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周海英面见瑞凤,于伟正给出底线(2 / 2)
周海英快走两步,抢上前,几乎是带着小跑,为王瑞凤拉开了后座车门,并用手小心地护住车门上沿,防止碰头。
王瑞凤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弯腰坐了进去。她心里对周海英这套忙前跑后、体贴入微,甚至有些过火的做派谈不上喜欢,觉得略显肉麻,但也不得不承认,周海英服务领导的功夫确实周到细致,让人挑不出毛病。
邓晓阳则从另一侧拉开车门,坐在了王瑞凤旁边。周海英关好王瑞凤这侧的车门后,自己麻利地拉开副驾驶的门坐了进去,一上车就对商晨光吩咐道:“晨光,什么都别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用最快速度到市公安局!”
商晨光一开始并没注意到后座坐的是市长,他的注意力全在周海英身上。听到吩咐,他简短地应了一声“是,周总”,随即挂挡给油,桑塔纳发出一阵低吼,驶离了市政府大院。
他们这辆车一动,后面停在角落里的一辆黑色皇冠也立刻启动跟了上来。那是王瑞凤的专车司机,他看到市长居然上了周海英的车,一时有点发懵,手都按在了喇叭上,却又不敢真的按下去,生怕这是市长的特意安排。他只能无奈地赶紧跟上,紧紧咬着桑塔纳的尾巴,一路油门到底朝着市公安局方向驶去。
王瑞凤突然造访市公安局,邓晓阳事先并未来及通知李尚武。从市公安局到市委大院不过十分钟车程,当周海英的桑塔纳和后面王瑞凤的专车一前一后驶入市公安局大院时,才刚刚下午两点二十分左右。
市公安局大院里人来人往,有穿着整齐制服的民警,也有行色匆匆、身着便衣的干部,显得颇为繁忙。并没有人提前得到消息列队迎接,谁也没注意到市长王瑞凤会坐着一辆普通桑塔纳突然到来。
车刚停稳,周海英又迅速下车,为王瑞凤拉开车门,并主动请示道:“瑞凤市长,您看……需不需要我陪您上去?”
王瑞凤一摆手,语气干脆:“你上去干什么?好了,我看到市政府的车在后面,这里没你的事了,可以回去了。”她顿了一下,看着周海英,语气变得郑重了些,“海英啊,好好干,别再辜负……老爷子了。”
周海英听到这句话,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表情,郑重地点头:“市长,您放心!龙投集团现在已经完全走向正轨了。以前嘛,制度不健全,我们可能打了些擦边球。现在不同了,我们一定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绝不给领导添麻烦!”
王瑞凤心里还重重地压着省委督导组和田嘉明的事,没心思跟周海英多聊,随意一摆手,便和邓晓阳一起,迈步朝市公安局那栋略显陈旧的办公大楼走去。
周海英识趣地站在原地,身体微微前倾,脸上保持着恭敬的微笑,目送她们的身影进入大楼,直至消失在楼梯拐角,这才转身上车离开。
他深谙官场礼仪,知道这一刻,领导还在视野之内,是绝对不能提前上车的,很多人就输在了这最后一步的细节上。既然已经鞍前马后送到了地方,何必差这目送的一分钟呢?这份“恭敬”必须做足。
市公安局的办公楼是一栋颇有年头的五层苏式建筑,内部没有电梯。
在九十年代初的东原市,除了近几年新建的少数大楼,绝大多数机关办公楼都是没有电梯的。
王瑞凤一边上楼,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楼内的环境。虽然楼房老旧,墙皮有些地方已见斑驳,但打扫得异常干净整洁,走廊墙壁似乎新近粉刷过,挂着一些规章制度和印着孔子、孟子、老子等先贤格言的长条形宣传栏,给人一种秩序井然、庄严肃穆的感觉。
王瑞凤心里暗暗点头,看来李尚武这个副市长兼公安局长,在抓内部管理和机关作风上,还是有一套的,并非徒有其表。
当她们走到三楼楼梯拐角时,一个三十多岁、穿着警服、戴着眼镜的男子,手里拿着几份文件,正急匆匆地从楼上下来,差点与邓晓阳撞个满怀。那男子抬头,认出晓阳,愣了一下:“晓阳、秘……秘书长?”
