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4(2 / 2)
玉鼎真人无奈之余,只好应从,说道:“单凭贫道相助,只恐有力未逮。”太乙真人笑道:“此事已由燃灯老师做主,日前先贫道一步,通知诸位同门,想是因为路途偏远,一时未能周全。”玉鼎真人无话可说,逐命杨戬略作收拾,一起随太乙真人望东海而来。
谁料到了地方,仅有一两个人在工作,连个芦篷地样子都不曾有。太乙真人忙问究竟,哪吒委曲道:“弟子年幼,不好取信于人,而老师又吩咐不可拿自己身份招摇,能找到这几个人帮忙,已属不易。”杨戬从旁说道:“不若由弟子和哪吒同去,再寻些人手帮忙。”
芦篷,仅是在修士斗法之时,暂作落脚之用,再就是借此告之对方,贫道在这里等你斗法。在绝大多数时候,此类事情均由凡人操劳,修士是不愿亲自为这等琐事烦心的,一则是关乎自家身份,一则是未必能比凡人做的更好。
有了杨戬出面,果然寻来更多的人手,芦篷的搭建工作亦加快了不少,只是地点太过偏僻,取材不太方便,仍须不少时候。其间,阐教修士陆续而来,除了黄龙真人,其它有名有姓的真修,几乎皆至。此却是由燃灯的身分决定地,毕意燃灯道人好歹也是阐教地副掌教,副教主发话了,不能不给面子。
帮忙搭建芦篷的凡人,可算开了眼界,神仙修士一位接一位的来,个个能腾云驾雾。帮工们不免好奇其来,四处探问究意,连做工都因此慢了下来。众阐教修士不觉有什么应该隐瞒地地方,哪吒又是孩子心性,洋洋得意之余,恨不得一股脑儿全抖了出来。
岂料帮工门听罢哪吒介绍,迟疑道:“依公子爷叙述,诸位老神仙是来对付东海龙神的”哪吒把小脸儿一扬,说道:“正是几条老泥鳅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帮工们面面相觑之余,忽然发喊一声,齐齐落荒而逃。
哪吒诧异之余,忙捉了一名匠人,未及细问,那匠人已是满脸愁苦,跪求道:“公子斧,你就饶了小的吧,小的上有老、下有小,万一龙神见怪,小地可担待不起。”哪吒忙道:“大叔莫要害怕,吾乃是阐教正宗,圣人门下”那匠人却是不听,只道:“小人不知什么正宗不正宗,只知龙神若是发怒,必会水淹千里,毁屋损田,妻离子散。即使龙神不曾见怪,只要不再降雨,小人便会颗粒无收,没有余粮食用。”
杨戬忽见异变,急忙赶来问话,闻及匠人之语,从旁劝道:“汝不必担心,小小龙族岂能与吾阐教相比,贫道自可保你无恙。”那匠人却是不听,最终被逼地急了,干脆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说道:“你们不必空费口舌,别你等所言,不足为信,就算果真说到做到,小人亦知感念龙神恩德,断不会再帮你们建这芦篷龙神至少还曾护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你等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什么正宗,又曾做过什么”
第三卷135回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儿下
你们又做过什么
那匠人问得很有些理直气壮,尽管细究起来的话,内中未必没有小农式的狡猾心思,许是料定修士不是情非得己,多半不屑于和自己为难;然而,抛却此节,终是含了真情实意。
那杨戬较诸哪吒年长,幼时又多与人间百姓交往,倒算知道百姓心意,乍闻此言,暗道:“此等说法未免太过武断,想那大商立国之时,本教中一众修士何尝不曾为天下人谋福出过大力至于应祈降福等诸般小恩小惠,亦不曾落后于人只是仙凡殊途,看事待物的出发点不同,吾等不愿刻意宣之于口、传之于世罢了。”尚待要辩驳,然转念又想:“既然不曾传之于世,此时述来,又如何取信于人”杨戬苦笑之余,一时颇觉无语,心中自嘲道:“为善助人,只求功德;大肆宣扬,必沾因果;未料今日却因此作茧自缚,有口难辩。”他却是心思灵巧之人,忙和声道:“这位大哥,我等确实是得道真修的嫡系门人,那边的数位道长更是俗世金仙一流的大神通者,我等来此正是为了剿灭一伙为祸人间的邪魔外道,若你能劝那逃散的大哥回来,工钱加倍于你,决不吝惜”
哪吒毕竟年少,前世种种又曾复苏,哪里管这许多听杨戬和声温言,只觉胸中气闷,大呼道:“尔一凡夫,不知大事,不识天理。目短性愚而不自知,一味人云亦云,怎知吾教未曾恩泽天下我等此次是剿灭邪魔,亦是为尔等谋福址,怎地如此不知好歹”匠人面露不屑。嗤笑道:“三公子生来富贵。如何是我辈能比得地,再过几年,未必不能成为李总兵那般英雄人物。如今嘛,终是年幼了些,须知空说无凭证。事须眼见方为实,莫要迷了心窍,一时意气冲动,到头来反叫李总兵面上不好看。陈塘关有李总兵执掌,又得东海龙君庇护,历年来五谷丰登。家家有余资,如何就有邪魔作祟”
举凡少年者,最恨别人说他年幼,何况看那匠人神情,听那匠人语气,分明还在暗里为“年幼”打上了“无知”的标签哪吒心中恼恨,便要发作,却听杨戬忽道:“罢了,吾等虽是后进之人。终是已经入门修行,怎能与一介凡人仔细计较”哪吒虽觉心气难平,但有杨戬从旁阻拦劝说,却也不好太过较真,只得任那匠人离去,与杨戬偕行来见教中诸位长辈。
且说阐教诸修,皆是神通广大之辈,杨戬、哪吒二人又与那匠人争执良久,诸修岂能丝毫不知出了变故待听罢杨戬、哪吒二人叙了原由,阐教诸修的心中登时燃起一股无名业火。试想在座众修。哪个不是心高气傲之辈哪个不以拜在圣人门下为荣自商代夏以来,众修哪个不是自觉为人世出过大力。自认是名副其实的道德之士谁料今日竟栽在一件小事上,还未几个凡人如此轻视,委实是大失颜面偏偏在丢了面皮之后,还无法找回场子。如若不然,真要与那几个凡夫俗子细作计较,万一传扬出去,可就不是被几个凡人轻看了,而是被天下人所诟病,被天上修士所耻笑,当真是贻笑天地了。因此阐教众修在气得五脏生烟,面皮青紫之余,只得生生忍受。
别个修士或可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作壁上观,状为入定,假作不闻不问,唯有太乙真人不可。毕竟此事乃是因哪吒而起,众修才应邀而来,受了那池鱼之灾,太乙真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不闻不问,同时也是对其中尴尬体会最深的一个。至于另一个发起人燃灯道人,一则是脸皮够厚,二则杨戬、哪吒二人又非出自他地门下,亲疏关系上到底差了一层。反倒是玉鼎真人自觉过意不去,有些暗怪杨戬交友不慎,以致凭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