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代晋 > 第一四八七章 通牒(二合一)

第一四八七章 通牒(二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一夜风雪,地面上本就没有融化的积雪又厚了几分。天明时分,整个营地全部被大雪覆盖,帐篷顶上全是厚厚的积雪,压的帐篷都沉甸甸的。夜里兵士不得不起身清理积雪,否则有塌陷的危险。

而因为风雪极寒的降临,兵士们冻伤受风寒的增加了不少。东府军的睡袋帐篷虽然可抵御严寒,但终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这种天气,但凡稍不在意,便会被冻伤。有的兵士忘了戴上麻布手套,手往兵器上一摸,不久便会被冻伤。这些都是不可防备之事。

整个营地里雪深过膝,难以通行。被人踩出来的雪地通道里泥泞又滑溜,湿哒哒的让人压抑和不适。

这些事发生之后,各军将领才真正意识到李徽昨晚说的话是多么正确。战斗力的保存,减少非战斗的减员,必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做好防寒保暖,做好营地的建设并非是无用的行为。

一场清理积雪,搭建挡风围墙,改善营地环境的行动于巳时开始。所有兵马开始清理营地中的积雪,就地取材以积雪垒砌围墙。各军营兵士居住区域,都用雪块垒砌了挡风墙。营地地面上的积雪全部清除,并铲除地面杂草露出冻结的地面进行平整,以保证营地之中人马的通行畅通。

数万人一起行动,热火朝天的干了一天。整个大营变了模样。外围的营墙基本成型。一人高的积雪搭建的营墙围绕前中后三营之地,方圆各有两里。中间以数条道路相连,形成整体。雪块搭成的营墙虽然并不坚固,但是泼上水之后很快在外层凝结成冰,可以屹立不倒。作为防风和简易的防护工事还是有一些作用的。防护不是目的,主要是让营地不会四面漏风,让营地不至于被寒风肆虐变得极寒。

在兵士的帐篷区域,也用雪块堆砌了防洪墙,以遮蔽对帐篷区域肆虐的寒风。数道百步长的雪墙将帐篷区域隔断成多个区域,墙上留出足够的通道,以木牌标注通行方向,让营地帐篷区域不再受风雪直接肆虐之苦,通行也颇为通畅。

中营中间位置,以雪墙围出方圆百步区域,作为物资车马停放之处。以油布为顶,保证粮草物资的干燥。另择避风之处,用油布围出弹药火器存放之处,周围数十步保持空旷,禁止使用任何明火,以保证安全。

雷汞火帽等易爆之物,则在营地下风口南侧位置设立军中作坊,进行调配安装。这些都是东府军作战早已熟练的基本流程。不用特别吩咐下令,都有专门的相关官员按照东府军作战手册上的相关流程进行运作。

至次日中午时分,整个大营已经全部变了模样。三座营盘整整齐齐的矗立在雪原上。冻结的围墙雪白晶莹,宛如白玉城堡一般,阳光普照之下甚为惊艳。

营地之中,通畅平坦。兵马来去自如,一切井然有序。在挡风墙修建之后,兵士的冻伤率明显减少,受风寒的人数也明显减少。这几日军中郎中熬制姜汤驱除和预防风寒,效果也很好。整个大军营地呈现出积极的气氛,将士们也不再愁眉苦脸,脸上也有了笑容。

营地的事情解决之后,李徽召开了第二次战前军事会议。

这几日李徽可没闲着,他冒着风雪严寒,带着李荣等主要将领绕行邺城周边抵近侦查,亲自研判邺城的防御态势,侦查基本情形。

通过侦查可知,对方确实做了充足的准备。邺城城头经过了加固,箭塔工事多出了很多。兵马林立,旌旗飘扬。即便是极寒天气,城头还是有很多苦力在加固工事,搬运物资。

面对这样的坚城,就算是李徽也感到棘手。城中守军甚多,百姓也多。人力物资恐怕都极为充足。邺城方圆七八里,城池又大,要想用对待小城池那般用火炮洗地轰炸,恐怕很难成功。

