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武夫 > 分节阅读 902

分节阅读 90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作为刚刚投降的军将,陈继盛和张盘的话已经说得过了,说完之后有些懊悔和忐忑,却在等着陈昇的反应。

“二位说的很实在,也都是肺腑之言,这样的做派很合赵家军,我看好你们以后的前途。”陈昇先说了这么一句,尽管年纪比对方小,可在场众人却觉得理所当然,那边陈继盛和张盘也都松了口气,这年轻魁梧的军将虽然淡漠,话语却很诚恳。

陈昇脸上露出笑容,悠然说道:“二位的意思我懂,鞑子兵马强悍,我这边势单力薄,很容易吃败仗,挫伤士气,甚至有什么闪失,另外,这辽南之地没有了海运支撑,等于是孤悬在外的死地,到了冬日封冻,等于粮道被断,风险太大,是不是这个意思”

没等陈继盛和张盘回应,陈昇摇摇头,又是说道:“还是说的直接些,你们担心赵家军太弱,担心物资不够,如果冒进的话,在冬天撑不住,甚至会招致败亡,对不对”

直接点破的话让人尴尬,陈继盛和张盘都在苦笑,到底是年轻人,言语作派上没什么遮掩。

“我要前出复州,是为了随时能进兵辽沈和广宁,鞑虏需要平原展开大军,我同样需要平原,冬日里土地铁硬对他们有好处,对我们同样有好处。”

到底还是年轻人,几句话就受不了,就要强硬的顶回去,战场上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怎么能置气呢

“至于粮草,我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海上运来,一个是自筹,这边有鞑虏占据的田庄,田庄耕种已经收获,冬日也有存粮,这个就是我们能筹来的。”

“陈将军,要是在辽沈和广宁那边的确能够自筹,咱们这边农庄收成不多,积存也有限,怎么能够自筹。”

“所以主要靠着海运。”

“海运陈将军,我等金州男儿除却伤残也有千五之数,贵军则是万余,这差不多有一万三千人马,这么大的规模,所需怎么可能只靠船运,陈将军,辽地冬日长久,万一粮草供应不上,军心立刻浮动,那恐怕就是天大的祸患,到时候只怕不打,咱们自己就先败了”

说到这里,陈继盛已经有些急了,直接开始争辩起来,到现在他才知道,自己对大明朝廷早就没什么忠心,在这里坚持只是为了光复辽地,只是了和鞑子厮杀,为家人和乡亲们报仇,所以不愿意让这支有希望胜利的反贼兵马碰到什么闪失。

“无需争辩,等十天后,你若觉得还是没有把握,再来找我说就好。”陈昇干脆利索的结束了谈话。

陈继盛和张盘自然不会继续去争辩什么,但回到营盘私下里议论,还是觉得这赵家军固然强悍,那陈昇看着稳重,可行事还是有些轻佻冒进了。

中途孔有德进来,却提出另外一个见解,他在皮岛时候,就看到了徐州的豪富,那边一个普通士兵的花用耗费差不多是东江镇亲兵的几倍,就更不要说东江镇下面的普通兵卒了,不过陈继盛和张盘还是不信,所谓穷家富路,那赵家军放在皮岛上的想必是对外的样子,怎么也要做几分体面,五百人营头的面子也好做,可眼下这是万把人的吃用花销,而且要顶到明年开海,那是何等巨量的物资,这个怎么可能去做到。

那陈昇说主要依靠海运,恐怕主要是落在自筹上,这边多年征战,百姓都被收拢在辽沈之间的平原沃土那边,这里根本没可能自筹什么,现在硬撑着还来得及,只怕到那个时候,就是自寻死路了。

港口里的很多船只卸下人员装具后就杨帆离去,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港口内的船只已经稀少了很多,看到这稀稀落落的样子,陈继盛和张盘对赵家军更没有信心,不过也没急着再去劝,年轻人要面子,不好弄得太僵,现在距离海面封冻还有近三个月,时间还早。

金州守军很快就见识到徐州的雷厉风行,守军的伤员和残疾人等,以及不愿意留下的,很快都被送上了船直接带回山东,而其他人则是被组织起来,原有的编制被打碎,重新编成五十人为单位的中队,由赵家军的辎重队伍领着劳作。

城池周围要进行清理,城墙要进行修缮,港口更是重中之重,已经散发着臭味的尸体要就地焚烧,还要砍伐附近的林木用作建材,每个人都有繁重的劳作负担,虽然做牛做马的辛苦,大家却没有怨言,因为吃得饱,吃得不差,粮食管沟,还有菜蔬搭配,你要能吃得下去,还有鱼虾海鲜之类的供应,既然能吃饱,那大伙也不会吝惜自己的力气。

第1371章如山如海的供应

登陆的暂编第一师没有怎么休息,原金州守军以为他们要进入金州城内,没曾想这些兵马站住了建州女真的营盘,在那里布置防务,准备拦阻可能的敌人,这倒是让人私下里赞叹,大明官军人人想朝着城内钻,都不愿意在城外营盘辛苦,没曾想这“反贼。”兵马愿意。

虽说长远来看粮草供应堪忧,可短时间内却不急,因为建州女真直接被从营盘内打跑,粮草辎重全成了这边的战利品,赵家军每个人才带了三天份的干粮,可现在半个月内都不用愁了,陈继盛和张盘把这些看在眼里,心里有个算计,等缴获粮草快要吃完的时候,就用这个作为例子再去劝劝。

不过到第二天的时候,被发去劳作的原守军们开始有怨言了,陈继盛、张盘等人待遇相对优厚,也没什么限制拘束,他们很快就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刻就过去安抚,一问才知道,倒不是赵家军苛待克扣,就是催逼的太紧了,明明是几天的活计偏要一两天干完,大家怨气的是,这么急有什么用。

陈继盛和张盘等守军中老成的人物,也觉得赵家军就和主将的年纪一样,未免太是浮躁,用兵用人都要沉得住气,因为催逼太急,激起兵变的先例太多了,这何苦来,想归想,安抚还是要安抚,说这些徐州人毕竟新到,大家且忍着些。

但又过了一天后,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么急了,因为港口外的海面上又是布满了船只,场面就和援军来到那天一样壮观,每艘船吃水都很深,靠岸卸下满载的物资后离去,怪不得这么急火火的催,不把这些东西收拾好,送来的东西就没有办法存放,甚至没办法运到金州城内去。

随着这些巨量物资来到的,还有许多牛马大车,这伙徐州人考虑的还真是周到,不光运来了物资,连装运物资的载具都送过来了,大车在新修缮的道路上川流不息,将粮草和各种军资运送到金州城内去。

金州城内的尸骸之类已经被清理干净,到处洒满了生石灰,这些石灰也是海上船只运来的,然后把还算完备的屋子当成仓库,储存物资,甚至还专门清理出了一片区域,来建立各种作坊。

每个人都是累得要命,可每个人都是干劲十足,前天的怨气已经消失不见,这样山海般的巨量物资过来,代表着这徐州赵家军要在辽地长期扎根下去,代表着自家也能在这巨量物资中有所分润。

不过大家都在纳闷,金州到登州,走海路再顺风顺水,来回四天五天也是要的,怎么这船队离港这么短时间就运回了这么多的物资,长期驻扎在金州的张盘等人却是了解,这赵家军肯定将物资预先放在隍城岛等海岛上,这边一出结果,物资立刻上岸。

这等如山如海的巨量物资连续输入了十余天,有心人曾经在港口处观察过,运送物资的船队只怕还不止一百多艘大船轮换,在这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