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1章 朝事(1 / 2)
“李公这一身名望,可谓名副其实……”
这是李靖从李府出来之后,在马车上发出的感慨。
韦节有些哭笑不得的看着他,李纲为官多少年了,大多数时间都在京师打转,任凭风吹雨打,人家都岿然不动。
也就是大业年间,受杨素,苏威等人排挤,蛰伏了几年而已。
不说人老成精吧,就说在朝堂上往来周旋了这么多年,那是只靠高风亮节,秉事公正就能成的吗?
估计老李一听他们要登门造访,心里就有了盘算……
李纲的病情两说着,但大兄过于实在,显是被老李给糊弄了。
把武士彟送走,两个人单独说话的时候,李靖就想入宫复命,这事任凭女婿说出花来,他也不打算做了。
在这一点上,韦节是支持李靖的,还委婉的劝李靖小心一些,别什么活都往身上揽,长此以往怎么得了?
李靖哀叹连连,他和韦节无话不谈,便跟韦节说了两句,自家那个女婿啊你是不知道,主意多,手段也厉害。
相处之时,往往几句话下来,就能让人改了初衷。
过后想想,也不过是顺势而为几个字罢了。
就比如他跟女儿刚露出点想出京走走的意思,女婿顺势就把河北裁军的事情摆在了他的面前。
你个尚书左仆射总不能扔下政务出京闲游吧?不做大事你怎好离京?
随后吴王李伏威就闻着味寻了过来,他的处境和李靖有点像,想要出去透透气,也不那么容易。
只不过李伏威身上没有实职,比李靖自由许多,平日里悠闲度日,出城射猎,到终南寻仙访道,只要不离开京兆地界,就没人管他。
…………
李靖推心置腹的“倒苦水”,韦节也只能听着。
感觉大兄跟自己“炫耀”这些有点不地道,历朝国丈能像李靖这般,让皇帝女婿低声下气,好言相求的,能有几个?其余还多为权臣。
女儿孝顺,皇帝给面子,李靖本人则是名满天下,功勋盖世的世之名将,地位稳固,不受猜疑排挤,只要他自己不喜欢,几乎就没什么人能让他假以辞色。
所以李靖的抱怨听在韦节耳朵里,和炫耀没什么区别,以前断断续续也听了一些,只不过这次受了李纲的刺激,说的有点多罢了。
…………
最终韦节还是劝住了李靖,让他再等等,复命也不急于一时,何必就这么匆匆忙忙的入宫见驾?
若是明日里李纲的病情又有反复,倒显得咱们办事不力,岂不更为丢脸?
李靖深以为然,他吃够了处事不周的苦头,是很能听得劝的,更何况劝他的还是韦节。
…………
李破在宫中还不知道老丈人去李纲府上碰了一鼻子的灰,甚至还觉着李纲给出的主意不错……
正月里太极殿比较冷清,政事不多,李破带着儿子大多数时间都泡在武德殿这边。
今天着作郎虞世南和秘书监正温彦弘联袂来见,温彦弘委屈的禀报皇帝,从他家里送到观文殿的书本都已抄录完毕,抄本一部分送去了长安书院,其余纳入观文殿典藏。
虞世南则详细的禀明了,温氏的藏书补全了哪些缺失,又有哪些是前人原本,十分珍贵等等,听的李破昏昏欲睡。
听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完了,他才看了看眼巴巴瞧着自己的温彦弘,笑着道:“温氏藏书之丰,令人惊叹。
即是温氏心血所系,观文殿有了抄本即可,藏书还是物归原主吧……”
虞世南想说些什么却又忍住,他也是爱书之人,觉着其他的也就算了,可那些珍本与其藏在温氏家中,不见天日,不如都收于观文殿,自己时不时的还能去读一读。
抄本嘛……总觉得差点意思。
但温彦弘就在旁边,他这要是敢劝皇帝一句,温彦弘非得当场跟他翻脸不可,没看只这两三个月下来,老温都瘦的有点脱相了吗?
温彦弘闻言大喜过望,激动的差点没掉金豆子,当即起身深施一礼,“陛下于臣,恩同再造……”
虞世南捋着胡子的手颤了颤,疼的他一哆嗦,心说温大雅这是真动情了,瞧瞧,都有点口不择言了。
温彦弘不管这些,几个月来食不甘味,睡不安枕,这么下去早晚得成心疾不可,如今峰回路转,还能把藏书都搬回去,温彦弘的激动可想而知。
他觉着回去应该把弟弟叫上再拜拜列祖列宗,祠堂里摆着的家法也不能总用在小辈身上吧?
和皇帝做赌?温大临这个混账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