军事会议上,李徽简单介绍了侦查所知的情形。众人七嘴八舌集思广益,提出各种办法。有的提出炸城门攻入,有的提出掘进地道攻城,有的提出以优势兵力正面攻破之策。

李徽对局面有着清晰的判断。这种情形之下,邺城城门定然已经封死。掘进地道攻城风险太高,且地面坚硬很难掘进,耗时太久不可用。正面攻城可能是唯一的办法,但前提是,要将对方城池的防御体系全部摧毁,最后才能利用云霄车等攻城利器发起猛攻。即便如此恐怕也未能尽如人意。

对付这样的坚城,在目前这种情形下,任何投机取巧的做法,可能都会拖延攻城时间,给自已造成麻烦。实力足够的情形下,任何花哨的想法其实都没有必要,只需要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的攻城。

第三日上午巳时,大量的攻城器械和火炮在前营卸载,就地进行安装。前军一万兵马列阵城下进行保护。

此番北伐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所以重炮的携带数量并不多。李荣军中有三十余门重炮,而李徽大军之中也只携带八十门重炮。这是基于同魏军作战的特点进行的考虑。攻城作战,重炮固然可以起到摧毁工事的作用,但真正攻城所需的器械还是以云霄车冲锋车这等传统攻城器械为主。

所以,此番节省下来的运输的空间便被这些器械所填满。云霄车笨重无比,一架云霄车便需要十几辆大车拆分运输。此次中路大军携带云霄车十辆,李荣的兵马携带三辆。对于攻城而言已经足够了。

在云霄车组装的同时。火炮阵地也在积极的建设。不追求轰炸城池内部的情形下,火炮阵地设立在距城池里许之地便可。八十门重炮在城下排成三行,扫清积雪之后在地面打桩固定底盘装配,压上重物固定。为了安全,周围再以弧形泥包工事包围,以免波及周边。

到傍晚时分,火炮全部就位。

李徽率领众将来到阵前,蒋胜请求试炮调教,并按照步骤轰入城中劝降传单。在李徽的首肯下,八十门火炮开始次第开火,校正试炮。

轰鸣声响彻天地,大地抖动,地面的积雪被震的飞扬在空中,弥漫成一片雪雾,在风中遮天蔽日。数百枚装满劝降传单的炮弹轰入邺城城中,爆裂的炮弹将无数的传单洒在空中,纷纷扬扬如大雪飘入城中。

传单上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东府军大军即将攻城,限令明日巳时,城中守军献城投降,可保性命。否则,攻破城池之日,便是尔等丧命之时。勿谓言之不预。”

火炮的轰鸣震动了邺城全城。拓跋仪早知东府军有火器,因为不久前斥候禀报了李荣的兵马进攻慕容超之时发生的事情,直到东府军用这种火器攻城拔寨。但那只是听斥候的禀报,并未亲眼目的。当他第一次见识到此物的轰鸣时,还是让他惊愕不已。虽则火炮没有造成任何的伤亡和设施的损伤,但是单凭这轰鸣之声,便足以让人心神动摇。

至于那些守城的魏军兵马,对敌军阵前发出的轰鸣声感到惊愕的同时,其实并不知道此物的可怕之处。他们更多的是好奇,站在城头指指点点。

入夜时分,拓跋仪召集众将于军衙之中。他的桌案上放着一叠收集来的劝降名单。

“诸位,明日他们就要攻城了,叫你们来便是要告诉你们,生死存亡之时就要到了。守住邺城是我们唯一活命的机会。投降?怎么可能?我大魏之人从不知投降为何物。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鹞鹰已经送来了消息。拓跋顺和长孙肥已奉陛下之命从中山出兵,会同贺赖卢一起进攻信都。鹞鹰从中山至此需要三日,此刻中山七万大军恐已经在攻信都了。他们要我们坚守十日,大军便可攻克信都救援邺城。到那时,东府军的末日便到了。不仅如此,陛下也将亲率大军南下,和东府军决一死战。我知道你们都看到了这些劝降的传单,也听到了对方火器的轰鸣,或许心中有些想法,有些胆怯。但本人告诉你们,一切都不足为惧。本人在此,谁也休想攻克邺城。这些劝降的传单,嘿嘿,只可做烧火之物。”

拓跋仪笑着一把将那一叠传单抓起来,丢在火盆之中。传单很快化为熊熊火焰,飞灰四起,弥漫大厅。

所有将领都看着那跳跃的火焰,怔怔出神。

……

九月初七,信都。

正当东府军大军陈兵邺城,发出最后通牒即将攻城之时,信都城下已经大军云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