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雄 > 第2116章 补位

第2116章 补位(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纲眼瞅着是奔九十的人了,连裴矩都比他小,却还在礼部尚书位上不愿动弹,今次上了辞呈,看来所谓的微恙并不是那么微。

如果皇帝有挽留之意,人家说不定顺势就留下了。

如今朝中高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想空出一个三品高官的位置来可不容易。

李靖眨巴着眼睛看着女婿,心里琢磨着皇帝会怎么做,朝中年纪大的可不止李纲一个,他自己年纪可也不小了呢。

这是要给宇文歆腾位置?为何不是兵部尚书?不合适吗?而且还有一个尚书右仆射的位子空悬至今。

他想不太明白……

只是河北裁军之事离不开幽州总管府的协助,宇文歆在幽州经营日久,和河北各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靖去了河北,如果不能得宇文歆通力合作,都不用宇文歆和他作对,只需来个袖手旁观,局面就会变得非常糟糕。

所以要让宇文歆知道,不管裁军之事顺利不顺利,过后都要召他回京述职,奖惩之间,就看他自己的选择。

李靖只是不晓得皇帝是怎么考量的,却是盯上了礼部尚书的职位。

可如果他要是能在这事上想明白,他就不是李靖了。

宇文歆是献晋阳有功,才得李破重用,这些年一直在外,倒是也没误了此人的升迁,可亲信程度上却远不如他那兄弟宇文镬。

这代表着什么?

李靖在政治智慧上有所欠缺,他是瞧不明白的。

李破也不会闲着没事跟老丈人解释这些,此时他笑着道:“这样的老臣,起码的体面朕还是要给的。

这样,卿回去便去探望一下李尚书……让韦节陪同前往,探病之余,就跟李尚书说,如今宗府正忙,需一老臣坐镇。

李尚书刚正了一辈子,也正好替朕管管宗亲,有事顾问于朕左右,无事则含饴弄孙,多好。”

李靖干巴巴点头应了,顺便替老李默哀了一下,听了这个,别一着急归了西,那罪过可就大了。

他嘴不太好使,韦守贞谦谦君子,说话也好听,确实有必要陪在他身边过去帮个腔,别说,皇帝想的还挺周到。

李靖应下,转头就道:“要说……屈突通任兵部尚书,他年纪也不小了……”

李破哭笑不得的看了一眼老丈人,这真是不过脑子,想到哪就说到哪,换个人都得给你一句,李仆射这是有了人选?说来给朕听听合适还是不合适?

这样的话你要怎么作答?

屈突通今年七十有六,李破的翅膀扇乎的挺快,没有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惊心动魄,屈突通多活了好几年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屈突通这属于过渡,等需要的时候立马就能腾位置,这还能问出来也是没谁了。

李靖又不是不明白,顺嘴就往外说,李破摸了摸下巴,老丈人这次去河北不是领兵对敌的,他做不做得好还真两说。

“莫要分心,卿此去河北,有宇文歆,步群,窦轨,张公瑾几人在旁相助,想来不会有太多麻烦。

最重要的是要给朕留住军中精锐,至于哪一部是精锐,哪一步要散归乡里,卿要做到心里有数。”

李靖倒是没什么压力,很多军兵从军只不过是为了吃口饱饭,有志于功业的能有几个?

所以说裁军的碍难之处不在于普通兵卒身上,而在于军中的将校,只要把他们安置好了,就闹不出乱子来。

而且此次裁军,不像是当年裁撤河南军伍那样粗糙,朝廷会给出极为优厚的条件。

凡归乡的军士,一律免五年钱粮税赋,只这一条,估计就能让很多人放下刀枪,再加上此次军功,可转入地方记入文案,在地方上做个九品之外的吏员,绰绰有余。

再就是各道的折冲府也能接收一部分归乡的军卒,从正军转入府兵户籍,同样是一条简单通畅的路子。

河北军中的精锐会保留下来,一部分转镇军,仍然驻扎于河北边塞,怀远镇,辽东城,扶余城等处,防备外敌。

剩下的一部分会抽调去西北,山西,甚或是山东等处,继续他们的军旅生涯。

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商讨,李靖已经心里有数,他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出京去河北了,如今在左仆射的位子办什么事就都有些心不在焉。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多,鸡飞狗跳的让他颇为心烦,还和陈氏拌了几句嘴,可见其躁动。

用陈氏跟女儿倾诉的话说,那就是你阿爷心都飞去天边了,拉都拉不回来。

…………

看老丈人笃定的样子,李破又把心放到了肚子里,一旦涉及军事,老丈人的表现就像换了个人,说的头头是道,也不知道这脑回路是怎么开的……

天赋点都点在一处了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