邓晓阳立刻侧身,对王瑞凤介绍道:“瑞凤市长,这位是市公安局办公室的副主任刘建国同志。”
刘建国是在不久前市里召开的人代会上,跟着李尚武搞会场内部保卫工作的,在会场是亲眼看到了王瑞凤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那种沉稳干练的风采,当时就对这位带着些微省城口音、思路清晰的女市长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此刻,眼前这位穿着深色风衣、气质不凡的女同志不是王瑞凤又是哪个?
他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慌乱,但马上条件反射般地立正站好,敬了一个虽然不算标准但十分用力的军礼:“报告市长!市公安局办公室刘建国,正在工作!请指示!”
王瑞凤点了点头,语气平和地问道:“放松放松,小刘主任,李市长在吗?”
刘建国连忙回答:“李市长正在四楼会议室开会。我……我马上去请李市长!”
王瑞凤大手一挥:“大可不必了。我们就是过来看看,不要影响你们正常开会。会议室在四楼是吧?我们过去旁听一下就好。”
刘建国有些无措地看向邓晓阳,邓晓阳微微点了点头。刘建国这才反应过来,赶紧侧身让开道路,赶忙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市长,秘书长,这边请,会议室就在四楼最里面。”
此时,四楼会议室里,副市长兼公安局长李尚武正在主持会议。他背对着门口,面向与会的各县区、支队和各科室负责人,声音洪亮地做着总结发言:“……同志们,大会期间安保维稳工作的重要性,我就不再重复强调了!总之,请大家务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绝对不能在咱们公安系统出任何纰漏!要确保万无一失……”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王瑞凤和邓晓阳面带微笑地出现在门口。由于李尚武是背对门口,并未察觉。但坐在他对面的几位干部,已经看到了门口的来人,脸上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有人下意识地想要站起身来。
李尚武看到大家表情怪异,动作迟疑,不禁皱眉问道:“你们干什么?会还没开完……”
他旁边一位干部赶紧小声提醒,同时用眼神示意门口:“李局,市长……王市长来了。”
李尚武猛地回头,看到王瑞凤和邓晓阳,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迅速恢复了镇定。他毕竟是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经历过大风大浪,此刻虽然意外,但并不慌乱。他站起身,面向门口,朗声说道:“啊!同志们,检查指导工作!”他很自然地将王瑞凤的出现定义为“检查指导工作”。
王瑞凤笑着摆摆手,一边在邓晓阳和李尚武的陪同下走进会议室,一边说道:“尚武同志,你继续开你的会。我和晓阳秘书长就是顺路过来看看,方便的话,我们列席一下就好,听听咱们公安战线的最新情况。”她语气十分轻松,尽量不给大家造成压力。
李尚武哪能真让市长干坐着,他顺势接过话头:“市长您来得正好!我们刚结束了对近期,特别是大会期间治安形势的分析研判。初步来看,全市社会面整体平稳,各项安保工作运行正常。正好借这个机会,向您简要汇报一下。”
王瑞凤走到会议桌前端空着的位置坐下,邓晓阳坐在她旁边。王瑞凤点了点头,语气温和但带着审视的意味:“好啊,尚武市长办事,我还是放心的。不过,越是平静,越不能掉以轻心。说说吧。”
李尚武便简明扼要地将主要情况汇报了一遍,重点强调了警力部署、重点区域管控和应急处突准备等情况。王瑞凤听得很仔细,不时点头,最后说道:“嗯,看来你们是下了功夫的。公安队伍是我们东原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最近几年,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你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啊做了大量工作,同志们都很辛苦,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慰问和感谢。”她语气一转,提到了正在召开的大会,“同志们可能也通过新闻听到了,大会报告里,有专门段落强调了政法工作、公安工作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大家的鼓励,更是鞭策。希望公安局的全体同志,在市委、市政府和局党委的领导下,特别是尚武同志的带领下,扎实工作,为东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
王瑞凤的讲话虽略显官方,但条理清晰,站位很高,让在场不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新任市长的公安干部,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位女市长的气场和水平。
李尚武心里清楚,王瑞凤绝无可能只是单纯来“列席会议”的,必然有重要事情,而且很可能与当前的敏感议题有关。他很快宣布散会,各负责人有序离开后,将王瑞凤和邓晓阳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在办公室的沙发落座,刘建国沏好茶退出去后,王瑞凤没有再绕圈子,直接步入了主题:“尚武市长,省委督导组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们市里,目前有几位同志被他们约谈过了?”
