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代晋 > 第一五三九章 惊喜(二合一)

第一五三九章 惊喜(二合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白天的,李郎可不要乱来。待晚间自当侍奉。”谢道韫嗔道。

李徽笑道:“大半天的怎么了?小别胜新婚,人之常情。”

谢道韫道:“虽则如此,也要注意观瞻。外人不知,你身边人也知晓。”

李徽泄了气,苦笑道:“你说的都对。”

谢道韫微笑道:“我可不是训斥你,而是你如今不同以往,自然要注意这些事情,免造不必要的非议。你说是不是?我的郎君?”

李徽道:“多谢教诲。”

两人来到堂上,沏上茶水之后对坐而饮。李徽问了一些徐州家里的事情,谢道韫一一回答。本来此番谢道韫是告知了张彤云等人的,问她们愿不愿意一起前来。但张彤云表示一大家子需要照顾,无法前往庆贺,让谢道韫代表她向李徽道贺。张彤云不能来,阿珠和青宁自然更不能来,谢道韫身份超然,和李徽并无夫妻之名,反倒不受拘束。

两人谈谈说说,话题到了收复关东之事上。谢道韫道:“李郎如今收复了关东之地,声望高隆,颇得民心。我听闻京城上下无不赞颂,人人遵从。此番北伐,可谓是破局之策。当初许多人担忧,如今证明李郎远见卓识,魄力非凡。但不知李郎下一步作何打算?”

李徽道:“北伐并未结束,下一步自然是收复关中。不过,目前不宜操之过急。军队需要休整,关东之地还需巩固,此刻急于行动,我恐贪多嚼不烂,反而落得不美。目前的局势,夺取关中之地困难重重,即便勉强攻入关中,关中四战之地,各方势力围困之地,必受极大牵制。以目前我东府军的兵力,恐难两全。所以,这件事还需斟酌。”

谢道韫点头道:“那我就放心了。攻入关中或许容易,但守住关中需要大量的兵马。可能会是一个泥淖。如果有人乘机对徐州发难,到那时恐怕还得放弃关中。确实不宜操之过急。”

李徽笑道:“阿姐什么时候读了兵书战略了?颇有见地啊。”

谢道韫抿嘴笑道:“我懂什么?我只是和你闲聊罢了。这逐鹿天下的事情,我可没什么好的建议。只是希望李郎能够一步一个脚印,不让他人有可乘之机。”

李徽道:“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谢道韫道:“来中山之前,瑗度来徐州看我,他说,最近朝廷正在讨论一件事。听说,刘裕上奏朝廷,说要趁着李郎破关东之威,让朝廷下旨,督促李郎率军直取关中,以完成大晋收复失地之业。朝廷上下都认为,唯有李郎能够完成这项壮举。”

李徽一愣,皱眉道:“什么?有这回事?”

谢道韫点头道:“瑗度说的,自然不会是假。”

李徽道:“瑗度有何见解?”

谢道韫朱唇轻启,缓缓道:“瑗度认为,其中有诈。他认为东府军才收复关东,历经大战,兵力也有折损,将士受伤者众。此刻定需休整恢复。此时若继续西进攻关中,兵马疲惫,准备不足,恐遭败绩。关东攻关中的道路险峻,自古成功者寥寥。一旦行动,必艰苦卓绝,深陷其中,非一年半载难以成功。而如此一来,后方空虚,恐难两全。如果失败了,那更是前功尽弃。所以,他建议我转告李郎,要三思而行。”

李徽微微点头,皱眉沉吟思索。谢琰之言有理。这时候朝廷要自已收复关中的话,于理可原,于情不合。困难也正如谢琰所虑的那般,绝非好的时机。

但李徽想的是,这件事恐怕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此事是刘裕等人所提议的话,那便很容易引起自已的警惕。刘裕何等聪明之人,他岂能不知自已会因此而怀疑他有另外的图谋。但他为何还要这么做呢?其意图何在?明知会被自已怀疑他的动机,他依旧这么做,其中必有另外的目的,而非表面所见。

