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59(2 / 2)
嘤鸣惶惑地点了点头。
“朕”皇帝沉顿良久,“朕已经暂且封了口,等皇后丧礼过后朕自会暗中详查。”皇帝眼底有了一抹阴郁之色。不管皇后所说是真是假。此事都不能流传出去半句
皇后“病逝”,东西六宫皆挂白,嫔妃、皇子、公主、宗室命妇、格格都需着缟服,前往长春宫举哀哭丧。而嘤鸣因产后身体虚弱。被皇帝特许不必参加丧仪。嘤鸣独享这份例外,甚至连身怀六甲、行动不便的康嫔徐氏都得前去举丧行礼。
皇后的死因。自然少不得私底下为人所议论,但是明面上的丧礼办得倒还算体面。皇帝下旨,国丧百日内,官员不准剃头。二十七天内,停止婚嫁,亦不作乐。
二公主吉兰泰披麻戴孝。扶棺痛哭,几度晕厥。
而丧礼上。滴泪不下的大阿哥永璜,也被言官御史弹劾,大斥其不孝。可皇帝只轻飘飘罚了大阿哥半年俸禄,以此聊以敷衍。
后来半夏打听到,弹劾大阿哥的那个御史,是富察家的姻亲,不过是要以此来试探皇帝对大行皇后是否有余情。如此可见,果然是没有的。
乾隆十三年深秋,大行皇后移殡往裕陵入葬,皇帝却以帝陵尚未完工为由,命将富察氏暂安葬于帝陵旁边的妃陵。
这下子,如捅了马蜂窝一般皇帝如此降妻为妾,无疑是大大坏了礼法,一时间前朝的言官御史联名上折子,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可皇帝恨极了富察氏,怎么肯与之死而同穴如今的皇帝,也早已不是刚刚登基时候,他大权在握,乾纲独断,岂会被几个言官裹挟当即便罢了两个御史,流放了一个。这下子,朝堂上便清净了。
富察氏活着的时候,失去了丈夫的尊重,死了之后,竟也连最起码的哀荣都不保本朝的皇后,还没有哪个被葬在妃陵呢真真是极大的侮辱
丧礼期间,阖宫忙碌,唯独嘤鸣静静在自己的储秀宫中养病,两耳闻得窗外事,平添几分谈资议论。
礼部为大行皇后拟定的谥号也献了上来,估摸也是知道皇上不待见皇后,所以也没敢拟寓意上佳的,无非就是“安”、“肃”、“显”这几个字。
皇帝看了之后,仍旧不满,“都是上谥,富察氏如何当得”
自古谥号有上谥、中谥、下谥几种,大部分帝王、后妃都是采用上谥,只有极少数亡国昏君才会用中谥或下谥,譬如商纣王、隋炀帝、汉哀帝等等。而采用中下谥的皇后,也顶多是跟着她们丈夫倒了霉,从未见有皇帝上谥、皇后却是中下谥这种状况,因为真有为皇帝所厌恨的皇后,早特么就被废了,连谥号都不会有
皇后都已经死了,嘤鸣倒是心能坦然了,“皇后终究是皇上的妻子,她若落个中下谥号,皇上脸面上也不会好看。”
皇帝听了这话,脸色才稍微见好了几分,随手拿起朱笔,便在那个“显”字上圈了一笔,“那就这个吧”
显。
圣德昭临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
听着倒是还算褒扬之词,但跟孝诚、孝昭、孝懿这些,自然没得比。跟另一个同音不同调的“贤”字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历史上的孝贤皇后富察氏,成了孝显皇后真真是莫大的讽刺
追谥了大行皇后之后,嘤鸣便听闻了一个小道消息,奉旨看守先帝泰陵的老太监苏培盛死了,据说是喝多了酒,摔进河里淹死的,瞧着就像是一场意外。
若这是意外,也的确是太意外了点
皇后临死前才告诉皇帝,太后非她生母,如今一转眼,伺候了先帝一辈子的老太监竟骤然意外身死
嘤鸣头一个怀疑的便是慈宁宫那位皇后临死前说的那些话,皇帝虽然封锁了消息,但是若皇帝身边也有太后安插的钉子,太后自然不会坐等皇帝腾出手来查当年旧事
杀人,这是最能封住口的法子
第461章、裕贵太妃上
“如此一来,先帝的藩邸旧人,就只剩下裕贵太妃了。”嘤鸣轻声提醒了皇帝一句,裕贵太妃耿氏,和亲王弘昼的生母,据说当年与熹太妃钮祜禄氏是同一年入雍王府为侍妾格格。
太后慌乱之下,竟怎么这么一部坏棋她只需轻描淡写加以引导,就能叫皇帝心头怀疑的火苗越烧越旺
慈宁宫。
常保附耳禀报:“太后,皇上方才出宫去了和亲王府”
在榻上打盹的皇太后骤然睁开了眼睛,“为着皇后丧礼,皇帝想必积压了不少政务,怎么突然有闲心出宫去弘昼府上了”太后老眼闪过冷厉之色,“耿氏那里,可去警告过了”裕贵太妃耿氏,如今便住在和亲王府上,儿孙环绕,颐养天年。
常保忙笑着道:“裕贵太妃说,她什么也不知道,自然什么也不会说。”
太后哼了一声,“算她还识趣她无凭无据,自然不敢胡说八道”
“太后圣明”
太后抬了抬眼皮,“皇帝怎么突然想起要去探耿氏的底儿了”
常保低声道:“奴才不知,只不过皇上是从储秀宫出来之后,就直接出宫了。”
太后脸色微寒,怒火嗖地腾了起来,“这个纳兰氏,果真是个不消停的贱蹄子”
常保急忙跪了下来,“太后息怒舒妃如今不过是个病秧子罢了。”
“哼病秧子又如何皇帝照样捧得跟宝贝似的”太后脸上浮现几分狰狞之色。
皇帝虽然是微服出宫千万和亲王府,可弘昼得讯之后,自然不敢半分怠慢,连忙出府门迎驾。
皇帝按捺住了,先与弘昼唠了些家常闲事。用了些茶水,才不疾不徐问:“裕贵太妃可还好”
弘昼连忙躬身道:“额娘身子骨还算硬朗,如今吴扎库氏有了身孕,多亏有额娘照顾永壁。”吴扎库氏便是弘昼的嫡福晋,如今月份跟宫里的康嫔差不多,而永壁,也是弘昼跟吴扎库氏的儿子。现年三岁。正是最活泛最闹腾的年纪。
皇帝颔首,微笑着说:“子孙承欢膝下,贵太妃是有福之人啊先帝那么多嫔妃。哪一个及得上贵太妃福寿绵鸿”
弘昼笑呵呵道:“皇上谬赞了,都是皇上与太后福泽庇佑。”
皇帝暗想着,弘昼与他同岁,自然不可能知情。便道:“朕既然来了,自然该去探望太妃才是。”
弘昼一愣。照理说他的额娘只是先帝的嫔妃、皇上的庶母,皇上是不需要特意探视的。可是皇帝既然开了口,弘昼自然不敢忤逆,连忙点头称“是”。
皇帝见弘昼已前头引路。便淡淡道:“你的府邸,朕熟得很,就不必带路了。”
弘昼听了这话。当场愣在了哪儿,这是什么意思不必带路意思是不必他也跟着去
弘昼愣神的片刻。皇帝已经走出去十来步,见状,弘昼急忙要跟上去,却被吴书来给笑眯眯拦了下来,“王爷,皇上说了,您不必带路了。”
弘昼不禁满肚子狐疑,他这皇帝兄长,要单独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