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北宋最强大少爷 > 分节阅读 269

分节阅读 26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跟着来玩的二丫也觉得煤场大不同了。许多地方正规了起来,高端了起来,人情味也淡了些,不在是大雱时期那副又草根又贫穷、东家长西家短的形势了。

同样的,大雱把这个儿子生了出来,脏兮兮很粗糙的拉扯到半大,曹集接手把这里养大了,换上了新衣也镀了金边。

现在煤场人对大雱的印象停留在:跟着他过日子被管的很紧,拿钱较少。然后还有大雱脑洞大到违规蹭皇家土地,被皇后吊起打的事。

带着煤场转型成为高端产业,让大家工资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地位面子的时期,是伟大的皇亲国戚小舅爷领路,小舅爷号称煤场崛起路线的总设计师。

这就是现在的煤场总体形势,这些二丫接受不了,眼泪汪汪的,最喜欢在煤场玩的她决定以后不来了。王雱则知道这就是现实,也是“政治”需要。所谓一代人做一代人事,每个人都会有特点,有自己的风格。

曹集其实也很感慨,心理清楚,没有大雱这个领路人就不会有煤场,更别提成为现在占据三分之一工业江山的巨头,制造规模乃是地表最大,没有之一,抚宁县的全部产业加起来都比不过。

大雱也不服气,现在这里没人听我的了,哼哼,我会创业,很快又会拉起自己的队伍来,建设出自己的产业和技术,抢你们的饭碗,走着瞧。

带着眼泪汪汪的二丫离开煤场时,大雱是这么想的

第420章面壁思过

中秋过了就是深秋,天气渐渐凉了。

关于大雱的最后定论也出来了:去除一切职务差遣,保留官衔,留系列等候选用。

关于这事上并没有因为是宰相儿子、有大佬护着而改变。大宋这个时期的建制保守派是很强大的,总之就是做事一定有代价。

事实上一切理由都是托词,撤职的最根本原因是王雱连根拔除了三山七寨,触动了很大一群人的带血贸易利益,后来借助这开头,韩琦强势关闭了边贸,且下令自此后禁止军队涉足一切从商活动。

这一时期禁军涉足的经商活动其实就是走私,且主要集中在边军,也就是河北两路,河东路,永兴军路,秦凤路,成都府路等五路。

其中,以杀军官闻名的富弼韩琦分别轮换在河北河东等地执政,所以这时期河东河北的情况好些,有是肯定有,但涉及面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压制。

所以韩琦命令下达后,河东河北地上各禁军驻泊司大面积换防,边境线上的各哨卡,巡检所等等都无一例外接到死命令,关闭贸易期间严查,严禁一切走货行为,严禁任何以个人、商会、牧民以携带货物的形势靠近哨卡。

且枢密院方面,韩琦的心腹曾经组成“巡视组”,前往边关地区巡视这个政策落实。

这样一来韩琦捅的篓子大了去。现在内部一片药丸声,尤其三司和中书内部质疑的声音最大,无一例外都在指责韩大脑壳乱干涉业务,瞎指挥。

河东河北还好,最严重的问题在陕西。

关闭边贸,禁止军队经商后就代表陕西的财政窟窿会大到骇人的地步。且西北转运司面临无数放贷收不回来的可能,为此,都转运使李参已经无数封文书写往三司要求王拱辰作为。但王拱辰冷眼旁观,至今没有回应。

韩琦这个过激政策影响确实大。因为以西北方面军为代表的经商活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早些年时候李参那褒贬参半的青苗费初形,就是官府把余钱用来放贷,大幅收获利息,弥补财政。

曾记得当年还在舒州时,李参就因为率先搞官府放贷导致财政飘红,时任财相的张方平、还专门把李参的文报给王安石和王雱评价过。

现在想来当时王雱在反装忠,而王安石则完全支持李参这种骨骼惊奇的行为。但当时张方平不糊涂,持有褒贬参半的态度,不肯定李参,也不否定李参,不渲染,不报功,进行了默认式处理。

现在想来老张有几把刷子,果然老辣。当时朝廷实在没钱,于是张方平默许了这样的增收行为。但实际上张方平当时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后遗症,即官府这些钱贷出去后,去向到底是哪里

李参不是范仲淹,不会真的放出大量贷款在百姓手里,因为当时西北的环境,几乎没有个体资本的存活土壤。那么李参也不是昏官,不会为了增收强行摊派百姓“你必须来贷款”。所以不用问,西北转运司那些贷款的去向,就是军队。

西北禁军再把这些启动资金,用来扩大金三角黑贸易规模,然后源源不断支付西北转运司高额利息,这样一来,等于西北转运司支持禁军的走私和经商行为。

就是这原因,王雱当时在西北成了异类。且因为涉及的黑幕太深,导致王雱根本无法追查贱卖抚宁县的那群人。

张方平时期,因缺钱默许了这样的行为,但没有宣扬。因为老张害怕形成国策而被其他地方效仿。

现在韩琦犯浑了,来个一刀切。所以李参方面的质疑声音最大,听小道消息说,从西北转运司借钱的那些军头、已停止了支付利息,且以没钱为理由无法归还本金。

也就是说,技术上西北转运司存在破产烂账的风险,一但真捅到底,西北军官和文官系统,隔一个抓一个肯定一大群漏网,窟窿会大到无法弥补。

全部抓是不可能的,大宋没这种土壤,整个西北也要进入动弹,就连当初默许了这政策的张方平都恐怕也要揪出来再清算一次。这在大宋更不可能,没有先例。

假设如果张方平能被这样纠察的话,那么更早时候的西北帅臣譬如太师庞籍,那老家伙现在还在郓州,他也跑不掉。

所以韩琦的确是个铁头,但他很容易过激导致步子大了扯着蛋,现在来说老韩已经骑虎难下,面临差不多好水川的局面:出阵后打不赢。

初期韩绛和王安石是支持老韩的,但从韩大脑壳一刀切“禁止军队从商”后,韩绛和王安石都迟疑了。一致认为韩琦过激,捅破的时机还没有到,抚宁县还没牛到能顶起全部西北财政的地步,抚宁新军也没有牛到能独自扛住西北国门的地步。

那么西夏威胁存在的时候,这个政策就真的顶不住了。

于是为了保证政治不乱,韩琦放弃捅西北就要谈判妥协,此番保守建制派的条件是:王雱出局,礼部员外郎、崇政殿说书、枢密院编事三个职务一起免除。

这些屁1眼交易谁也没来和王雱说过,王安石都没有提及。但王雱清楚,大抵就这么一回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