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代晋 > 第一五一九章 进军(二合一)

第一五一九章 进军(二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姚秦西北的叛乱愈演愈烈,这自然成为了姚兴的心头之患。就目前局势而言,乞伏炽磐虽然自立,但他并没有向东进攻,而是将矛头对准河西走廊。且乞伏炽磐在上书给姚兴的奏表之中表示,自已虽遵循先辈遗志复国,但他并没有反叛姚秦之意,依旧愿意臣服姚秦,进攻牛羊马匹,遵姚兴为主。

双方其实都明白,这是相互的权宜缓兵之计。对乞伏炽磐而言,他并不想引来姚秦的全面攻伐。他只是趁着姚秦腾不出手的时间来达到自已的目的。而姚秦其实也不想同时应付魏国和赫连勃勃以及乞伏炽磐三方的威胁,他们也没有这个实力。

所以,姚兴定下了各个击破的策略。在魏国被迫退兵,并且陷入了关东战局之后,姚兴决定先讨伐赫连勃勃。毕竟赫连勃勃最先反叛,且势力最小。至于乞伏炽磐,则在灭夏之后再集中讨伐。

这也是姚兴在回复拓跋珪的信中告知的,姚秦目前实在是腾不出手来和他联合进军的理由和原因。

拓跋珪虽然颇为失望,但他本来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既然姚秦目光短浅,不肯出兵,那么自已也不必再去多想。他们只要不来乘机进攻自已,那么自已便可集中精力和东府军决战。大魏向来不假于外力,一切还需要自已来解决。

在接到姚兴的回复之后,拓跋珪一心一意的继续备战,调兵遣将,训练兵马。因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探报已经探知了东府军集结于信都,即将进攻中山的消息。

……

三月末,信都。

时近四月,虽然北方的春天来的略迟,但此刻关东之地也已经是一片春意盎然。华北平原之地地势平坦,此时此刻更是满目青翠,平畴万里,草木茂盛之极。

信都城外,去年冬天的那场战斗留下的痕迹已经基本上湮灭。曾经冰雪覆盖的大地,如今全部为茂盛的草木所替代。那些融入地下的血肉和尸骸,滋养着草木更加的繁盛。仅仅数月时间,战争的痕迹便已经基本抹去,只偶尔在草木沟壑之间遗漏的累累白骨诉说着那场大战的惨烈。

东府军大军已经于数日前抵达信都。除了留守于邺城的一万兵马,各郡县进驻掌控秩序和治安的一万兵马之外,其余的北伐东府军主力全部抵达。

之前东府军在两场大战之中损失了数万人,但在不久前,五万预备役老兵调集而来,充入各军之中,东府军北伐大军的数量恢复到了出征之前的数量,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从邺城抵达信都的大军便有近十万之众,加上信都原本驻扎的三万兵马。东府军北伐大军的总数量达到了十三万之众。

李徽以前总认为,兵贵精不贵多。无论是兵书还是过往所知的战例都似乎印证了这一点。但是当李徽真正的率领大军北伐之后,他才知道,他需要更多的兵力。没有大量的兵马,是绝对不可能应付这种国战级别的战役的。

也许那种说话只适合于战斗力极为悬殊的状况之下,只适合于一方是乌合之众,完全没有战斗力,才有可能以寡胜多。就像当初的淮南之战,苻坚的兵马成分复杂组织混乱,遭遇到了强硬的北府军,主帅被斩杀之后便发生了溃败。

而这种情形,完全不适用于眼前的战斗。邺城之战和信都之战虽然取胜,歼灭了对方近十万的兵力。但是战斗的过程并不完美,已方作战死伤以及其他原因的伤亡也达四万余,损失不可谓不惨痛。这也告诉李徽和东府军的领军者们一个事实,魏国兵马绝非乌合之众,而是一支强悍的兵马。若不是东府军作战勇猛,装备先进计划得当的话,胜负还未可知。

所以,李徽扭转了之前的想法。现在整个东府军上下都形成了一个共识,那便是要重视对手,绝不可掉以轻心。每次作战,都需要以充裕的兵力作战,绝不能自大自满。

十三万大军聚集信都,小小的信都可谓是人满为患。在一天一夜之间,信都城内外全是兵马。城中只能容纳数万兵马,大部分的兵马都在城外扎营驻扎。以信都为中心,方圆十余里之地,全是东府军的驻扎之地。无数的帐篷连绵于此,大量的车马物资聚集成片。外围的骑兵奔走的范围超过了方圆二十里之地,整片区域旌旗招展,人声鼎沸。

