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清宫妾妃 > 分节阅读 270

分节阅读 2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可是,永璜杀弟之事,可是一辈子的污点,选他只怕不合适啊

可立储之事,弘昼实在不想多嘴,更不愿掺和,便乖乖应了下来。总之他身为叔叔,多照顾照顾侄儿总行吧不管立谁为储君,总也不至于亏待了他。

可弘昼哪里想到,皇帝加上永璜同去,根本不是那意思,纯粹只是对弘昼起了警惕之心。皇帝想着,若他不是先帝中宫嫡子,便是与弘昼差不离,既如此,保不齐弘昼便会生了不该生的心思呢可偏生,他才刚说了叫弘昼代他祭奠先帝,君无戏言,自然是收不回来,所以便顺手加上永璜了。

圣旨降临大阿哥府上,永璜登时心潮澎湃。连弘昼都不忍不住想皇上是否要立长。永璜这个当事人就更忍不住多想了。

这一次祭泰陵,叔侄俩倒是各怀心思。

倒是急哭了郭曙了,他原想着先帝忌日,皇上肯定会来,没想到来了一位王爷、一位阿哥。

得,再等一年吧。

而这一年,皇帝专心查嘤鸣去向。也不耐后宫烦扰。终于还是晋了娴妃为娴贵妃,命其掌摄六宫事务,又晋纯嫔、嘉嫔、愉嫔、怡嫔俱为妃。填满了四妃之位。

转眼又是乾隆十四年的先帝忌日,皇帝下旨,命果亲王弘曕与三阿哥永璋同往泰陵祭奠先帝。

这下子,让活跃了一整年的大阿哥顿时熄了火。

皇帝也是看出来这个儿子生出了不该生的心思。所以,原本打算亲自祭先帝的皇帝便改了主意。让幼弟弘曕与三子永璋同去,也是叫永璜清醒清醒。

同样这一年,弘昼看出了皇帝对他的防备,便以身体不适为由。辞了宗人府与理藩院的差事,只专心打理内务府琐碎事宜,当起了悠闲的富贵闲王。这也是裕贵太妃的意思。

再一转眼。到了乾隆十五年。

等了快三年的泰陵总管太监郭曙,终于把皇帝陛下给盼来了

郭曙趁机。手捧那古旧的紫檀木盒,噗通一声跪了上去,“苏太监生前遗物,死前数日交给奴才,亲自叮嘱,要奴才一定要亲手交给皇上”

皇帝一愣,他查了三年自己的生母,可惜当年的旧人全都死光了,所以粘杆处什么也没查出来,倒是叫皇帝颇为懊恼。

如今,一句“苏太监生前遗物”,让皇帝心头猛地一跳,皇帝接过一看,见上头有锁,便问:“钥匙呢”

郭曙忙道:“回皇上,苏公公给奴才的时候,便没有钥匙因为这锁孔早就生锈了,有钥匙也等于没有钥匙。皇上若是相看里头的东西,怕是只能用蛮力打开。”

皇帝忙仔细一看,那锁孔里的确一片铜绿,的确是打不开了,如此也可见不知是放了多少年的旧物了,有十年、二十年了

皇帝想到此,愣是片刻也等不及了,直接拔下佩戴的天子龙剑,一剑斩了下去,生生将那铜锁砍断。

终于,盒子打开了。

里头静静躺着一封边角已经发白的信,信上写:“元寿亲启”

元寿

皇帝一震,连他自己几乎都要忘了自己幼时名讳了

皇帝名“弘历”,然而这个名字实在先帝登基以后才给他取的,原先他是叫“元寿”的,而弘昼叫做“天申”元寿天申,听着才像是一对兄弟。

后来他十二岁的时候,先帝爷才按照皇子的排序,为他和天申都改了名字。

他是弘历,五弟天申是弘昼。

皇帝双手颤抖,这个名字也就罢了,要紧的是那字那一笔一划,如铁画银钩,无疑是皇考亲笔这样的字迹,他无比熟悉,也曾经无数次临摹,虽然近来这些年,没有临摹过了,但他决计不会认错

皇帝颤抖着打开了信封,里头有一张信纸,同样也是边角已经发黄。

上头只写了一句话。

“朕,有愧于钮祜禄氏。”

皇帝的手一抖,那信纸险些抖落在地

钮祜禄氏,熹太妃钮祜禄氏,果然是他的生母否则皇考不会留下这句话

为何愧,是因为皇考眼睁睁看着太后害死了他的生母

“苏培盛生前,可曾尽心打理泰陵事宜”皇帝问道。

郭曙忙道:“苏公公很是尽心,连先帝的妃陵都时常前去祭拜呢”

“妃陵他是去祭拜谁”皇帝急切地问。

郭曙道:“熹太妃陵,奴才好几次瞅见苏公公去过呢。”

熹太妃陵

皇帝心头最后一丝丝怀疑,轰然倒塌

皇帝狠狠攥紧了那张信纸,然后用祭台上的烛火将之点燃,付之一炬。

锁已锈,便是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人看到信纸的内容。

朕是先帝妾妃所出之事,除了太后本人之位,便没有旁人知晓了。

“郭曙,即日起,你就回宫当差吧。”皇帝淡淡道。

“多谢皇上恩典”郭曙激动地浑身颤抖,他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一日老天开眼啊

皇帝心中掀起了浓浓的杀意果然是太后杀了朕的生母朕的生母英年早逝,而她却享尽荣华可恨皇考竟然还纵容她

朕要杀了她

皇帝此刻心中只有这么一个念头

但是,却不能明着动手

他不能失去先帝中宫嫡子的身份,他的皇位不能有丝毫动摇

如此一来,就只能暗杀了

只不过,太后的城府极深,想要暗杀她并不容易,只怕要仔细想个妥善的法子才成。

皇帝眼底浮现幽幽鬼火。

第485章、清朝篇三娴皇贵妃

皇帝回宫之后,便直奔慈宁宫,去给太后请安。

太后还是老样子,双腿瘫痪,只能躺在榻上,人也渐老了些,精神头也衰弱了许多。照旧还是娴贵妃侍奉在侧,汤药饮食,从不假手旁人。

“皇额娘最近气色瞧着好了些。”皇帝照旧是一副孝子姿态,很是贴心地关心了太后一句。

太后笑了笑,说:“老样子罢了,指不定那一日就要侍奉先帝了。”

娴贵妃端了燕窝上来,道:“太后怎的又这些丧气话了,您可是要长命百岁的。”娴贵妃心里,比任何人都恐慌太后的寿命。皇上虽晋了她为贵妃,可反倒更冷落她了,一年都不见得能去景仁宫几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