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小人之国不可施恩(2 / 2)
“那些百姓多来自辽东、北平,先前又多曾从军,对付那些高丽的百姓自然手拿把掐。”
“经此事后,那伙高丽百姓便心生怨言,于三日后聚众暴乱。”
“不识好歹!”
朱棣当即没好气道。
而包括老朱在内,在场众人甚至就连马皇后也觉这高丽百姓的确有些不识好歹。
“那后来呢?”
老朱看向朱橚,继续问道。
“后来儿子对那些高丽人便没有什么好脾气了。”
“将暴乱的高丽人斩首一批后,那些高丽百姓自然老实了许多。”
“紧接着孩儿将他们做工的饷银扣了一半,每日餐食也再无肉食,于咱大明的百姓分别开来。”
“这样一来,那些高丽百姓反倒安定了许多。”
“嗯......”
听到朱橚如此处置,朱棣自是觉得十分解气。
而老朱、马秀英还有朱樉、朱棡几人却觉有些不妥。
毕竟高丽王室现已尽除,朝廷也将大明划为行省。
如此厚此薄彼,苛待高丽百姓,于老朱先前定下的华夷一家相悖。
而且恐怕朱标也想要高丽安定,不起事端。
“如此虽是解气,怕高丽百姓心生怨言........”
“不会!”
就在朱樉默默出声之时,朱橚忙看了过来,兴冲冲道。
“二哥有所不知,自从臣弟再没给过高丽百姓好脸色,那些家伙反倒规矩了不少,也安定了许多。”
“再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不算,反而还对朝廷还愈发忠心。”
“你们有所不知,如今高丽百姓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向应天的方向集体叩头,祝颂大哥万寿无疆。”
“这.....”
朱樉表情复杂,表情古怪看向朱橚。
“当真如此?”
“千真万确!”
“还有,一些高丽的族老听说高丽百姓暴乱,听说臣弟要斩首数百名高丽叛民,他们便火急火燎赶到臣弟住所。”
“为了求情?”朱樉下意识问道。
“哪能啊!压根不是为了求情,乃是为了赔罪!”
“他们说自己乃是罪民,心甘情愿被上国之人驱使。甚至这些族老不仅带来了许多高丽青壮,为开采银矿。”
“他们还提议不给高丽百姓饷银,一日只给一顿稀饭。”
“说是为了赎罪!”
“赎暴乱之罪?”朱棡也有些好奇的看向朱橚。
“赎乱国之民,袭扰天朝之罪。”
“说是为先前高丽王犯下的种种过错赎罪。”
“不仅如此,那些族老为了赔罪不仅带来不少金银、特产,还带了他们高丽女子以此劳军。”
“说什么他们高丽母国罪孽深重,今被咱大明天朝化为行省,然小国之人难沐大国之恩。因此他们当地的百姓,男子应当为奴,女子自当为娼。”
“这不是贱骨头嘛。”朱樉有些不适道。
“起先给他们恩待,朝廷没有区别对待,中原百姓、高丽百姓一视同仁。”
“如此他们还不满足,竟想凌驾、欺辱咱中原百姓。”
“而后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苛待其民,他们却恭顺无比。”
“这不就是贱骨头嘛!”
“还真就是贱骨头。”朱橚跟着应道,“正所谓均君子畏德不畏威,小人畏威不畏德。”
“高丽偏隅小国,常为大国附庸。”
“故,小人之国不可施以仁德。”
“说白了就是怂!”朱棣满脸鄙夷,轻蔑说道。
此言一出,兄弟几个当即便笑出了声。
而听到朱橚这番话,老朱顿了一下,转而沉声道。
“怂人豹胆。”
“这些高丽之人如此,多半也是在盘算着反叛之事。”
“爹说的没错。”朱橚忙颔首道,“一月前儿子探明有不少高丽人私下聚会,商议叛乱自立一事。”
“这次儿子没有手软,将所有涉事之人尽数斩首。”
见老朱眉头微顿,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朱橚清了清嗓子道,“爹,儿子翻阅过高丽的国史以及我中原史书。”
“也是发现了一个规律。”
“但凡我中原王朝对其严苛以待,他们终其一朝都会忠心耿耿。”
“可若是中原王朝对他们稍有施恩,他们先行索要赏赐,过后便要起兵侵扰边境。”
“而且在高丽的史书上,但凡咱中原征讨过他们的朝代,他们都会大加赞颂。可若是赏赐他们的朝代,他们却时常诋毁。”
“还有一件十分可笑的事,除高丽官史,还有一本高丽王室的史书。上面但凡写到我中原王朝征讨其国,皆以我中原战败,其国大胜为结局。”
“甚至高丽王室的史书上还说,隋炀帝征讨高句丽被他们射杀,唐太宗被射瞎一只眼只能跪地祈降,唐高宗虽攻破他们皇都,可被他们拖入巷战,不得以只得献礼休战。”
“元朝数次征讨高丽,高丽王室的史书上写的更扯。”
“说他们阵斩了忽必烈,还逼得元朝不得不承认他们乃是正统之朝。”
“当真是小人之国。”听到这些,朱樉感觉很是可笑。
“这自欺欺人的史书好在只存其王室,否则的话他们本朝百姓恐怕都会笑掉大牙。”
“二哥此言差矣。”朱橚极为认真道,“高丽百姓对这些却是深信不疑。”
“相比于明面上的官史,他们更相信这王室史书所记载的。”
“高丽百姓也更愿意相信他们高丽一朝,从始至终在和中原王朝的战斗中,都是战功颇丰,屡战屡胜。”
“这怎么可能!”朱樉感觉有些难以置信。
“仅凭国力来说,他们偏隅之地也不可能是历代中原王朝的对手。”
“高丽的百姓怎会相信.....”
“臣弟也觉奇怪,可高丽百姓对此还真就深信不疑!”朱橚有些无奈说道。
片刻沉默过后。
朱橚看向老朱,继续说道:“儿子已经下令重编高丽史书,待重编完成,命高丽学堂必须授课。”
“为防止高丽百姓仍自欺欺人,儿子还打算在史书编成那日召高丽文士辩经。”
“以史料驳斥其自娱自乐的所谓史书!”
“这也是儿子还想前往高丽的原因。”
“嗯。”
老朱听后,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而且朱橚方才有句话说的格外有理。
小人之国,不可施以仁德。
似高丽这种得寸便想进尺,自欺欺人的偏隅之地。大明不屑将其收为领土,如今朱标既划分其为行省,那也不需施以恩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