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使命(1 / 2)
第745章使命
贾琏的身上带著皇帝的使命,那就是欧洲即将团结,贾琏必须去搞破坏。
换成一般的大臣,大概是很难让欧洲人信服,但贾琏不一样,他的信誉高。他说中央帝国要和平,那就一定是要和平。
这个就很神奇,贾琏还没来过欧洲,但是政坛的声誉却高的惊人。
尤其是英法两国的政坛对于贾琏非常的推崇,普鲁士的俾斯麦,对贾琏也高度的赞誉0
欧洲主流的观点,贾链是个诚信的人,是一个包容的政治家,即便合作对象出现反复,依旧愿意履行自己的诺言。
这个主要体现在奥斯曼土耳其之上,当初被欧洲人忽悠了,对中央帝国出现了疏远的行为,后来被沙俄一棒子打醒了。
当时英法选择了看戏,这让奥斯曼土耳其上下都认清楚了一个事实,大家信仰不同,又挨著欧洲,无论怎么努力示好,都不会被真正接纳。
关键是地缘,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缘决定了,他注定要被欧洲视作威胁,毕竟几百年前,真的打到了维也纳城下。
相比之下,中央帝国虽然强大,但其力量不出太平洋,最多就是要求把太平洋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两者之间距离遥远,无疑可以作为更优的盟友选择。
但怎么说呢,贾琏明显不会选择结盟的,而是明确的告诉了奥斯曼帕夏,可以友好合作,这个贾链可以做主,结盟需要皇帝允许。
奥斯曼帕夏只能感慨,中央帝国的皇帝陛下真是好运气,有贾琏这么一位出色的臣子,即便年龄八十岁了,依旧能为陛下驱使。
当然了,帕夏更多的是感慨贾琏的好身体,羡慕坏了。
双方就经济以及军事方面的合作,进行了一些友好的交流,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的协议。
主要还是奥斯曼土耳其需要中方贷款,采购一批设备,用于土耳其的工业发展。
奥斯曼自身的工业底子太薄弱了,贾链同意了向奥斯曼出售一批设备,用于奥斯曼自行生产步枪以及弹药。
不过贾链的好意明显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回头奥斯曼本地实权贵族们,还是选择从中央帝国采购军火。
典型的造不如买了!
这个协议可以理解为,相互贸易最惠国待遇。
当然还有一个事情贾琏拒绝了,那就是奥斯曼表示希望中方帮忙劝说东华解禁鸦片的贸易。
没想到吧?奥斯曼一度是欧洲乃至美洲最大的鸦片贩子。
以前美洲一家独大的时候,土耳其的鸦片生意做的飞起,现在两强并立,生意大不如前了。
贾链反过来劝奥斯曼帕夏,不要继续搞白奴贸易了,就算要做呢,也应该叫做婚姻介绍所。
东华等地的成年女性的缺口还是不小的,这个生意可以继续做下去的。
贾琏其实特别的无奈,最近几年移民的风潮又起来的,主要还是北方连续两年旱灾,朝廷虽然及时的救济,但是地方上的地主可没闲著,趁机大肆兼并土地,大批失地农民选择了自费移民。就是把家里的青壮年送出去,留下来怕被饿死了。赶上东华那边每年都在招工,国内的移民还是最受欢迎的,任何时候东华的主体民族必须是华族。
自打东扩之后,纳入了大量的白皮,这就导致人口结构出现了问题,只好继续从国内忽悠人过去。
还有一个事情,三年前朝廷出台了政策,停止了移民的补贴,东华方面的移民成本上升了。
这个事情呢,贾琏虽然知道,但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有的事情嘛,说穿了时机还不成熟。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李琬年龄大了,有心培养太子继位,所以才要让太子出手,整顿宗室和外戚,整顿吏治,树立威信。
李琬的运气不好,只有一个儿子活到了成年,自然是没得选的。
这位太子年幼的时候,那可真是遇见了不少风险,非常的神奇的都躲过去了。
与奥斯曼帝国的协议签署之后,贾琏又休息了数日,然后继续出发,下一站是马赛。
法国现在的政府是拿破仑三世,这位是个嘴炮强者,至少在军事方面是这样的。
普法战争中的表现,一言难尽。也导致他的政府倒台。
现在战争还没爆发,都德也没有机会写《最后一课》。
欧洲的政治家们对于贾琏的抵达,爆发出极大的热情。
这位在欧洲政治家的心目中就是一个传奇人物,无数在巴黎的外交人员,全都来到了马赛迎接贾琏的到来。
法国方面鉴于当初贾链执政期间对拿破仑的支持,态度也非常的热情,拿破仑三世亲自到马赛迎接,并且摆出了盛大的仪式。
从法国的角度看问题,中央帝国是一个不错的友好国家,两国之间没啥太大的矛盾,有著悠久的友谊基础,从路易十六就开始了。
法国在其工业化和电气化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帝国的不小支持,主要还是机器设备这些东西,没怎么设置障碍。
这帮助法国的工业规模快速的赶上了英国,当然了,如果能限制一下普鲁士就好了。
但怎么说呢,想想而已,中央帝国的外交政策,一贯都是不介入欧洲事务,甚至连非洲都不去。
欧洲人是无法理解这个逻辑的,凭啥不去欧洲殖民?
为啥不去,道理也很简单,贾琏希望欧洲打起来啊。
中央帝国的整个外交策略,一直都是埋头发展,坐看欧陆风云变换。有生意就做生意,没生意就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