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零章 纵论(二合一)(2 / 2)
李徽为他斟了酒,做了个请说的手势。
张玄抱拳道:“弘度,道蕴小姐。我认为,礼乐之制的好处有如下几条。其一,便是道蕴小姐所言之构建秩序,增进稳定和谐,令社会稳定运行。礼记云: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此之为治理之要,上位者不可不知也。”
李徽点头,举杯一饮而尽。
“其二,于个人而言,礼乐可修德修身。礼以修身,乐以养心。弘度大力推崇儒法之道,难道不是希望天下人都遵儒法,既能为国家所用,又能成为谦逊知礼的君子么?尊礼之人,便受教化,不但于容貌行为言语之上不同于蛮夷之辈,更懂得辞让谦逊恭敬等美德。成为谦谦君子,道德楷模。故而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而乐可养心,中正之乐可平心境,抑暴躁,陶怡情操,扩人心胸。又譬如军中之乐,能令将士激进,勇武无畏。固有乐修内,礼修外之说。”
“其三,于治民之上,律法乃强制于外,乃以惩罚威慑为要。此为下策。礼乐教化于内,可防患于未然,乃是发乎于内,摒除作奸犯科之道,此乃教化之功,故可防微杜渐。比之律法惩责,则更胜一筹。教化有道德之功,乃令人有自我约束之心。比之外力迫之,更有效用。故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以且格。此乃王道之法也。如今弘度坐拥千里之地,千万之民,百族聚之,鱼龙混杂。若单以律法治之,恐耗尽人力物力,也未见有功。故礼乐之修,当可行也。”
李徽重重点头,深感自已所知甚少,心中颇为惭愧。
“其四。礼乃沟通天地,效法自然。天地万物,行之有道。阴阳黑白,尊卑生死,高低先后,乃自然之理。礼制乃效法自然之理,不悖天地,乃是自然之道的一部分。故礼法可行,乃是自然之理也。乐乃天人合一之道,自然万物,皆有乐律。道蕴小姐当知,乐器乃据自然之声而造,琴弦叮咚,可模流水,琵琶锵然,可拟风雷。故乐可通天地,令天人万物交感,让人理解天地之音。天人合一,乃最高境界也。以上,便是我所说的礼乐当行之益处也。”
张玄一口气说了这些话,微微有些激动和气喘。张玄本就是大晋名士,曾和谢玄齐名,并称‘二玄’。人品才学家世上都是一等一的人物。和那些装疯卖傻的假名士不同,张玄是有真才学的。但大晋这些年来发生的一切令他心灰意冷,逐渐沉寂。来徐州之后,更是淡泊于事,安静生活。他读了很多书,钻研了很多事情,也逐渐有了自已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变得更睿智通透。他并非不想为李徽出力,他只是更加认清了自已的能力,认清了局面而已。
今日能够畅谈他的心得,他自已也是颇为痛快。
谢道韫在旁轻轻鼓掌,笑道:“玄之兄所言鞭辟入里,可谓精髓所在。道蕴只知皮毛,所幸抛砖引玉,得玄之高论。真是让人赞叹不已。李郎,你觉得呢?”
