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5(1 / 2)
d方为何这么做,但是王琛一瞬间对赵光义充满了好感,这货历史记载人品不咋样,最起码第一次见面给自己留下了好印象。
赵匡胤笑吟吟道:“嘉奖自然会嘉奖,只是我还得考考布洲子,看看他能否胜任我预想的职位。”
听到会嘉奖,王琛忙道:“谢圣上隆恩。”
“别急着谢,要是考的不合格,嘉奖只能减轻了。”赵匡胤挺有意思,“到时可别怪我啊。”
宋朝时候皇帝只有在正式场合才自称“朕”,其他时候一般自称“我”或者“吾”,赵匡胤这点让王琛很有感慨,李煜都沦为阶下囚了,还不时从嘴里冒出来一个“朕”字,这就是做人之间的差距啊。
“不敢不敢。”王琛学着电视机里道:“陛下无论嘉奖什么,都是臣的荣幸。”
赵匡胤对着赵光义笑道:“还挺会说话。”
赵光义也笑眯眯道:“是个机灵人。”
“嗯,布洲子不骄不躁,深得我心。”赵匡胤看上去挺喜欢王琛,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想了想道:“你且听好,我出一题。”
王琛道:“陛下请出题。”
赵光义在旁略带深意提醒道:“皇兄很少亲自考人,布洲子还得好好抓住机会,切勿让陛下失望。”
王琛感谢道:“多谢晋王提点。”
赵光义没再说什么。
赵匡胤沉吟起来,似乎在想考究的内容。
王琛没说话,脑袋里却在疯狂转动,赵光义为什么这么帮自己难不成和自己的义父王继恩有关他想想觉得可能,因为历史上记载,赵匡胤驾崩后,王继恩第一个通知的就是赵光义,如此看来,王继恩应该早就暗中和赵光义有联系,自己作为王继恩的义子,赵光义稍微关照一下很正常。
想通后,他觉得轻松了点,不过肩膀上还是有个担子,也不知道赵匡胤会出什么考题考自己。
第206章老赵的难题23
花园里。
王琛等候着赵匡胤出题。
他心里明白,皇帝不会无缘无故靠自己,再加上先前说的嘉奖,估摸是考考自己的才能,够不够胜任某些职位,毕竟王琛献上的望远镜立下赫赫战功,光凭一个虚职正五品开国子会让人有点寒心。
赵匡胤是出了名的厚道,这点从对待开国功臣能看得出来,朱元璋怎么对待开国功臣的能弄死的基本上都弄死了,而赵匡胤不是,只是杯酒释兵权而已,由此可见,老赵为人还不错。
只是嘉奖册封实职的话,得有相应的本事,要是毛都不懂安排个很重要的职位,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所以王琛知道,待会自己回答的每个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自己接下来的封赏,必须高度注意。
沉吟片刻的赵匡胤开口了,“今日已经二十六,再过几日便是除夕,这样吧,我先出几个新春对联,你回答下联和横批,若是合格,我再考你下一题,如何”
听样子不止一道考题,而这第一道应该是靠文学和反应能力,不管心中情愿不情愿,王琛只能答应,“陛下请出题。”
赵匡胤读书比较多,张口既来道:“绿竹别其三分景。”
王琛眼前一亮,这么简单,当初哥们儿家过年的时候,门上贴过这个对联啊,他二话不说道:“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赵匡胤微微颔首,“不错,对的很工整,并且横批也有意思,春回大地,呵呵,可以可以。”
赵光义也夸了一句,“红梅对绿竹,三分景对万家春,着实不错。”
“行,我再出个对子。”赵匡胤似乎早有准备,“既然你以红梅对我绿竹,这回我就以红梅为题。”他停顿了下,道:“红梅含苞傲冬雪。”
又一个见过的春联
王琛回答的很干脆,“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
看见他回答的这么快,赵光义非常满意地点点头。
不过很显然赵匡胤还没准备放过王琛,毕竟古代当官文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又道:“日出江花红胜火。”
都是现代社会常见的春联啊,王琛记得,答道:“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
“好”赵光义拍拍手,笑吟吟道:“皇兄,布洲子才思如此敏捷,依我看对联没必要考下去了吧”
赵匡胤点头道:“不愧是能作出四首诗词大作的布洲子,果然满腹经纶,行吧,我考点其他的。”
王琛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刚才只是考文学方面,其实像刚才的对联都比较简单,古代读书稍微多点的人都能答得上来。
果然,赵匡胤下一刻便道:“布洲子,你通我大宋司法吗”
王琛老实回答道:“不通。”
赵光义帮衬道:“司法财政都可请幕僚,未必要亲历。”
“也是。”赵匡胤没再这问题上纠结,又问道:“那我问问其他的吧,布洲子,若是你主政一方,有两宗族因为水利争斗,你觉得该如何调解”
主政一方
意思要让哥们儿当亲民官
王琛脑袋里第一反应便是这个,随即他才考虑赵匡胤出的问题。
这个问题看上去十分简单,实际上难度非常之高,而且这种问题在古代非常的常见。
要知道古代别说宗族了,就是两个村子之间,因为水源打架械斗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如果要当亲民官,第一个要面临的就是这种严峻的问题。
而且如果两个大宗族械斗起来是十分恐怖的,死伤上百人经常的事。
这不是问题。
问题就在于,这么大规模的宗族械斗,一般古代官府没有什么好办法管理,因为大宗族参与械斗的人数太多了,少则三五百人,多则上千人,你让亲民官怎么管
派军队去碾压
那可是老百姓啊
不派军队,让差役们去管
一个衙门有多少差役能管几百上千人的械斗
所以说这个问题十分的棘手,别说没有基层工作过的王琛,哪怕换他伯父朱知县过来都未必能够回答的完美。
赵光义蹙眉道:“皇兄,此题太难了吧”
赵匡胤语气平和,眼神却非常锐利地看着自己弟弟,道:“天底下没有不难的事情,你无需多言。”
眼看赵匡胤认真了,赵光义不敢再帮王琛说什么,闭上了嘴巴,露出一副自求多福的表情。
赵匡胤看向王琛,“你慢慢想,不用着急,我和光义先下一盘棋。”言罢,他对着太监招招手,“把我的白玉棋盘拿来。”
“是陛下。”老太监转身而去。
不多时,几个太监搬来桌椅,老太监手持白玉棋盘放在上面,赵匡胤和赵光义面对面坐着,开始下起了象棋。
只有王琛站在梅花树旁边,绞尽脑汁在想该如何回答赵匡胤的问题,嗯,其实他并不是很专心,刚才瞥了眼赵匡胤的白玉棋盘,顿时有点心痒难耐。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