说话的语气腔调十足,杜如晦唱白脸,崔仁师唱黑脸,两人搭配,威逼利诱,想要达成李唐不战而屈人之兵,统一天下的目的。
杜如晦相当有才,在这大唐世界亦是有名臣重宰之相,他在谈判桌上叱咤风云,列出十条李唐战必胜,白夜战必败的论据。
一条条说的极其在理,如果白夜势力是一个封建冷兵器势力,那么他的十点论据确实充分,白夜必然会最终失败。
可惜没有如果,杜如晦虽是当世治世之才,名臣风范,智慧才学无一不足,但他唯有一个缺点,正如前文所言,不是他们不够智慧,不够聪明,然而生于这个时代,他们眼光一定会被时代所限制。
石之轩和徐子陵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人在谈判桌上占了下风,不是说二人才智不足,嘴角不利,而是两人深深生出了对牛弹琴的无力之感。
石之轩和徐子陵知道自家势力的优势和长处,却无法说给杜如晦和崔仁师听,即便说了,杜如晦和崔仁师也是根本不懂,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
什么工业基础,什么全民教育,什么科技武装,除了中间那个,其余两条,听得杜如晦和崔仁师云里雾里,想不明白。
谈判进行了三天,双方不欢而散,没有再组织下一次谈判,倒是另外一边,白夜人员和师妃暄关于四大圣僧的谈判,进行的异常顺利。
白夜人员和师妃暄达成协议,正道为白夜势力提供一大批基础武学和医药配方,白夜势力释放抓捕的四大圣僧。
李唐使者回去了,师妃暄也跟着回去准备搜罗基础武学和医学书籍,白夜势力开始调动军队,准备和李唐好好打上一架。
白夜来到这个世界已有十年,趁乱世崛起,默默蛰伏,早已成为了一只庞然巨兽,横亘大地之上,没有人再是这只势力的对手。
当谈判失败的消息传回长安,李渊大为震怒,命太子李建成统兵十万向白夜境内压来。
白夜军方参考各方面情报,进行战前评估,按照冷兵器时代最巅峰的军队计算,为达成战略目标,白夜势力出动了三个军团,共计十万左右的人数,将在击溃唐军之后,以三个方向横扫扩张。
这次的战役庞大,双方投入的兵力众多,然李唐一方,无论是军中士卒,还是平民百姓,皆是十分轻松写意,仿佛白夜军队随手可破,会在旦夕而灭。
天下不在白夜势力地区的人们,也都相信这将是李唐一统江山的最后一场硬仗,从此之后,举国之内,不会再有人敢撄李唐兵锋。
天下间,曾经有实力的势力反王几乎都被消灭殆尽,唯独只有白夜和宋阀依存,宋阀难出岭南,那就只剩下白夜尚且能和李唐一争,那些剩余的小势力们,基本只要唐军一到,立马献城投降,求保一个富贵平安。
战争在六二三年的春天展开,严冬初过,大地春回,避开了寒冷的季节,在这温暖的时间,南方陷入了猛烈的战火。
超过二十万人的战役,战争由多点展开,本在人们想象中,唐军应是所向无敌,白夜军将闻风而逃,被打得一溃千里。
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一溃千里的不是白夜军队,而是唐军。
在白夜军队的推进当中,一座座城池被崩毁,李唐的骑兵连人带马全送上了天,步兵一群一群接着被消灭,可怕的武器,可怕的进攻方式,要不是同为一族,白夜军队在第一天将会消灭至少三万唐军。
差距实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