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 第692章 清算与新政(五)

第692章 清算与新政(五)(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王镇无法回答王弋的提问,他本想说只要自已足够贤明,身边自然会聚拢贤良的人才,可是当时聚拢在他身边的人都认为他做了个英明的决定,现在他也不确定那些人是否是贤良的人。

思考片刻后,他觉得利益似乎是个不错的纽带,然而再想想聚拢在王弋身边的人,那些人追随王弋好像也不全是为了利益。

究竟是为什么呢?王镇想不通。

他去视察过驻扎在典军府内的右军将士,他能看到那些将士眼中对他的尊敬,但每当他和将士们交谈时,没说两句他们便将话题引到王弋身上,希望知道他们的殿下什么时候会再启用他们继续征战。

那些人神情亢奋,内心狂热,他们渴望战斗,甚至渴望为王弋去死。

“父王,儿臣……不知道。”王镇无力地低下头,很是懊恼。

“这就是你需要去寻找的。想要成为一位君主,你可以文采不如臣子,武略不如臣子,韬略也不如臣子,但是你要知道你的臣子为什么要做你的臣子。”

“父王,人心多变,如何才能看透?”

“你为何要看透人心?谁又能保证可以看透人心?”

“不懂人心,如何懂其心思?”王镇的眼神中充满了茫然。

王弋见状,瞬间觉得这个时代的教育……太过精英了。

为人师者根本不会将一件事讲得明明白白,只会汇总成一句话说给学生,后面的全凭学生悟性。

能够悟透的人自然会成为挑动时代风云的佼佼者,悟不透的废物也会自然而然被时代淘汰,这种方法对于上层社会来说冷血而又高效,即便是荀彧也不能免俗。

“孩子,为父要告诉你的不是看透人心。你也说人心多变,你怎么可能无时无刻都看得清?为父要你做到知人善任。”王弋说罢,想了想,举起了例子,“秦,奋六世之功平定天下,依仗的全是一代代贤明的君主吗?

白起,可为君主身边军师,参略军机,并非武将秦昭襄王却任命他为主帅。长平一战,他不是杀了四十万人,也不是灭了赵国主力,而是明明白白告诉世人秦统一天下的决心。

秦昭襄王不缺勇猛的大将,也不缺战胜赵国的统帅,但他却知道除了白起没人能有这样的战略。

白起没有缺点吗?昭襄王看清了白起的心吗?

这便是知人善任。

商鞅如何?李斯如何?

他们都有缺点,他们的人心无人能够看透,就算他们自已也无法完全把握,但历任秦王却知道如何发挥他们的优点。

鲁有圣人却亡,秦以妖人而兴。

你若还不明白,便看看郭奉孝。沉沦美色、肆意妄为、无视礼法,换做他人,谁敢用他?若是你,你会将一支强军交到他手上,任凭他发挥吗?

可到了军营他又是另一番模样,法度严苛,任劳任怨,爱妻在侧却视若无睹,智计百出屡获战功。

不要怕犯错,为父犯下的错误比你能想象得到的都多,犯了错误自有比你聪明的人告诉你,你也就知道他应该做什么了?”

“父王,儿臣……不赞同。”王镇沉思良久,摇头说,“若有人欺骗儿臣,那错误岂不是会变得更大?”

“这是你的问题,不是他的问题。”

“这也是儿臣的错?”

“对,这就是你的错。你要想想,为什么会有欺骗你的人出现在你身边?你若知人善任,就不会有佞臣出现在你身边。”

“这……这不还是要看透人心吗?”

“并非如此,因为人心是可以改变的。你不需要知道臣子们在想什么,但你要做到让臣子想你所想,也必须让他们想你所想。”

“这怎么可能做到?”

“想要成为一位君主,你就必须做到。”王弋从桌案上翻出一叠文书交给儿子,沉声说,“去将这件事解决了,解决完你就会知道如果不能众志成城,臣子们胡思乱想起来会惹多大的麻烦。”

“遵旨。”王镇起身行了一礼,想要看看王弋给他的是什么任务。

王弋却挥挥手说:“去你的书房看,自已想办法,不要在我这里妨碍我。”

“喏。”王镇无奈,只得行礼告退。

就在他即将踏出书房的时候,王弋忽然说道:“还有一件事情,若你母亲寻你,你不可以用此事推脱。”

“母后寻我何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