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天幕说我是千古一帝6(1 / 2)
顾光楣压住万千思绪,亲自将宋沛年引到客位上,目光再次落在他的脸上。
他又将这张年轻的面容来回打量,眼睛、鼻子、嘴巴真的都像极了画像上的人,也就是他的舅舅谢听颂。
至于眉毛,顾光楣倒觉得像极了惠康帝的眉毛,父子二人皆是笔直的剑眉。
或是与这双明亮的桃花眼搭配在一起,这才显得不那么相似。
他也是见过李太妃的,面前这人果真印证了天幕所说的几分相似,面部轮廓锋利,带着清晰的棱角。
其实这轮廓也是像惠康帝的,只是惠康帝现如今发福了,面容趋于圆润,所以这才言像李太妃。
待到下人上茶后,顾光楣一默,抬手准备将茶叶投入茶壶中煮茶,却又被空中伸出的一只手拦住。
宋沛年面色恭敬,带着温和的笑意,“顾大人,让晚辈为您煮茶吧。”
燕陵茶文化浓厚,对待珍贵的客人都是主人家当场给客人煮茶分茶。
顾光楣眼里闪过一丝笑意,也没有拒绝,而是点头应好。
无论是与不是,为人处事倒是无可指摘。
或许也正是这为人处事的态度,才能在微末中,毫无助力、毫无背景的情况下打下那江山,以‘草根’登上那位置。
宋沛年用竹子制成的小镊子将茶叶慢慢夹入茶壶中,动作不急不慢,还颇有一种仕图上的美感。
顾光楣缓缓开口询问道,“不知孙婿未来有什么打算?”
宋沛年淡然开口,言简意赅,“等待吏部授官吧。”
顾光楣并不意外这个答复,而是又提及了最近朝堂上的‘难事’,比如南方的水灾,北方的旱灾。
最后归结为两个字,愁啊。
治水难,难在没钱。
茶水如鱼眼微响,宋沛年将茶壶盖子轻轻掀开一个小缝,这才道,“朝廷没钱,用这条河的人也没钱吗?”
见顾光楣朝他看来,宋沛年也望过去,“谁最受益,那么谁出这银子。”
“换句话来说,河道修通之后,来往运船更加便捷,除了商户得利,沿途的省州也获利于此,省州修驿站和中转站赚来往船只的银子,还能繁荣了当地的商业,那么一省就该管一省的河道。”
顾光楣忍不住点头,这话倒是不假,如同六部的运转一般,很简单的责任划分。
可轮到治理河道时,就是想不起这最最简单的法子。
最朴素的法子,解决最难的问题。
待到茶水三沸,宋沛年缓慢为顾光楣添上一杯热茶,“顾大人,请用茶。”
顾光楣冲宋沛年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这才将茶杯接过。
今日煮的是岩茶,茶汤带着岩骨花香,滋味醇厚,层次分明。
舌尖刚刚泛起轻微的辛辣,很快又被甘甜覆盖,仿佛能闻到岩石的味道。
顾光楣感叹道,“好茶!”
茶好,人更好。
又是一口茶香入口,顾光楣都不得不感叹自家的运道,尤其是他孙女顾瑜的运道。
简单交谈中,顾光楣已经确认面前这人十分有九分的可能是天幕所言的启明帝。
毕竟能从孤儿身逆袭成皇帝的,能是个傻子吗?
当然除了能力,还有时人常说的运道,孙女婿那次次孙山到进士的运道,又有几个读书人能够比得过?
虽然已经确认,可顾光楣也不打算告知任何人。
他的想法和老族长叠合,赶着上的能是什么好货?
与其将人送到惠康帝的面前,倒不如让他自个儿发现。
不过他倒是能提前将这人推到惠康帝的面前。
念及此,顾光楣开口道,“两日后,长公主要举办宴会,届时你也去结交些朋友,明天我让人将帖子送给你。”
“多谢顾大人。”
“你已与我孙女定亲,喊老身一句祖父也无妨。”
宋沛年:......
“祖父。”
顾光楣举起茶杯遮住嘴角的笑意,也不是想听这声‘祖父’,而是意味着自己成功压了某个皇帝一辈。
嘿嘿。
-
宋沛年临出府前又被顾璋给拦住,看向他时笑得喜庆的不得了,提着手中的木盒晃了晃,“我七姐亲手做的点心,可好吃了”
顾璋将手中的木盒塞给了宋沛年,“这是给你的。”
还不忘嘱托道,“你以后可得对我七姐好点儿,要不然——”
“哼哼!”
说着还晃了晃手中的拳头。
用了硬的,顾璋又施软的,“我七姐可好了,知书达理、进退有度、兰心蕙质、善解人意、贞静娴淑...”
其实他内心深处觉得他七姐顾瑜更像是那爬山虎,只要有一节藤蔓就能牢固吸附在墙壁或是岩石上生根发芽,爬满一整个墙壁。
三姐她们嫌弃七姐‘讨好’面前之人,上赶着就去了。
就连府上的丫鬟婆子们也说闲话,说好好的一个首辅家千金竟然在一个穷书生面前都立不起来,白费了那身份。
但是熟悉顾瑜的顾璋知道,他七姐不过是想成亲后的日子好过一点。
即使无法成为佳偶,也不愿成为一对怨偶,哪怕是相敬如宾也好。
宋沛年感受到手中木盒的重量,郑重点头,“我会的。”
“会对她好的。”
顾璋闻言冲宋沛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随即又对他勾肩搭背,“我就知道我这人眼光好,我一看姐夫你我就知道你差不了哪儿去!姐夫你一表人才、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仪表堂堂...”
顾光楣远远看到这一幕,眉心狠狠跳了跳。
该说不说,还是年轻人比较会拍马屁。
-
长公主府。
今日宴会是在长公主府上的竹园举行,满眼都是翠绿的青色,丝竹之声阵阵,觥筹交错间笑语盈盈。
宋沛年跟随门口丫鬟的脚步被引入到了竹园,远远就看到顾璋和一群少年们高谈阔论,时不时还发出夸张的笑声。
竹园一分为二,中间被苍青色的薄纱给隔开。
另一边是女眷们,也时不时传来了银铃般的笑声。
丫鬟将宋沛年引到院内就离去了,宋沛年随意寻了个位置就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