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77(2 / 2)
“皇上明见万里,一下就找到了办法,来解决困扰我们多时的问题,臣等是十分佩服皇上的眼光的。不过”丞相的声音放得更加低了,“日本虽有金银,但是只有到了朝廷的手中,那才能为国纾困,不然的话,纵使有金山银山,不也是徒然肥了一些人的私囊而已,于国于家无用。”
“你这话里有话的,何必这么弯绕”皇上再度皱了皱眉,“难道拿下了日本,还怕金银弄不到手上吗”
“日本库藏的金银,毕竟是要作为未来的赔款没入中国的,所以臣倒是不担心,肯定能够流入到朝廷手中不过,日本的金银,地下还藏着更多,以后会慢慢地从地下发掘出来,那时候可就是源源不断了。自古以来,发一笔横财都不如拥有一个源源不断的利源,横财用不了多久就会花光,稳定的财源却可以连续多年都滋补朝廷,所以臣看中的不是那一笔横财,而是日后的财源稳定与否皇上,臣想恳请陛下在打下日本之后,将对日本的贸易垄断和金银流出都交由给内阁处理,让内阁拥有一笔巨大持续的财源,既可以安天下之心,也可以让朝廷的用度支出得以稳定,这样离宫的修建也可以加快进行”
“哈哈哈哈”皇上终于明白了丞相的用意,所以禁不住失笑了起来,“这下这下终于图穷匕见了啊我还以为你们今天终于转了性了,主动帮着我花钱,原来骨子里面还是老一套啊怎么,是要从我这里拿走日本的金银,然后送一座离宫给我是吧”
“皇上富有四海,无论是日本的金银还是离宫,都是皇上的东西,臣等拿不走也不敢拿。”丞相的表现愈发恭敬了,“臣等真是为了保守好皇上的财富,所以才斗胆向皇上提出这个请求。”
“你是担心到时候军队的人把那些金矿都弄到自己手里”皇上并没有因为他的奉承话而迷失自己,反而直接地问了出来。“所以想要让内阁亲自负责”
“臣并没有嫌忌过任何人,”为了不至于背上离间皇上和军人关系的罪名,丞相连忙否认了这个问题,“臣等只是想要更好地利用日本那些还潜藏在地下的财富而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臣等不先为皇上考虑好,做好因应的准备,等到日后木已成舟,想要再改变可就有些晚了我们把金银矿从幕府手里抢出来,可不是为了送到别的人手里,不管是落到日本豪族还是别的人手里,那以后再想要拿出来岂不是事倍功半为了皇家和大汉的安宁,臣等觉得还是先做准备为好”
说到这里之后,丞相就缄口不言了。
说到这份上已经够了,再要露骨就不符合他臣下的身份,虽然他说得很隐晦,但是他知道他的意思皇上完全能够明白的。
文武互不统御是皇上钦定的铁则,至少在皇上这一世是不大可能更改的,所以他也不想改变,但是内阁应有的利益他还是要争一争的内阁的利益,不就是皇家的利益吗难道对大汉来说,日本未来的金银流入到某些私人的腰包里面,要比流入到大汉的银行要好
也正因为自知毫无私心,所以他说得也没什么顾忌。
皇上也一时没有回答,只是皱眉沉默着。
对丞相的忠心和能力,皇上是毫不怀疑的,他也在各种地方利用各种机会来表达对他的尊重,稳固他首相的地位。
可是下面的大臣们私下里已经达成了这样的默契,倒是让他微微有些吃惊。
不过,他并不生气。
文臣有些自己的心思,武臣也有些自己的心思,虽然有为自己部门争取利益和影响力的私心,但是他们本质上都是为了大汉的朝廷做事。
这种良性的竞争,也是他乐于看到的有竞争,大家才会更加认真做事。
“丞相的意思我明白了。”片刻之后,他终于松下了表情,然后微微笑了起来,“丞相的话不无道理,我会采纳的。虽然大军还未出,但是自古谋定后动才是正理,我们既要事先想想该怎么打仗,也要想想怎么在打仗之后做出对大汉最有利的安排来。到时候,内阁自然会参与其中,一同参研,丞相放心吧。”
“谢皇上”眼见自己的每一条建议都已经被皇上认真听取了,而且皇上如此信任倚重自己,即使是宰相之尊,他还是心里十分激动,又是深深行礼。
“没别的事了吧那这下我们同去吧,走”
内阁的文臣们在茶室当中的私会,并不只是此次与会的大臣们唯一的私下碰头,而文臣们私下里的盘算,当然也不会是大臣们唯一的盘算。
第1475章召见
就在平原侯陈宏还在跟孔璋、周璞两位朝中大臣谆谆告诫的时候,在另一间隔间里面,蔡国公、元帅石满强也正在和他在军内的后辈们倾心交谈。
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元帅,此时正穿着军服,坐在一张方形茶桌旁边,而赵松也穿着军服坐在他的对面,而他两边的位置上也坐着不同的青年军官。
石满强和赵松都是军内响当当的大人物,这两位军官能够同他们坐在一起,自然也绝不会是泛泛之辈,他们正是被皇上钦点进未来的征日大军的大汉军队后起之秀黎黄河和马同济。
这四个人刚刚一落座,上茶的人就来了,不过因为这几个人都没有说话,所以在那种军人特有的肃杀气氛之下,侍者老觉得浑身不大自在,倒茶的时候就连手都有些发抖,好不容易倒完了茶,立刻如蒙大赦一般地逃了出去,深怕惹得这些军爷们不高兴。
即使侍者跑了出去,这里一时间也没有人说话,气氛还是有些沉闷生硬。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蔡国公石满强把他们一起叫过来之后,一直都没有说话。
军队最讲上下之分和阶级资序,多年呆在军队之后这些人都已经把这当成了金科玉律,即使是到了远离前线的地方也放不下,元帅没有开口,所以没人敢于开口。
再加上元帅的地位最高,而且掌兵多年,所以虽然他态度随和,但是自然有一股气势在,震慑得其他人也不敢轻易开口。
不过,虽然遵守阶序的戒律,但是其他三个人却并没有显得畏缩,只是同样端正地挺直腰杆坐在座位上,不卑不亢地等着元帅发话。这四个人都是英挺不凡而且气度森然,把原本就不大的茶室隔间衬托得越发逼仄。
赵松是皇上的堂弟,而且多年来带兵打仗战功赫赫,俨然有在未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