李尚武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身体微微前倾,略显凝重的说道:“市长,这个事……我还真不敢说掌握了全部情况。督导组办案独立性很强,基本是单线联系,找谁谈话、谈什么,我们市局层面不完全清楚。据我侧面了解,他们应该是沿着葛强交代的线索,一个一个在进行核实。范围……可能不会小,甚至还会涉及一些市里面的领导干部。”
他看了看王瑞凤的脸色,继续说道,“就在刚才开会前,我们局的孙茂安副局长刚被找去谈过话。我本来打算开完会,就去市委向您和于书记做专题汇报的。”
王瑞凤眉头微蹙:“孙副局长谈完回来,有什么说法?督导组的态度怎么样?”
李尚武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孙局说,气氛非常严肃,问话极为严厉。而且,公安厅督查支队的同志,在谈话结束后,私下里又跟孙茂安交流了几句,意思很明确,他们已经基本摸清了情况。从初步掌握的证据看……恐怕对市局,对孙茂安同志,对田嘉明同志非常不利。”
王瑞凤自然明白这个非常不利的意思,原本自己赶来东原的时候,对待东原的人和事,总觉的都可以出面摆平,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对基层工作的了解,王瑞凤逐渐清晰了一个道理,既要把自己当人,也要把别人当人。很多事,可以靠关系来解决,很多事关系也不敢解决不,社会有社会的规则,有些时候,关系也要服从规则,因为关系是变量,规则也是变量,一旦将来没了关系,这破坏规则的人必将被规则!
王瑞凤靠在沙发背上:“麻烦就在这儿啊。于书记在京也很关注这个事。今天一早他给我来电话,说他和部委领导沟通得很不顺畅。在部委领导面前,咱们东原市毕竟人微言轻啊。上面的意思是,不管当初出于什么原因,田嘉明这个案子,我们地方上处理得确实有问题,想盖没盖住,想揭开又晚了啊,导致了后续的发酵。”
她停顿了一下“而且,我听到一些风声,在大会期间,可能有政法系统的代表,会拿这个案例出来讨论……省里面现在压力也很大。如果省里拿不出一个能服众的处理意见,恐怕……不好对外交代。”
李尚武闻言,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这事……已经闹到这么大了?”作为公安局长,他深知一旦事情被提到这个层面,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王瑞凤叹了口气:“尚武,你是搞政法工作的,应该能感觉到,现在上面对于依法办事、完善法制,比以前重视得多得多。很多过去可能模糊处理、内部消化的事情,现在越来越不好拿到桌面上来讲了。时代啊不同了。”
两人又交流了一些信息和看法,都感到事态严峻。邓晓阳在一旁适时地提醒道:“市长,于书记下午是分组讨论,这个时间点,林雪中午说的,会议应该间歇休息,是不是可以通个电话?”
王瑞凤觉得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和紧迫,确实有必要立即向市委书记于伟正汇报最新进展。她点了点头,对李尚武说:“用一下你桌上的电话。”
王瑞凤拿起桌上那部红色的内部电话机,熟练地拨通了于伟正在京的电话号码。果然如邓晓阳所料,电话很快被接起,传来了于伟正那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沉稳的声音。
王瑞凤尽量简洁地将从李尚武这里了解到的情况,特别是督导组态度强硬、证据对田嘉明不利,以及可能引发的更高层关注和政治风险,向于伟正做了汇报。她最后强调:“……书记,看来督导组是倾向于要严肃处理,甚至可能建议追究实刑。”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只能听到于伟正略显沉重的呼吸声。过了好一会儿,他的声音才传过来,带着一种决断:“瑞凤同志,你记着:田嘉明的问题要处理,但绝对不能被追究实刑!他是我们东原市树起来的抗洪英雄,是在大堤上拼过命的!如果因为这种事去坐牢,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这会寒了人心的!这不仅是处理一个干部的问题,更是关乎我们市委市政府的威信和良知!”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更加坚决,几乎是一字一顿:“你马上想办法,直接联系上带队的严厅长!亲自去见他也行!你就直接告诉他,我于伟正请他务必通个电话,有些情况我要当面跟他汇报!如果督导组坚持要重处,非要追究责任不可,那就请他们把处理建议写好,先把追究责任的主体,落到我们东原市委的头上!落到我于伟正个人头上!是我这个市委书记管教不严、监督不力!要处理,先处理我!但对田嘉明个人,必须充分考虑其历史功劳和实际情况,建议从轻处理。”
说着于伟正略有感慨的道:“基层不易啊,请他给我们的同志留下一碗饭!难道就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