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63(2 / 2)
“你放心吧,这次的远征,后方的统筹我已经有了人选了。”皇上的声音还是那么平淡,“你觉得让太子来负责怎么样”
虽然他的声音并不高,但是这个问题,再度让赵松一时间震惊得瞠目结舌。
这次的远征,后方由太子来统筹负责
太子可是国之储君啊,皇上居然让他来亲自负责这次远征的后方供应
“怎么,你不放心吗”皇上打量着低着腰的赵松,表情里面看不出任何含义来,“我知道太子现在还小,不过你放心,我会有其他的安排的,不会让你为难。”
太子是在徐州龙兴之时和皇后生下的嫡长子,前朝天启元年出生,今年算虚岁不过十三岁,就算明年夏天开始征伐,他也不过是十四岁而已,让这么大的来负责后方,听起来是不大可能,不过皇上的谋划向来深远缜密,他肯定到时候也会为太子配备一个智囊团,协助他做好后方的工作,赵松并不担心没人办事。
是的,这个决定对赵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且太子出了名的早慧,性格也是沉稳刚毅,大有皇上之风范,绝不会轻浮孟浪给赵松在后方添乱。最重要的是,太子是未来的皇上,谁敢在他亲自负责的事情上敷衍塞责
有人敢拖延他赵松的事,有人敢让他赵松不高兴,但是有谁敢让未来的皇帝不高兴
无论如何,绝不会有人胆敢懈怠。所以这次他不用担心后方的问题了。
同时,赵松也明白,皇上既然这么安排,那就绝不容许自己失败。他感受到了皇上那种志在必得、绝不容有失的决心。
千钧重担压到了他的肩膀上,同时也代表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
既然皇上把精兵强将给了自己,还让太子亲自在后方坐镇,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失败
不期然间,赵松再度慢慢地跪了下来,然后头触到了地毯上。
“皇上请放心,明年之内,赵松誓要让日本上下俯首系颈,听凭皇上发落”
“很好。”皇上只是平静地笑了笑,然后挥了挥手,示意他先下去。
第1453章君臣议
赵松离开了皇上所居的住处之后,并没有离开军营,而是在军营里面另外找了一个住处住下,他的那几个亲信的参军也被召过来了,虽然他们并没有觐见陛下的资格,但是他们也被特意安排到住在他的住处旁边,方便他们构思相应的的计划。
而赵松走了之后,皇上却没有闲下来,他的日程每天都被安排地满满当当的,安排赵松的觐见,只是今天日程中的一小件事而已,接下来的事情还要更加重要。
皇帝一直站在台阶上的地图前面,若有所思,有时候还用手在地图上面比来比去,大堂角落里面的侍从们仍旧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以免打搅到皇上的思绪。
直到许久之后,才有一位中年的侍从武官踏着极轻的脚步,慢慢地走到了平台的边缘。
接着,他悄无声息地跪了下去。
“启禀皇上,雍国公、蔡国公、平原侯都已经到齐了,现在都在会议厅里面等着陛下。”
“都已经来了”皇上终于从地图上收回了自己的视线。“那好,通知他们准备,我马上过去。”
“是”这位高级的侍从武官马上站了起来,利落地转身就离开了大堂,走向了偏厅的会议厅。
雍国公就是当今大汉朝廷的丞相王兆靖,是统领内阁的最高等级的大臣,也是整个华夏文官的顶点;蔡国公就是石满强,他和纪国公陈昇、曹国公吉香一样,也是大汉军队的元帅,现在节制着山东、河南以及湖广和四川的大汉军队,最近因为一直在统领大军平定四川,所以一直驻节成都,这次是特意被皇上调回来的;而平原侯则是陈宏,现在在内阁当中担任阁臣,负责财税一块,号称财相。
自从定鼎天下之后,新皇朝在皇上的一手设计下,沿用了旧朝一些制度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文官制度自然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前朝政治的一个问题就是掌控政府实权的内阁和负责实际事务的六部脱节,使得首辅可以轻易独揽大权,大多数阁臣找不到负责的具体事务只能沦为摆设、起不到辅佐作用,而六部则因为负责事务的大臣地位降低而行事常常掣肘,结果上下沟通不畅运转不灵。
于是,新朝一建立,在沿用了内阁的同时,皇上也做出了将内阁和六部融为一体的决定。这样,首辅大臣官称丞相、也有人称其为首相可以统揽全局,而其他阁臣也可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施展拳脚,上下一体如臂使指。
不过,由于国朝事务繁多,所以六部也按照需要进行了相应的拆分和职权划分,内阁的阁臣现在有十几位之多。
比如户部,它的职能就被拆分开了,户籍和人口管理被划分到了民政部里面,其分管的阁臣号称“民相。”;而天下的财计税收则被划分到了财政部里面,其分管阁臣号称“财相。”平原侯陈宏现在就任财相,而商业贸易这一块则被划分到了商业部里面,其分管阁臣号称“商相”,现在由上党侯周学智担任。
至于皇上的妻弟,被封为卫国公的徐厚生,在定鼎之前就负责工业事宜,新朝建立之后,他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负责工业部的“工相”,负责全国的工矿和建设事宜。
在这样一套新的政府体制之下,阁臣的地位开始和职权挂钩,再也不至于出现前明那样的首辅一手遮天而六部人浮于事的现象。
丞相总揽天下全局、财相握有天下财计大权,这两个可以说是朝廷当中最为重要显贵的职位,如今这两位年届中年的重臣都已经被召来了,平静地坐在偏厅的长条形圆桌椅的一边,偶尔交头接耳。而元帅、蔡国公石满强则坐在圆桌的另一边,他看着对面目不斜视,并没有参与到这两位内阁重臣的交谈当中。
在前明时代,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不管地位多高的武官,在内阁首辅之前都没有正坐的资格,甚至连坐的资格都没有,所以这种场景当然不会出现。不过,自从新朝建立起来之后,皇上痛感前明由于贱视武人导致武人地位低下,以至于军队战斗力每况愈下的教训,于是着意提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