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亚瑟爵士很欣赏你,来帝国出版混吧(2 / 2)
但是,为了庆祝新稿件一举拿下两家晨报和两家晚报的版面,帮助自己摆脱财政危机,刘易斯觉得给自己安排一个放松计划,倒也不是什么太奢侈的事情。
无非就是一连三天埃文斯饭店下榻、科文特花园剧院包厢观戏,外加埃文斯餐厅就餐嘛……
那些真正的上流人士,哪个不是这样过的?
刘易斯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的啤酒沫,放下那只剩了半盏的酒杯,微微向后靠着椅背。
前天连续的通宵写稿和报社奔波让他有点疲惫,那种在金主、编辑之间游走的紧绷感,此刻在埃文斯餐厅的乐声与灯光映照下,终于稍稍松弛了些。
他抬头看向前方舞台,餐厅合唱团正站在台阶一侧,唱着《红衣水手》里的段,侍者端着满是蒸汽的腰子盘从人群间穿梭而过,空气里弥漫着辛辣的胡椒和炖肉的香气。
刘易斯心情不错,这次的报道,他在几家报社一共拿了三个半的版面,而这也意味着,哪怕他在埃文斯住上一个月,兜里也依然有富裕。
他叉起一块烤土豆送入口中,眼角的余光无意间注意到,隔着一把椅子的那张圆桌上,也坐着一个独自用餐的男人。
那人穿着剪裁极好的深黑色礼服,衣领扣得极紧,头发整齐地向后梳去,靴子擦得发亮。
他的餐盘几乎没动几下,几片薄薄的烤牛舌和半块面包被切得整整齐齐,却只少了一角。
他没有看舞台,也没有看四周热闹的宾客,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手里捧着一本书。
刘易斯心想:“一个人吃饭的人,总该有点故事吧?”
于是,刘易斯举起酒杯,轻轻一笑,朝那桌倾了倾身子:“真巧,先生!看来我们是今晚餐厅里少有的两个孤独灵魂。”
那人闻声转头,眼神极其清澈。
“也许吧。”那人捧着书抬起头,淡淡回道:“不过我一直以为,孤独的人多半只是不想被打扰。”
刘易斯被这句话逗乐了,他抬手招呼侍者:“再来两杯酒,一杯给我,一杯给这位邻桌先生。”
语罢,他还笑呵呵的向那人开口道:“请您一杯酒,算是我打扰您的赔罪了。”
那位绅士微微点头致谢,但也没有多什么。
可刘易斯就是那样的人,别人不理他,他反倒兴趣越是浓厚。
一便士记者的职业本能悄无声息的苏醒,他有意的打听起了这位陌生人的相关信息:“我看您桌上的餐点几乎没动过……这里的菜不合您的胃口?”
那位绅士闻言,仿佛是知道今天不可能再有清静了似的,他摇了摇头,放下书本道:“法国人用宵夜时,不过是一盘冷沙拉、几片开胃水果、一只鲜嫩的鹧鸪、一份清淡的煎蛋卷,至多再加一碗寡淡的清汤配一片精瘦的肉排罢了。但但即便如此,有时法国人也会被噩梦惊醒,从床上坐起,吓得毛骨悚然,发誓今后再也不吃宵夜。意大利人则花三便士半买通心粉果腹。西班牙人用大蒜抹一片面包,吃完便会感谢上帝,叼着香烟入眠。粗犷的德意志人吃夜宵偏爱冷盘肉和沙拉,然后用啤酒顺着喉咙送下这简朴的一餐。像是埃文斯餐厅这样份量的宵夜,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打算卖给哪个国家的客人。或许是美国人?但美国人根本谈不上吃宵夜,正如他们从不正经吃早餐、午餐或晚餐,而是永远暴饮暴食、烟不离手。”
刘易斯被那一大串地名与饮食对比镇住了,他听得目瞪口呆,以致于不心在亚瑟面前露了怯。
“哈哈!”刘易斯愣了一会,终于笑出声来,他拍了拍桌面,几乎要打翻酒杯:“我还以为只有我们记者才喜欢编排异国风俗,没想到您才是真正的行家。您该不会是个地理学家吧?或者,您是做进出口生意的?”