“郎君,若朝廷真的下旨要你攻关中,你当如何?”谢道韫问道。

李徽微笑道:“阿姐放心,朝廷岂会强迫于我?定需先征询我的意见。就算真正下旨命我西进,我又岂会不顾现状而行动。难道他们还会因此治我抗旨之罪不成?陛下没那么糊涂。我徐州早就军务自专,朝廷不会自讨没趣。”

谢道韫点头道:“说的也是。但他们这么做,岂非有些奇怪?李郎是否西进,朝廷无法左右,却又为何要争论此事?朝廷大可征询李郎的意见便知。不如李郎提前上奏朝廷,表明暂无西进之想,可断了朝廷之议,也免得朝廷下旨来,李郎不遵,惹人非议。”

李徽心中一动,忽然脑海里像是捕捉到了些什么。但一时之间又无头绪。沉吟半晌后,笑道:“罢了,这件事我之后和众人商议商议便是。阿姐不必担心此事,我自会解决。”

谢道韫微笑点头,说道:“确实,我也是瞎操心。”

李徽道:“也不是瞎操心,我知道你是为了我操心,我很高兴。阿姐此来中山,我很惊喜。阿姐既来,便盘桓几日。之后你我一起回淮阴,我们把大事办了。”

谢道韫脸上一红道:“什么大事?”

李徽道:“那日我信中不是说了么?这次说什么也得办了。阿姐莫非嫌弃唐王侧妃之位?”

谢道韫嗔道:“我若在乎名分,又怎会和你……和你生了儿子?我对此并无企图。”

李徽道:“那就是了,这次无论你怎么反对,婚事必须办了。为了弘儿归宗,也为了偿我之愿。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谢道韫红着脸嗔道:“强抢良家女子么?那怎是你堂堂王爷能做的事?”

李徽笑道:“哎?我还就是强抢了,怎地?”

……

当晚,李徽宴请张玄,谢道韫相陪在坐。

酒过三巡,李徽对张玄道:“玄之兄此番来的正好,我正欲回淮阴之后和你商议一事。如今关东已收复,需要巩固经营。我欲请陶定和玄之兄前来治理并州之地。陶定为刺史,玄之为别驾。你二人意气相投,交往笃厚,搭班于此,定能将并州治理的井然有序。不知玄之兄意下如何?”

张玄闻言想了想,摆手道:“多谢弘度厚爱,但恐我不能从命。”

李徽忙问道:“为何?若玄之兄不肯来并州,那么去幽州为刺史也成。”

张玄听出李徽的言外之意,似乎是认为自已嫌弃当别驾的官太小了,屈居陶定之下,所以不肯就职。

“弘度,我绝无他意。我只是不想再奔波辛劳了。你也知道,我向来淡泊,只想过些轻松的日子。每日诗酒相伴,游玩自娱,便已经很好了。况且我并无治理的才能,有自知之明。如今弘度收复关东,需要能吏治理州郡,那是干系重大之事。我徐州人才辈出,我便不掺和了。你的心意我领了,我也知道你的心思,多谢弘度,此事不提了。”

李徽听了这话,有些挠头。张玄确实是淡泊之人,自从来到徐州,不吵不闹,口碑甚好。也从不会因为是李徽内兄的身份而去讨要什么。他当了多年的吴兴太守,治理才能肯定是有的,只是可能真的不愿意辛劳。

“玄之兄,人生百年,当做些事情。玄之兄正值壮年,满腹才学,怎可辜负?这些年在徐州衙署做些事务性的事情,确实埋没了你。本想着让玄之兄能够放开手脚做事的。没想到玄之兄志不在此,让我倒是有些唏嘘。”李徽叹息道。

张玄摆手笑道:“不必如此,我并非不愿做些事情,只是不希望坏了你的大事罢了。我拿手的事情是什么,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你不必担心我。”

李徽点点头,正要端起酒盅喝酒,一旁的谢道韫忽然开口道:“李郎何不让玄之兄做他擅长之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