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9(2 / 2)
王老爷子的脸上又会作何表情。
当年王老爷子总是处处压他一头。
临了也轮到他包文杰扳回一城了。
“当然要补充了,我之前说你欺世盗名,如果我不补充,那如何证明你的医术不行”
叶悠然依然是有恃无恐的神色,仿佛一切都成竹在胸。
“哼我倒要看看你还能说什么。”
包老爷子咬牙切齿地催促道:
“有什么屁就快放,这个病例讨论的时间已经够长了。”
对于包老爷子的冷嘲热讽,叶悠然也不在意。
而是淡淡地说道:
“现场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我的师尊是王老爷子吧我的师尊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行医有时候和做人一样,要懂得进退。”
“有时候退一步,说不定就能看到平时看不见的很多东西。”
叶悠然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让现场不少人都疑惑起来。
什么意思
道理虽然是明确的,可这和眼下的事情有什么关联吗
甚至还有些人在心中嗤笑,现在最不懂进退的不就是你这个黄毛小子吗
“不要在这里故弄玄虚拖延时间,赶紧把你的补充说出来。”
谢泽华忽然开口对叶悠然斥喝起来。
之前叶悠然反将一军给自己的老师。
谢泽华心里对叶悠然就更加不忿了。
而且叶悠然现在更是大出风头。
谢泽华心里相当不爽。
所以想要叶悠然赶紧说完然后下跪磕头。
“请问包老之前说了几种邪气了”
叶悠然仿佛没有听到谢泽华的声音一样,面向着包老爷子反问道。
“哼小小年纪记性这么不好了那我就告诉你,是寒邪、湿邪、热邪和风邪。这是四邪并发之症。”
包老爷子很是肯定地说道。
“对于这四邪,我没有异议,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没有异议。”
叶悠然说道:
“但是,最后的燥邪才是我需要补充的。”
“手里有照片的前辈老师们请看,燥邪者,如有一把火在体内熊熊燃烧。”
“所以燥邪者最明显的特征便是肌肉消瘦。”
“各位应该不难发现,此病患除了膝盖处肿胀之外,小腿和大腿却异常消瘦,如皮包骨头”
叶悠然没有看照片,而是侃侃而谈。
不少教授学者、中医大师看着手中的照片对照叶悠然的指出,都不容易震惊地暗暗点头。
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啊
只是,叶悠然的话音还没有落下。
包老爷子便是抢先冷哼道:
“哼经验不足也敢胡言乱语,你简直就是东施效颦,惹人发笑。”
包老爷子肯定道:
“此病患瘫痪在床三年,如今的她已经到生命的尽头。”
“被如此疾病折磨三年,就算是铁打的汉子也要瘦成一道闪电。”
包老爷子继续打击道:
“年轻人,学着点,不要学了一点皮毛就自以为是。”
“我包文杰行医六十余载,观察的东西比你还细致。”
“我连照片里病房的陈设都已经观察了,住在这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病房,我可以判断出,这个病患家里应该经济相当困难,极有可能是来自于农村家庭的病患。”
说到这里,包老爷子抬起头对现场所有人大说道:
“各位试想一下,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重病患者,本身就没有什么营养供应,又瘫痪在床三年。这样的人,想不瘦成皮包骨头都难。”
包老爷子的话再次获得了现场不少人的认同和叫好。
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啊
诊断病情不只是单单从临床表现去判断。
还结合了实际情况,把一些原本并不相关的细枝末节组合起来,再综合诊断。
这样的诊断确实更加令人信服。
也更加的合情合理。
能做到这一步的,不愧是终生贡献奖的国医圣手。
实至名归
“包老别急啊这只是我的一个判断依据之一,后面还有呢”
叶悠然笑了笑,并没有计较,自信说道:
“如果不是我的老师那句行医要懂得进退的话提醒了我,可能我也不会发现燥邪的所在。”
叶悠然不露痕迹地拍了自己的师尊王老爷子一记马屁。
这才接着说道:
“不可否认,包老的观察很仔细,但却只是观察了病者的患处,以及观察了患者的周围环境,而你却忘记了退一步,看一看与患处无关的患者的口鼻。”
患者的口鼻
叶悠然的话让所有手中有照片的人都不自觉地低头看向了潘月明的嘴巴和鼻子。
包老爷子也是狐疑地再次拿起了面前的相册来。
之前他好胜心切,还真没有看过潘月明的口鼻。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
潘月明的重疾只在膝盖。
所有人的重点自然也都会放在膝盖的患处上。
对其他的无关紧要的东西谁会去关注呢
而在包老爷子拿起相册看的时候。
马雪莲老师却忽然发出震惊之声来:
“肢体消瘦,口鼻干燥。这这真的是燥邪,真的是五邪并发。”
第一百八十四章包老的怀疑
马雪莲老师有自己的诊所。
三十年来,每天都会坚持出诊。
虽然年纪大了,身体有些吃不消,并且也本着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
现在的她每天只看五十个病号。
几十年坚持在一线坐诊的马雪莲老师在临床经验上绝对丰富如潮。
对燥邪的病症她自然也不会陌生。
燥邪最经典的病症便是口干鼻燥,目干而涩,形体消瘦。
虽然照片上潘月明的眼睛处已经被打码,无法看出是否目干而涩。
但从口鼻干燥和形体消瘦这两点相互结合。
那就已经是8九不离十了。
一想到真的是五邪并发,马雪莲老师震惊于此种罕见之病的存在的同时。
更加震惊于叶悠然的心细如发。
这种病症,一般人想都不敢往这方面去想。
就算是想到了,也很难准确地找到作证来证明。
就算证明了,也没有十足的勇气说出来。
最重要的是,往往越是容易诊断的东西,就越是容易疏漏。
难得这个年纪轻轻的年轻人勇于坚持自己。
善于发现,懂得举一反三,从旁佐证。
真是难得。
王老爷子能有这样一个弟子,夫复何求
中医有此子,何愁不兴啊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