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3(2 / 2)
不过有人细算了算,说这余家和徐州合股的云山船行,每年赚到的钱财恐怕要有这清江大市的十分之一,别看是十分之一,这已经是个颇为惊人的数目,有这样的大利奉上,自然要给这个位置在。
像是赵字营其他各处的扩编改制,家丁旅团都是驻扎在城池之外,隶属于赵字营的庄园内,而且还都是分散驻扎,那议事厅的设置,也不过是管从前在管的事情,在当地没有那么大的反响,济宁那边虽然是新设新到,可地方上元气大伤,赵字营在这里又是展露威风,谁也不敢不听。
而清江浦这边不同,赵字营在这里一直表现的还算节制,勉强还有个共治的体面,这一次则是彻底撕去层皮,摆明了要把这清江浦管起来,豪商们发现自己在这里面没有位置,发言权也小的可怜,怨气自然横生,很多人都想着将来恐怕要被盘剥,束手束脚也是免不了的。
有了怨气,自然要生出是非,不过大家也都是见过血吃过亏的,只能私下里去和山阳知县、淮安知府和凤阳巡抚这些官府说说,都已经折腾成这个样子了,难道你们不管
还真是不管那伙徐州人没有扯旗造反,老老实实做生意,官府也还在这边,有什么不对的不要把你们自家的私怨拿到公务上来说,官府要做的公事这么多,那里顾得过来你们的私事。
表面上是这么说,毕竟拿了好处这么多年,清江浦豪商们也是有根脚的,私下里还是要说明白,管不了了,这么个大虫怎么去管一碰就要打,打还打不过,到时候上面追究还要算咱们个官逼民反,再说了,各位在京里熟人那么多,难道不知现在正斗的厉害谁胜谁负还不一定,怎么敢多生是非,让人抓到把柄,而且这的确是天下太平,怎么也看不出乱啊,难道那伙徐州人做事不讲规矩
这回答能让人当场翻脸,回来后众人也都是乱骂,这到底还有没有官府的自觉,不过各家凑在一起,和京师那边的通信也都有回复了,相熟的消息交换,各自的幕僚师爷们分析分析,也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朝廷看来,徐州赵进和天下间那些挂万顷牌的大豪没什么区别,湖广一带,蓄奴几千上万的士绅并不稀罕,在江南这等顶级的人物也不是没有,这些人谁家不是一声招呼,几千青壮就是啸聚,大家都说这徐州兵甲精良,又有火炮骑兵,可这些东西说到京师那边,谁会相信,只会觉得有悖常理,会觉得地方上为了求得关注而夸大其词。
再者,你说是这徐州心存反意,可为何没有地方官府的告急,为何漕运依旧畅通,山东和南直隶部分地方的确在减免钱粮,可没减免的也不是一文钱一粒粮食都没上缴,这年头辽饷这么酷烈,多少地方凑不齐的,这样的地方你说有人造反,朗朗乾坤,圣天子在位,你造谣污蔑有什么居心
第1059章匠造厅
“。京师多少大老爷都在这条河上有入息,京师那边多少吃这条河的,真要是派兵过来,一旦生乱,运河又要截断,漕运上的入息也跟着断了,谁做主谁就要担责,那就是众怒所向,谁也不愿意。”
眼下朝中最要紧的事情,不管是司礼监提督太监魏忠贤一方,还是魏公公对面那一方,就是在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是否出宫的争执上,次一等要紧的是,辽东那边对建州女真的战事,再往下说,则是大明西南四川、贵州那边的变乱,徐州这边算是什么,一直不是太太平平的,何苦多事
“。这大明活该要完。”不管愿意不愿意,除了这怨气牢骚之外,大家也没什么别的做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
家丁威风凛凛,农垦管辖一方局面,贸易金山银海,巡丁则是操持地方,内卫那可就是类比于东厂和锦衣卫的地位,赵字营势力范围内的士绅百姓,对这些位置都无比关注,议论纷纷,相对于这几处,匠造厅就显得冷门许多了。
工匠做活学手艺的地方算个什么,自家孩子没出路过去学学,将来有手艺傍身,也就仅此而已,眼下赵字营地面这么红火,这么多机会,想要上进的话多少地方可以去,何苦去这边埋没了。
大家倒是有个算计,匠造厅肯定肥缺多,听人传说,徐州那些大酒坊都被归在匠造厅之内,那做烧酒的地方就是个金山,在金山上还能少了发财的机会吗大家私下里都说,进爷这么刚正公平的性子,也还是有人情在的,为了照顾自己妻弟,单独设置了这么一个匠造厅,把不起眼的徐厚生提拔到和身边兄弟平等的位置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进爷的妻弟,身份何等贵重,本来就该是平等的,也有人为王兆靖抱不平,说进爷一帮兄弟伙伴,有的独当一面,有的执掌一方,可这最有才的,文武双全的王三爷,却每个着落,整日里就和幕僚师爷一样跟着进爷,都说进爷不喜欢读书人,看来真是不假。
外人看是如此,只有赵字营的核心层面,还有真正亲近赵进的人才知道,赵进对这个匠造厅是何等的重视。
赵进每日活动都单调的很,早起练武,然后早饭,饭后书房和王兆靖汇合,查看各处送来的文书和急件,以及京师和各处打探来的消息,处理完这些就会骑马去往各个营盘,骑马半个时辰能到的各个营盘都要去看过点检,还要亲自督导训练,偶尔回去徐州盐市和集市看看,午饭都是在外面吃,往往就在营中和家丁们一起吃大锅饭菜。
在这期间,各处新送来的文书信笺,需要赵进决断的事务,都要追着赵进过去,让赵进和王兆靖现场办公,等从外面回到议事厅之后,往往是在何家庄周围有资格来到这边的人汇聚一堂,大家汇报交流,每到这个时候,天已经快要黑了,赵进往往还要突检附近的某一处营地,最后才回家吃饭,开始时候徐珍珍和木淑兰还等着赵进回来一起吃,可日子久了,也就吩咐厨房给赵进热着,或者回来现做。
赵进在徐州的时候如此,去往邳州和清江浦那边也是如此,繁忙无比,可就在这繁忙日程里,赵进还要尽量抽出时间去匠造厅的工厂,开始大家以为赵进关心兵甲武备,后来以为赵进热衷火器,再后来以为赵进要照顾提点自家妻弟,到了最后,大家终于明白了,赵进就是把这个匠造看得很重,甚至等同于家丁、农垦、贸易这种。
既然赵进如此看重,那么大家也把调整自己的态度,跟着一起看重起来,可暗地里怎么也想不明白,铁器火器这个对赵字营至关重要,这个不必说了,可其他的何必这么重视。
赵字营如今的火器工场每月可以出火铳四百杆,每一杆的质量都有保证,上面刻着工匠、监工还有检查火铳好坏的匠人名字,一旦有什么问题,就可以顺着这些人名层层追究,责任到人,这个规矩一出,打造火铳的工匠们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这个规矩出来的时候,不光是王兆靖和如惠这边,连徐珍珍和徐厚生都是惊讶不已,这规矩的确好用,可徐家那边却从来没有想出来过,只有个大概的规矩,问起赵进这规矩到底怎么来的,赵进却推给了二叔赵振兴,说二叔赵振兴当年在外游历,曾听陕西那边的人讲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