李徽于大军抵达的第二日召开了全军都尉以上将领的会议。光是参加会议的大小将领和军中官员便达到了一千五百多人。

此次会议一则是明确下一步的进攻计划,对进攻中山的行动进行战前的动员。更重要的一项便是对之前邺城和信都两场战斗的综合总结以及进行嘉奖。

会议开始,苻朗宣读了朝廷圣旨,宣布了李徽被封唐王的消息。虽然此事在军中早已流传开来,但是正式的宣读公布还是第一次。众将士欢呼雀跃,纷纷道贺。

接下来,便是长长的任命嘉奖名单。此番北伐功勋之臣的重要任命李徽已经通过谢琰全部上报朝廷。司马德宗全部同意,没有任何的反对。旨意早在数日前便已经送达。

周澈此番领军攻信都,阻敌血战,立有大功。被正式任命为青州刺史,卫将军之职,加北海郡侯。李荣破滑台诸郡有功,任兖州刺史,兼任淮南历阳庐江三郡太守,征北大将军,淮南郡侯。苻朗及时押运粮草物资抵达,并在恢复关东占领之地的秩序和安排上居功至伟,任冀州刺史,封郡侯,兼唐国长史,余职如故。荀康后勤调度有功,镇守后方稳定徐州,加郡侯,遥领并州刺史。朱龄石任前军都督,镇北大将军,邺城太守。封县侯。朱超石任左将军,琅琊太守,封县侯。郑子龙加后将军,县侯之爵,任冀州都督府都督,东府军水军都督。谢玩任东平郡守,武卫将军……周澈之子周毅加鹰扬将军,任东府军北军都督府副都督,北海郡丞,加县侯之爵。

除此之外,蒋胜等一干军中数百将领均有晋升,两百多名都尉晋升将军,三十多名将领从五品晋升四品三品武职。授爵六十余人。

这些官职的任命其实朝廷根本无决定之权,因为青徐所辖郡县之外,冀兖诸州数十郡皆为李徽此次北伐占据之地。并州虽未攻克,但也只是荀康遥领而已。其他占领的地方都是东府军攻克之地,其官职自当李徽任命。朝廷不过是走个过场。即便朝廷反对,也是无效。没有人能够将手伸到东府军所据之地。

倒是那些虚职爵位需要朝廷认可,但这些其实并不重要。

会议气氛热烈,此番大规模的论功行赏,让东府军将领们精神振奋。正所谓‘年轻的将士们渴望军功’,此言不差。许多人参军,正是要杀敌立功,建功立业之外也为自已谋得上升的通道。他们需要打仗,需要立功。东府军这些年来参与的战事不多,只是在不断的训练和扩大规模之中提升职位,实在是有些过于缓慢。怎比得过一场大战下来,攻城略地之后,便会有大量的军功和占领地的大量职务,供给他们晋升。所以,无论古今,军队晋升途径最快的方式还是打仗。

除了与会将领的嘉奖,东府军低级军官的晋升还将进行。将会有一大批作战勇猛的士兵晋升为队正都尉等低级军官之职,开启他们人生的新篇章。这也将激励更多的将士们在作战之中更加的勇敢作战,奋勇争先。

嘉奖之后,便是军事动员。李徽对全体将士做了当前局势的分析以及战前的作战动员。

李徽言道:“数月时间,我东府军将士发挥了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顶着极寒天气完成了对邺城及其周边的收复。迄今为止,我们收复了兖州冀州乃至青州的十九郡之地,地方千里。所辖百姓多达四百万。这是极大的成功。这都是东府军将士们用血肉换来的成果。我们的将士吃了很多的苦,经受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牺牲,但是我们成功了。我们诞生了众多的英雄,诞生了铁军这样的英模军队,锻炼了将士们的意志品质,丰富了作战经验。经过过去这几个月的作战,我相信我东府军将士们得到了升华,无论作战技能和意志品质,都已提升到了新的境界。本人感到颇为自豪和骄傲。”

众将纷纷点头,确实,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极为激烈的作战中能够取得胜利,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次信心和能力的提升。经受住了考验,便会对整个东府军产生一次质的提升。

“……但是,我必须告诉诸位,我们的征途还没有结束。关东东南之地只是一小片地方,我们还不值得沾沾自喜。因为更为强大的敌人就在面前。根据情报侦查,过去三个月,魏国兵马正不断的集结于中山。初步估计,人数在十五万之众,已然比我东府军的数量还多。那魏国之主拓跋珪显然是决意要和我们死战一决胜负。诸位,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对手。那拓跋珪绝非泛泛之辈,也是一方雄主。其手下兵马的战斗力,我想参加过邺城之战和信都之战的诸位都亲眼所见,不可小觑。信都英雄谷墓园和邺城英烈园的数万将士的墓碑便是明证。”

众人纷纷点头议论纷纷,关于魏军的强大,这一点已成共识。交手的将士们印象更深。无论是邺城之战对方视死如归的冲锋,还是信都之战对方疯狂的攻城,至今想起依旧令人心有余悸。

“……但尽管敌人强大,我们也要去面对他们。东府军向来不会因为敌人强大而退缩,因为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此次北伐,不仅是收复大晋故土之责,也不仅是让关东百姓解倒悬之苦。我们的使命,是要终止这个纷乱的世道,让天下得以太平。若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便永远处在危险之中,我们的儿女便依旧要在这乱世之中煎熬,随时有殒命之忧,不能安安稳稳的渡过他们的一生。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我们每一个活在这个时代之人的悲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想,在座的诸位以及我李徽本人,便要承担这个责任,终止这个混乱的局面,要开万世之太平。如果我们退缩,或许我们可以苟安终老,但我们的下一代必定要付出血的代价。这一代要流的血,付出的代价,会在下一代的身上付出。我们不能将这个代价让我们的下一代承担。所以,我们必须不断的向前,不断的击败一个又一个敌人。鉴于此,我宣布,北伐第二阶段即刻开始。就在今日今时,就在此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