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2 / 2)
彼此衬托,更显出赵进的高义大方,让大伙对赵进更高看了不少。
舞刀弄枪的人大都喜欢喝酒,眼看着天色将黑,大伙就把大车上的汉井名酒卸下来,打开泥封后开喝了,收拾好的猪肉羊肉也都做完送了过来,酒肉齐备,大伙的性质更高。
喝一口,骂一句官府,再喝一口,夸一句赵进,营地里的气氛热烈无比,倒是让城内的人不戒备了。
大家都在议论进爷在城内怎么为大伙忙碌,为犒赏和抚恤银子奔波,真是仗义,这样的人在徐州乡野是大家的福气,和何家庄连庄联保那几处的田英、林二这一于人都红火起来。
各村各庄的人围着询问,问问跟何家庄联合在一起有什么好处,田英等人在本处还算人物,出来之后算不得什么,难得有这么被人围着奉承的时候,各个都是忘乎所以,什么底细都交代出来了。
到了高兴时候,还把自己村子的团练乡勇集合起来,让他们按照平时在何家庄的步操给大家演练。
说起来,联庄九个地方的乡勇团练和赵字营家丁混编,也算承受了流民直接冲击,伤亡比其他几个地方的要多些,不过他们不担心抚恤之类的,赵进的做派他们比别人都要清楚,肯定不会亏了他们。
看到这几处的步操,虽说没有赵字营本队的森然气象,但也有几分似是而非的摸样,拉出来火并十里八乡各处都未必是对手,再听听赵进对待各处的态度,虽说霸道了些,可大家都没少了好处,严格算比从前还多了不少。
而且赵进在厮杀的时候冲在最前面,论功行赏争取犒劳的时候又从不藏私,这样的人物就该当头。
消息传扬的也快,官府不给城外团练义勇犒赏的事情,没多久城内也都知道了,若说原来这知州童怀祖还算过得去,现在则是一片骂声了,流贼来的时候不让外面的团练义勇进城,坐视城外的村庄被洗掠,守城的时候缩在衙门里,听说还要化妆逃跑,到了现在居然还要过河拆桥,实在是太不仁义了,这样的知州,莫说是给徐州造福,招祸倒是可能。
赵进的表现自然又被大家交口称赞,徐州地面上本就有豪强当家的习俗,如今大家都是一个看法,知州就放在那边吧,什么事找这个赵进做主就行。
人人议论赵进,可此时的赵进却不在城中,他带着赵字营的一百五十名家丁从另一边出城,去了云山寺。
货场那边已经把赵字营家丁的名册和假条都翻了出来,派人四处寻找,虽说上午才放假,但现在就要召集诸人归队了。
出城的时候还故意做了隐蔽,大家分散出城,城外集合,这次带路的还是夜袭云山寺那时候用的行商。
间隔还不到一个月,这两个行商的气色也好了很多,有赵进的照顾,在徐州城内城外已经是风生水起的局面,那汉井名酒的定额更是招财进宝,有酒就可以谈点别的生意。
在赵进面前,这二位当然自知身份,比从前更加恭敬,从徐州城上云龙山去云山寺,也就是大半个时辰的路,很是近便。
百余人简单列队之后,簇拥着赵进向山上走去,如果不是临战或者长途跋涉,赵进都会身先士卒的走在前面,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了。
走大路上山,那二位行商就介绍沿途的典故趣闻,别看赵进是本乡本土长大,还真就没有来过几次,两位行商还说了不少江湖草莽中的道道,倒也轻松有趣。
赵进他们上山,不少人还在下山,看打扮都是附近的住户,拿着大包小包,还有人牵着牲口推着车,赵进看到这些人,双方彼此都很诧异,带路的人过去一打听,原来是附近的百姓乡民,大队流民过来的时候,有不少人被祸害了,也有不少人要逃。
事先都觉得没什么事,事到临头徐州城门却已经紧闭不开,唯一能指望上的就是云山寺,云山寺是佛门清净地,或许这伙流民看在佛祖的份上不会去触碰。
但这慈悲为怀的云山寺也没怎么慈悲,早早的大门紧闭,青壮僧人手持器械守住各处,不许百姓入内,这些百姓此时下山就是找死,只能无奈的聚集在寺院周围。
好在流民被击溃,消息传上来,避难的百姓就要回家了,却和上山的赵进打了个照面。
“还真是佛祖保佑,这伙千刀万剐的流贼没有过来。”有这样的话语飘入赵进耳中。
赵进脸色很严肃,他自然不会相信什么佛祖保佑,放着这么近这么容易打的云山寺不去碰,反倒盯着徐州城动手,更说明这伙流民早有预谋,背后策动的人就是盯着徐州来的。
没过多久,赵进一行人就来到了云山寺山门前,天色已经偏黑,远远的倒也看不出赵字营家丁拿着的长矛。
山门前和周围寺院院墙外,许多僧人正在那里收拾,百姓们呆了一天一夜,垃圾也是留下不少,看到赵进这么多人过来,都以为是乡民去而复返,也有人以为是大户人家上山。
当即有几名沙弥跑过来招呼,走近了看到那是长矛之后,立刻停下了脚步,有人声音颤抖的说道:“怎么看着像当日杀进山门的那些人”
这几个僧人立刻脸色煞白,站在那里打量赵进一于人,当时赵进领人突入的时候,虽然用口袋套着脑袋,那整齐森然的气质却让人很难模仿,见过的人都是印象深刻。
一个沙弥喊破,其他人越看越像,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在那里惊恐无比的大叫一声,转身就跑,口中还大喊道:“恶鬼又上山了。”
这一声喊不要紧,寺院外面的一于僧人先是一愣,随即惊恐无比,有人大叫,手里的工具什么的都不要了,扭头朝着山门那边跑去,还有的人直接朝着附近的山林窜去。
也就是一转眼的工夫,寺院外面已经是空空荡荡,看不见一个人影,只留下没有收拾完的满地垃圾,山门紧紧关闭,在外面还能听到院墙里面的惊叫和骚动,想来乱的不轻。
赵进一行人也被这反应吓了一跳,他们先是愕然,接着忍不住哈哈大笑。
“就地等待,寺里会出来人的。”赵进笑着说道。
原来云山寺山门外打扫的于于净净,现在遍地垃圾,想找个歇息的地方还真不容易,那两个行商彼此招呼着要去收拾,却被赵进叫住。
果然和赵进说的差不多,没过多久,紧闭的云山寺山门又是打开,一名穿着考究袈裟的僧人快步跑了出来,身后又有几名青壮和尚跟着,战战兢兢的站在门外不敢上前。
“这不是方丈主持就是监寺啊。”那两个行商眼力见识都不差。
等到了跟前一看这人却是旧相识,正是当日带路的那位真智,当时是个商人,现在又重新出家了。
一看到赵进,这位真智僧人才松了口气,双手合十为礼,刚要开口,赵进就先说话了:“今晚我们这些人就要住在你这边了,单独圈出一块地方,晚饭什么的都由你们供应,但不要靠近过来,明早我们就离开。”
听到这个,真智和尚脸上的忐忑也是烟消云散,连忙点头说道:“请赵檀越放心,本寺会把此事办的妥当,请稍待片刻。”
说完真智和尚转身快步离开,站在山门那里招呼了几声,云山寺似乎对招待人有一套系统的规矩,刚才溃逃到出来人间隔很短,可这就有人抬着茶几桌椅向外走来,后面居然还有人挑着茶桶,最起码待客的茶水已经齐备,茶几桌椅都是给赵进预备的,茶桶和木碗则是给后面的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