“地理学家?进出口生意?”那人摇了摇头:“不,我不是。”
“那就更奇怪了。”刘易斯往前倾了倾身子:“我跑新闻十几年,凡是能出法、意、西、德、英,甚至美洲饮食习惯的,不是写游记的作家,就是给某个贸易公司驻外的。您这番话,比我在《伦敦新闻画报》上看到的任何一篇文章都生动。”
那人看着他,微微笑道:“是吗?即便您这只是场面上的漂亮话,我依然要感谢您,毕竟您刚刚这番话起码证明了我过去的外交工作没白干。”
“外交工作?”刘易斯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本能地挺直了背,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与一位见过无数君主、大臣的绅士交谈。
“我的上帝啊!您……您是外交官?”刘易斯心翼翼地重复了一遍:“这……这可真是伦敦难得的奇遇啊,先生!那您一定认识不少要人吧?部长、使节、议员……喔,甚至是女王陛下!”
“确实认识一些人。”那位先生笑了笑,淡淡道:“不过多数时候,我宁愿他们不要认识我。如此一来,也不至于一出事就往我这里推。”
“真是了不起!”刘易斯郑重其事的端起酒杯,笑得有点谄媚:“那您一定见过许多非凡场面。我们这些可怜的笔杆子,只能靠道听途来想象世界的样子,而您却真正走进了它。”
刘易斯搜肠刮肚的回想着各种画报上的政治漫画,竭尽全力的希望能找出一幅可以和眼前这位先生对上的。
“那您这次回伦敦,是公休假吗?还是,您马上又要外派了?”
“很遗憾,既不是公休也没有外派。”这位可敬的先生叹了口气:“我在圈子里得罪了些人,所以被外交部扫地出门了。”
“扫地出门?”刘易斯瞪大眼睛,像是听到一件天大的荒唐事。
他立刻放下酒杯,声音都高了一度:“那帮蠢货!伦敦的蠢货已经够多了,我倒没想到连白厅街的那几栋房子里也藏着这么多!”
刘易斯的神情里带着几分夸张的愤慨:“先生,您瞧,他们口口声声自己是国家的脑袋,结果呢?整天关在办公室里对着地图打哈欠,对外事务的复杂与微妙,他们半点都不懂!像您这样见多识广的人,他们怎么可能容得下?这些蠢货,最喜欢干的就是排挤比他们聪明的人。”
那位先生轻轻抿了一口酒,淡淡地笑了笑,没接话。
刘易斯却越越起劲:“我得没错吧?他们整日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仿佛世界就该照着他们的章程旋转。可他们的章程是什么?文件、批条、官话!在这座城市里,要升官靠不是才智,而是裙带。要立功靠的不是胆识,而是谄媚。如果您真是因为太直率被人排挤,那反倒证明您的品格比他们高贵。我敢打赌,您一定是在什么大事上了真话,结果让那些老狐狸感到了难堪。对吧?”
绅士把杯子转了半圈,他似乎思索了一会儿,才慢慢地道:“也许吧。外交这行,有时候比写新闻还险。你写错一行字,最多是不过稿。可我们写错一个句号,可能就要赔上一场战争。”
“那就更明我得没错!”刘易斯一拍桌子,情绪激昂道:“像您这样的正直之士,才是英国该重用的人!我可太清楚那帮人了,他们宁愿用一群能拍马屁的饭桶,也不会信任一个懂世界的实干家。”
那位先生笑着望他:“您似乎对白厅的事也颇有了解?”
“了解?”刘易斯哈哈一笑:“我们记者有什么不了解?白厅的门口我们都蹲过,外交部的门卫有几个、财政部的职员谁在偷懒、首相官邸后门哪天有谁出入,我们都一清二楚。只是知道太多没用,写出来要被禁,写不出来要饿死。哈哈,这就是伦敦新闻业的妙处!”
那位先生轻轻一挑眉毛,笑着问道:“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跑?那还不得累死?您难道就没有雇几个学徒,或者养几个提供信息的线人之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