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4章 李建军的疑惑行为(1 / 1)
“可面包车没有牌照,也没有其他特征,怎么追查?”张辉提出疑问,“而且李建军是早上出门,村民看到面包车是晚上,时间线对不上,除非嫌疑人分两次行动——早上诱骗李建军,晚上处理工具或尸体,但这也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陆川听着大家的讨论,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突然开口:“大家有没有想过,嫌疑人诱骗李建军去矿洞,不是为了单纯的杀人,而是为了找东西?李建军写的纸条上标注了具体岔路口,那个废弃绞车房,会不会藏着什么嫌疑人想要的东西,而只有李建军知道位置?”
这个猜测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张辉眼前一亮:“有这种可能!李建军是前煤矿矿工,对矿洞结构熟悉,说不定知道绞车房里藏着什么;嫌疑人以‘找废铁’为借口,实际是想让李建军带路找东西,找到后为了灭口,杀害了李建军。”
“可绞车房早就塌了,能藏什么东西?”杨林疑惑。
“或许是矿洞倒闭前,有人藏在那里的财物、文件,甚至是与以前矿难相关的证据?”陆川推测,“李建军可能无意中知道了这个秘密,被嫌疑人察觉,所以对方才会刻意诱骗他去矿洞,杀人灭口。”
张凯点头认同:“从死亡时间来看,李建军是上周三早上出门,当天就被杀害,说明嫌疑人没有给他太多反应时间,就是怕他泄露秘密;而且嫌疑人选择在矿洞作案,一是因为偏僻,不易被发现;二是矿洞环境复杂,能掩盖作案痕迹,符合‘有预谋’的特征。”
“那下一步该从哪里入手?”王帅问道,这是目前最关键的问题。
陆川整理好思路,语气坚定:“分四个方向推进。第一,技术科加快烟蒂DNA比对、岩壁金属粉末成份分析,以及李建军工装纤维的检测,争取从证物中找到嫌疑人线索;第二,张辉带队,继续追查‘老同事’的身份,联系煤矿原管理部门,调阅当年的矿工名单,重点排查与李建军同组、且近期返回本地的人;第三,王帅扩大白色面包车的排查范围,走访周边加油站、修理厂,询问是否有车主维修过旧的白色面包车,同时调取山下公路近一个月的监控,寻找车辆踪迹;第四,杨林带专业设备,再次进入矿洞勘查,重点检查废弃绞车房区域,看看是否有被挖掘过的痕迹,寻找嫌疑人可能想要的‘东西’。”
他停顿片刻,补充道:“另外,李建军的社会关系还要再深挖,不能只局限于同事、邻居,还要查他的亲戚、以前的朋友,看看有没有人知道他掌握了什么秘密;同时,发布协查通报,公开李建军的照片和失踪信息,呼吁市民提供线索,或许能有意外收获。”
会议持续到中午12点,队员们明确了各自的任务,纷纷起身准备行动。张辉看着屏幕上李建军的照片,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嫌疑人藏得多深,不管线索多隐蔽,都要一步步追查下去,找到那个利用“老同事”身份诱骗李建军、又狠心将其杀害的凶手,给李建军的家人一个交代。
走出会议室,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走廊上,队员们的身影匆匆而过。虽然案件目前仍有很多谜团,但案情分析会的讨论让大家找到了新的方向,原本零散的线索,开始逐渐向“秘密”“灭口”“有预谋作案”靠拢。张辉相信,只要按照这个方向追查,很快就能找到突破口,揭开东山煤矿矿洞命案的真相。
下午1点,张辉带着队员前往煤矿原管理部门,调阅矿工名单;王帅则驱车前往周边的加油站,询问白色面包车的线索;杨林准备好勘查设备,再次前往矿洞……一场围绕“秘密”与“真相”的追查,在东山煤矿周边正式展开,而隐藏在矿洞黑暗中的凶手,或许正被这一步步紧逼的侦查,逐渐逼向绝境。
周四下午2点,王帅带着队员小李驱车前往东山煤矿原办公区。这片区域早已荒废,几间红砖房的窗户玻璃破碎不堪,门口的“东山煤矿安全生产办公室”牌子歪斜地挂在墙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按照案情分析会的部署,王帅原本的任务是追查白色面包车线索,但走访了周边5家加油站、3家修理厂后,均未获得有效信息——要么说“没见过无牌照的白色旧面包车”,要么说“这种车太常见,记不清了”。眼看线索再次陷入僵局,王帅突然想起老矿工张大爷曾提过“煤矿倒闭前出过事”,便临时调整方向,决定从煤矿过往的事故入手,看看能否找到与李建军相关的隐藏线索。
“李建军是前煤矿矿工,会不会因为以前的事故与他人结怨?”王帅站在破旧的办公室门口,心里琢磨着。他推开门,屋内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地上散落着废弃的文件、破旧的安全帽,墙角结着厚厚的蜘蛛网。两人小心翼翼地翻找着,希望能找到当年的事故记录或员工档案。
“辉哥,你看这个!”小李突然在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了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安全生产日志2023年”——正是一年前的记录。王帅接过笔记本,一页页仔细翻看,里面记录着煤矿日常的安全检查情况,直到2023年10月15日,日志内容突然变得潦草:“今日井下发生顶板坍塌,1人受伤,已送医。”后面再无详细记录,也没有伤者姓名、事故原因分析。
“顶板坍塌?1人受伤?”王帅皱起眉头,“一年前的事故,为什么没有详细记录?受伤的人会不会是李建军?”他继续翻找,在笔记本最后几页,发现了一张夹着的赔偿清单,上面写着5个名字及对应的赔偿金额,最高的5万元,最低的2万元,却唯独没有李建军的名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