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64(2 / 2)
哪知道唐毅摇摇头,“吴知府说了,徐阁老久在京城为官,对徐浜所作所为,一无所知,都是地方官吏不肖,包庇纵容,才有了如今的结果。本官做事,向来公正,吴知府新上任,你们之中,有的人在常州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都有,难逃罪责,本官给你们一个自清的机会,老老实实交代,和徐浜是什么关系。”
唐毅又让人把纸笔送来,这帮人只能趴在院子里,吭吭唧唧,写吧
谁能承认有罪啊,全都尽力推脱,都说和他们没关系,唐毅也不着急,慢条斯理喝着茶水,看着戏。
等到把所有人的东西都看完,往旁边一扔,让人又把吴时来叫出来。
“吴大人,你指责是下面的官吏包庇,本官把所有人都找了过来,这是他们写的自辩状。”唐毅指了指堆积如山的一堆东西,淡淡笑道:“他们呢,都说和徐浜没有关系,这事就奇了,难不成是本官纵容的吗”
吴时来脸色铁青,咬着牙关,“唐大人,此事应该彻查,不管涉及到谁,都别想逃脱”
“说得好,说得妙,常州府的官吏,大大小小都在这里,你们就当场对质,看看谁牵连其中,谁是无辜的。徐浜所作所为,人神共愤,凡是包庇他的,一律杀无赦”唐毅怒气冲冲,大声说道。
金丹跟在唐毅的身后,喷了一口老血,只剩下一个字:服彻底服了
大人,您这招也太损了
果然,很快下面的这帮人就狗咬狗。
最初互相指责,后来吴时来看不下去,说了两句,大家伙就把矛头对准了他,纷纷开火。
单独一个人,或许受限于吴时来的威风,还有徐家的势力,不敢胡说八道,可是这么多人凑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好怕的。
徐浜所作所为,谁不清楚,看唐毅的架势,要彻查到底,和徐浜扯上了关系,绝没有好下场。
怎么都是个死,谁愿意引颈受戮,坐以待毙啊
有几个常州本地的小吏,他们纷纷大声嚷嚷,“府尊大人,徐浜依仗的就是徐家的势力,不然他算什么东西您怎么不给小人们做主,说实话啊”
“对啊,是不是您受了徐家的好处,不敢仗义直言”
“不对劲啊,您都弹劾了前面的首辅严嵩,怎么不敢弹劾后面的首辅徐阶,你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七嘴八舌头,为了求一条活命,官吏们也不顾脸面了,纷纷大声指责,每一句话就像是毒药,腐蚀着吴时来的自尊。
他知道自己的名声完了,言官直臣,当得就是一个名声,他们能冒死弹劾皇帝,就为了换取廷杖,然后一举成名。
名声,对他们来说,简直比生命都重要,曾经他高高在云端,戊午三子,人所共知,无不敬仰膜拜。
今天他却要面对最严厉的道德指控,整个人就像是被掏空了。
数以百计的官吏,通通把罪责归到了徐家身上,还爆出了许许多多,唐毅都不知道的事情,还有人把吴家也扯了进来。
唾沫星子的海洋,几乎把吴时来给淹没了,只剩下口鼻在水面上,勉强呼吸,随时都会淹死,千夫所指,总算是领教了什么滋味。
到了最后,吴时来鬼使神差,竟然提起了笔,在众目睽睽之下,写下了一份弹劾奏疏。
他把奏疏送到了唐毅手里,眼前一黑,直接昏了过去。
吴时来的奏疏,在唐毅的运作之下,很快就送到了内阁。
高拱和郭朴入阁有几个月了,也熟悉了政务,准备要大干一场,可是一抬头,环视满朝,两个人都气馁了。
徐阶打着嘉靖遗诏的名义,召回了一大帮资历骇人的老怪物,第一批还朝的就有三十多人,后面还陆陆续续,增加之中,其中有部堂高官,比如原仓场总督王国光,原兵部尚书吴岳,包括葛守礼等人,从南京调到了京师,一下子咸鱼翻身,手握大权,还有科道的前辈,官声名气都极好,不一而足。
这些人资历吓人,即便是高拱和郭朴,也指挥不动。
而且他们又受了徐阶的天大恩惠,官场讲究有恩必报,只能对徐阶唯命是从。
遍观六部科道,除了吏部杨博能稳得住之外,其他山头悉数落到了徐阶手里,尤其是科道言官,马首是瞻。
高拱这个帝师非常尴尬,“哼,徐华亭假仁假义,什么起复谏言获罪官员,那为何原来的浙江巡抚李天宠,总督杨宜,还有那么多能干的贤臣,都不召回京城”
“还能怎么样,那些人不听话呗”郭朴不无讥讽地说道,“别人也就罢了,李天宠年富力强,还不到五十岁,当年抗倭的时候,立有大功,他回朝天经地义。可是呢,谁让当年是唐毅救了他和张经,要是把李天宠找回来,人家一屁股坐在唐毅那边,他徐阶能干资敌的事情吗”
“公器私用,私心作祟,如此辅臣,大明还有前途吗”
啪
高拱一怒,用力拍桌子,结果震倒了一摞子奏疏,其中一本展开,高拱扫了一眼,突然一愣,急忙拿了起来,仔细看去,眼神越来越亮。
郭朴看出了他的异常,忙问道:“莫非有好事情”
“当然是好事情”高拱突然拍着桌子,狂喜不已,放肆笑道:“千古奇谭,弟子弹劾恩师,我倒要看看,徐华亭怎么过这一关”
第841章新君怒了
世人评价高拱,性急迫,不能容物。
他入阁之后,特别是裕王继位,万象更新,高拱就以帝师自诩,内阁首辅,舍我其谁。偏偏徐阶挡在他的前面,要说老东西能放权,让高拱大展拳脚,实现相权第二卷。,也还好说。偏偏徐阶打着嘉靖遗诏的旗号,大肆扩充势力,又唆使手下言官弹劾高拱,不断抹黑他,大有长久把持内阁的意思,高拱无论如何也忍不了。
高胡子没有杨博的隐忍,也没有唐毅的精于算计,他更喜欢直来直去,和老徐对攻。其实算起来,当朝能称得起大佬的,无非是四个人,徐阶,杨博,唐毅,高拱,这四个人中,前面三位都有庞大的势力,杨博和唐毅分别代表着晋商和东南工商业集团,扎根最深,底蕴最厚,相比而言,高拱和这三位都没什么利益冲突,而且因为隆庆的关系,三个人还都要巴结高拱,以为强援。
如果唐毅和高拱位置对调,做梦都能笑醒,他一定纵横捭阖,到处占便宜,闷头发大财,把自己的势力建立起来,再放手施为。
偏偏高拱做不到,而且他快速膨胀,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处处争锋,渐渐地把老徐的火气也惹了出来,两个人成了一对冤家对头,成功替唐毅和杨博挡了灾,他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性格决定命运,到了他这个年纪,已经改不了了。
当高拱看到了吴时来的弹劾奏疏,当即心花怒放,喜不自胜,真是及时雨,天降甘露徐阶不是天天把纲常挂在嘴边,最重官场规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