李徽心情也很激动。这些年来,李徽确实没有仔细的系统的去了解和学习关于国家治理的问题。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忙于保全自已生存下来,发展徐州。和各方势力周旋争斗。为了增强力量而殚精竭虑。也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另一方面,李徽在这方面确实有所欠缺。
他不是万能的,他只是个穿越客。他所知道的东西其实也很有限。特别是治国理政这方面的事情,那是一种深层次的逻辑,是繁杂系统全面的制度和手段。李徽在后世也不是什么官员,根本没接触到这些。他只能根据当前的情况和自已积累的一些基本的常识来揣度此事,很多时候,并没有搞清楚里边的深层次逻辑。
今日是李徽第一次听人深层次的解释统治者的手段和逻辑。虽只是寥寥一段话,但已经让李徽茅塞顿开,窥见了一个新的天地。这怎不令李徽感到激动。
许多事,都知道应该这么做,但却不知其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解了内里的逻辑,便是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了。
当然,张玄所言有许多话是李徽并不能认同的。他对礼乐教化的目的便是为了便于统治。说白了,这是让天下人固守本位阶级,让他们遵循固定的规矩和地位,将他们训练成乖乖羊。伦理纲常这些东西中有很多的糟粕存在,君臣父子尊卑贵贱,这些名词在后世足够吐槽上热搜。但在这个时代,恰恰是禁锢思想维护统治的东西。
但李徽其实已经并不觉得突兀。他穿越十几年来,已经融入了这里,成了这里的一份子。他知道,这些手段是有效的。只是自已之前没考虑到这些,而今,自已已经不再是那个穿越来此惶恐不安的少年,而是冲冠一怒流血漂橹的位高权重者,更将有志成为结束乱局创造太平之世的人。那么自已便不得不面对这一切了。
适应这个时代的规则,利用规则,这一向是李徽穿越而来后给自已立下的信条。事实证明,这是有效的。自已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自已适应的很成功,利用的很成功。而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那些后世带来的思想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统治的手段既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那便只需拿来。自已会进行一些改良,而不是去否定他,弄出一套新的东西出来。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李徽忽然想起了那一年冬天,自已在钵池山上萼绿华的道观里和她喝茶赏梅的时候,萼绿华曾经跟自已说的那些话。
当时萼绿华说了一些帝王之道,御民之法。当时的自已还在内心里腹诽她居然给自已灌输这些糟粕的东西,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现在看来,她说的那些,恰恰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自已只是没有体会到这一层罢了。
如今自已面临的是广阔的天地,无数的人口。要统治好万民,完成社会的治理,那将是何等复杂的系统和工程,何等繁杂的体系。要谋万世太平,不是嘴巴说说而已,也不是大军攻城略地之后占领便罢。军政经济文化法律宗教族群民生制度等等一系列方面的事情都将接踵而来,没有一个强大的统治体系是无法维持的。否则,便是昙花一现分崩离析之局,天下太平也只是一句空话。
李徽暗暗告诫自已,自已必须要尽快的面对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的借口和理由去耽搁了。
“李郎,李郎,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谢道韫见李徽沉默不语,忙轻声呼唤道。
张玄见李徽神色,还以为李徽对自已说的这些不认同,心中恼怒了一般。不觉暗自叹了口气,有一种对牛弹琴的遗憾。
李徽惊醒过来,站起身来向张玄长鞠一礼,又向谢道韫长鞠一礼。
“二位今日所言,令我茅塞顿开。多谢二位有教于我,让我洞悉了一些道理。玄之兄所言字字珠玑,礼乐果然重要之极,乃不可或缺之事。天下纷乱,正是礼崩乐坏所至,我们当重塑礼乐之制,方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徽沉声道。
张玄笑了起来,连忙还礼道:“弘度不必客气,若对弘度有益,那便不虚此言矣。”
李徽笑道:“何止有益,令我醍醐灌顶。这样吧,我拟设礼乐官署,玄之兄任此署官长,专司此事,制定礼乐规制,推广施行。不知玄之兄意下如何?”
张玄尚未说话,谢道韫在旁笑道:“甚好,甚好。此乃玄之兄擅长之事,又对大事有益,何不为之?玄之兄,可大展手脚。”
张玄微微点头,起身向李徽长鞠道:“多谢主公,玄之敢不领命,必当全力为之,不负所托。”
李徽大笑上前,挽住张玄的手臂道:“来来来,咱们喝酒。你二位再跟我说说一些道理。礼乐之外,当还有许多其他的讲究,都跟我说说。”
张玄笑道:“有些事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我所知也有限。将来倒是可以请博学之士,荀大人墨林他们给你好好的讲讲。”
李徽笑道:“可行。不过先喝酒谈论,那些回头再说。”
当下三人喝酒谈论,直到初更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