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武夫 > 分节阅读 987

分节阅读 98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种极为罕见的直接否定,让群臣一时间有些应对无措,纷纷在思索圣意到底为何。

然而,在说出了自己的结论之后,皇上却没有继续说下去,好像是在打算让群臣自己揣摩一样。

这突如其来的沉默,让大厅内的气氛变得有些诡异,太子也好奇地偷偷打量群臣和皇上,努力吸收着自己在第一次参与国务会议时所得到的经验。

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丞相王兆靖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探究皇上的真意如何。

因为他的地位和威望最高,所以某种时候还是有寻求解释的权力的。

“臣等愚钝,请皇上恕罪。敢问皇上,若是觉得我等的要求太低的话,到底应该以多少数字为基准呢”他小心地看着皇上。

“一千五百万,看着挺多,但是对日本这样一个盛产金银的国家来说,实在太少了。日本产金银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多少年来他们早已经发掘出了大量金银,国内有大量存货,所以他们付得起更高的价钱。”等到丞相再来问,皇上这时候终于开口了,“如果我们能逼迫幕府签订和约的话,一千五百万的胃口就实在太小了我看,要至少三千万才能让大军不虚此行而且十五年,最多二十年内就必须要拿出来”

第1490章全权处置

“三千万”皇上此言一出,几乎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虽然他们已经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掌权者,多年来早已经经历了各种大阵仗,但是这个天文数字仍旧一下子让他们相顾无言。三千万两,这可比当初群臣要的翻了一倍。

就连丞相,也被皇上这雄心勃勃的话给弄得精神有些紧张。

说实话,从本心来说,他并不反对尽可能多地从日本多榨出一些钱来如果真的能从日本榨到这么多的话。

然而,他同样也十分清楚,并不是想要从别国搜刮出多少钱来就可以搜刮出来的,为此,他决定尽大臣的责任,劝谏一下皇上。

“皇上的气魄,臣等身为叹服。不过不过三千万两白银,会不会对日本人要求过于严苛了一些臣等虽然听闻日本富产金银,当时其国毕竟国小民贫,能够拿出的钱也并不是太多,二十年内未必能够筹集如此巨款。如果我们提出的条件过于严苛的话,幕府反而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受条件而拖延了求和的意图,最后反而会拖延战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丞相的疑虑不是怕对日本压榨太厉害,而是怕条件太苛刻日本没人肯答应,这样就会造成战事人为延长很久,白白消耗国家的资源。这种顾虑确实很有道理,但是皇上并不打算为此改变自己的主意。

“你们啊,明明是大汉的大臣,为日本担心个什么呢”皇上先是开了个玩笑,然后大笑了起来,“这笔钱日本人出得起再说了,幕府只要被我们打败,四方的敌人都会跑出来和他们作对,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哪怕饮鸩止渴他们也会跟我们求和,再苛刻的条件他们也会答应的”

皇上的话,虽然听上去有些道理,但是丞相还是将信将疑,显然还是有所保留。

“可是幕府纵使相信,一年拿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持续二十年,他们真的做得到吗如果做不到,难道我们还要兴师讨伐如果不讨伐,那我们自己降了价码,岂不是反而给了日本人侥幸之心,让他们故意赖更多赔款再说了我朝毕竟是为了匡扶正义而兴师讨伐,如果抢掠太多的话,恐怕有损盛誉”

“大汉虎踞中国,四边的小国地位本就是低于大汉,抢掠就抢掠了,怎么了哪用得着跟他们顾念那么多名声”皇上皱了皱眉头,随口说了一句。但是也许是觉得这话太过于露骨的缘故,他很快就稍微地改了口,“不过,丞相你所担心的事情也不无道理,日本幕府治政粗陋,哪怕答应了赔款也不一定给得出。所以击败他们之后,为了保证他们能够给得出钱款,大汉要派员留驻,监督矿监和商关,监控日本的财富流向,把矿税和海关的商税都握在手里。另外,为了保证条约的执行,大军也要留一部分留驻日本当然,驻军的费用也是要日本承担的。”

也就是说,皇上打算在战后,于日本留驻一个民事和军事机构,进行间接的统治丞相瞬间就明悟过来了。

他其实也不反对皇上的这个构想,“皇上所言甚是,为了确保日本人付出赔款,以及确保在战后日本国对我国唯命是从,留驻一些派驻机关是必然之举,臣也觉得应该趁这一战,将日本纳入到我朝的藩国管理当中,一切仿高丽的例子。不过既然朝廷是要将日本羁縻控制在手里,那若要是压榨太过,难免让日本人心生怨愤,反而难以服服帖帖按照我朝的意志行事,影响我国日后对他们的控制。”

丞相的思路是反正战后要把日本当成被大汉朝廷控制下的外部藩国,因此不急于在几年十几年内压榨他们,反而要作出一副为日本人匡扶正义维持和平的旗号来。

就一般的思路而言,他的想法是没错的,因为他是充满自信的中国士大夫出身,华夏文明在这个年代仍旧对周边的小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被这种自信熏陶下长大的他,根本就无法理解,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人在心里会残留着怎样的对日本的看法和报复欲,也无法理解皇上的心里将日本并不是视作一种一般的小国,而是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提防心理。

“你还怕他们恨我们爱恨就恨,随他们去我想要的东西,他们得一分不少的给我。”皇上摆了摆手,示意他在这个问题上根本不想让步,“总而言之,三千万两银子是底线,一定要从他们那里榨出来。你说这会让他们一直凋敝很久,那好,那就让他们凋敝下去吧,日本做一个穷国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是大汉的皇帝,不是日本的皇帝”

眼见皇上如此说,丞相暗自叹了口气,不再准备继续劝谏了。虽然他还是不明白皇上这样坚持的动机,但是他知道,皇上看样子决心已经下了,他再多说不仅不会起作用,反而会让群臣们误解皇上和丞相之间有了嫌隙。

既然不能再质疑,那现在该考虑的就是怎么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地实现皇上这个看上去强人所难的要求了。

他定了定神,然后转过视线来,看了看周璞。他对日本的情况不是特别熟悉,还是得让这个知晓日本情况的属下来为朝廷献计献策。

当被丞相这么一看的时候,周璞心里就明白,他刚才在堂上的这一番陈词,已经在丞相心中树立了难以取代的处理对日事务专门官员的形象,而丞相想要他做什么,已经在大汉的朝廷当中历练了几年的他当然也明白。

平心而论,他也觉得皇上的要求有些过高,但是既然皇上坚持要从日本榨出一笔这么大的钱来,他就要想办法去达成皇上的心愿,而不是诉苦。只有这样,他才能够不负皇上的厚恩,才能继续得到皇上的赏识。

他明白,皇上是在事前给他定任务,给他规定和谈的最低条件。

大军开战之后,两国之间几千里关山和海洋的阻隔,又没有即时通讯的手段,皇上不可能事事都在京中遥制,必然要放权给军政两方的官员们便宜行事,所以他肯定会想要事前规定一个对日交涉底线,要求和谈当中必然达成,以免下面的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乱来,皇上定了这个底线,那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