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90(2 / 2)
因为战前军官们就已经将本次作战的目标告诉给了所有士兵,而且事前就进行了多次演练,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也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在哪里,所以并没有人感到慌乱,大家以一种近乎于肃然的神情登上了舰船。
不过,此次战争最重要的一群指挥官们还并没有登船,因为他们在等待太子殿下为他们亲自送行。
为了明确军官的阶级,同时也是为了宣示自己的地位,这些军官们都穿着最新的军服,同时胸前别着自己历次作战当中所得到的军服。在初现的晨曦的照耀下,一枚枚勋章光彩夺目,在太阳的照耀下,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而太子殿下也在这群人当中,为了今天的仪式,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定制的红色军服,胸前虽然并无勋章,但是面孔严肃中又带着威严,俨然有几分父皇的英武之气。
他拿着望远镜,紧张地看着远处的军队运动。
就在他的注视下,一排排士兵在他的眼前登上舰船,向着远方的岛国远征,为他家的基业而奋勇效死,这种场景又如何不让他感到激动
就在他的参与和监督下,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士兵们也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训练和供应,精神饱满战意高昂,纵使人数不是很多,但是足以成为一把利剑,刺破对面岛国的任何敌人。
现在利剑已经拔出了鞘,剩下的就是看如何饮血而归了。
迎着略带腥味的海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最近天天在海边,他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种气味。
片刻之后,他定下了心神,重新回过头来,看着这群即将作为指挥官决定战争胜负的将领们。
“各位接下来还要奋勇搏杀,所以我也不打算长篇大论来扰乱诸位的心神了”他看着他们,一字一顿地说,“我只想说一句,国家和父皇将重任托付到了诸位的身上,那是对诸位绝对的信任,还请诸位不要辜负父皇的信任。”
“臣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打赢这一仗”赵松深深地躬下了身,“还请殿下放心,我赵松纵横沙场这么多年,未逢一败,杀得女真人和蒙古人闻风丧胆,区区一些日本人,又算得了什么”
“提携玉龙为君死,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时候,黎黄河也在旁边大声喊了出来。
尽管这两句诗出自不同的唐诗,但是此时截取起来拼在一起,竟然让人觉得十分应景。
“提携玉龙为君死,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他人也跟着喊了出来。
“好好,诸位有这样的意气,那就最好了,只盼诸位早日将捷报传来。”太子欣慰地笑了起来,“后方的问题你们也不用担心,我这边亲自在釜山督办,谁也不敢不用心,绝不会让你们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却少了供应。”
“我大汉的精锐天下无敌,只是远征在外怕有后勤困难而已,只要后勤跟得上,那我们还有何惧”赵松大笑,“还请殿下静候捷报吧”
“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让你们安心打仗的。”太子也笑了起来,“另外,在战阵当中厮杀之余,我还要请各位多保重身体,也要多珍惜士卒,国家是等着要大大封赏你们,回来的人越多越好。”
“是臣等明白”这一群人同时喊了出来。
就在这时,太阳终于从海面上完全露出了行迹,在深紫色的大海的衬托下,犹如一颗刚刚被巨龙吐出来的金丹一样,太子仰起头来看着这一幕,尽管这些天来他不知道多少次看到了这样的盛景,但是每次看到的时候都不禁心旷神怡。
“那就祝诸位一路顺风了”他突然大喝,然后对着海面挥了挥手。
如同得到了命令一样,这些军官同时对他垂首告辞,然后纷纷转身向海滩走了过去,然后登上了等待他们的小船,小船载着他们向战舰行驶了过去。
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就成为了这次远征的主脑,也成为了数百年来中原王朝征服日本的努力的最高执行者。
而就在这个早晨,在大汉的京城,同样又是躁动不安。
在早晨的阴云下,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中年人,在几个人的陪同下,快步走入到了大汉商业部衙门的官署当中。
他就是幕府驻大汉的使节柳生元斋,因为幕府与大汉的贸易纠纷的缘故,最近几个月来一直都在大汉京城当中,同大汉的官员们谈判讨论如何解决纠纷。
但是,因为精神上持续不断的压力,他已经苍老衰弱了许多,脚步比之前也松弛了不少。不过这倒不是因为大汉给他的待遇不够好,而是因为来自于精神上的压力。
最近几个月当中他们已经进行了多次的谈判,但是大汉一直都不肯做出任何让步,语气也越来越严峻,让他倍感煎熬,然而国内却也没有给他多少安慰,反而一直都在催促他尽快以幕府这边坚持的条件和大汉达成妥协。
两相夹攻之下,也难怪柳生元斋这么煎熬了。
最近,随着大汉的态度日趋生硬,这种煎熬变得越来越剧烈,柳生元斋勉励应付,心里却已经叫苦不迭,但是奇怪的是无论他怎样发信催促国内的高层们尽快做出让步的决断,但是国内一直都没有新的指示,没有同意的表示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