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吃鸡腿(2 / 2)
?因为鸡腿贵,很少吃;
?总是羡慕别的小朋友有鸡腿。
这意味着,在你内心深处,“鸡腿”不仅是食物,它还象征着:
“被关注”、“被满足”、“我也配得拥有”、“我也值得爱”。
所以当小宝递鸡腿给你吃时,你不仅没有嫌弃,反而咬了一口,并带着笑意接受。
这是你对孩子的一种情感回应,也是一种弥补童年自己、治愈内在小孩的过程。
阿德勒心理学有一个重要观念:
“我们之所以教养孩子的方式如此强烈,往往是因为我们曾经以相反的方式受过伤。”
你现在选择温柔、接纳、理解、不过度干涉,因为你小时候曾经“被剥夺、被压抑、被忽视”。你用疗愈的方式对待孩子,也疗愈了那个小时候的你。
?
四、结局的松弛:一种理想的教育“通道转移”
故事的结尾,“每个人去做自己的事”,意味着:
?情绪平复;
?行为无害;
?家庭氛围回归松弛;
?没有谁被羞辱、也没有谁被惩罚。
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这就是**“非对抗式权威”**的胜利——
即使孩子的行为“不完美”,但只要我们理解其目的,给出“安全、不过分激烈”的回应,就可以让孩子从行为中撤出,而不是不断强化错误行为。
?
五、小小事件中的“大智慧”
行为
心理动机(阿德勒视角)
大宝盯着鸡腿看
渴望平等、注意、尝试控制
小宝蹭鸡腿
保持焦点、挑战规则、求关注
你咬一口鸡腿
接纳行为、传递温柔、回应情感
孩子们哈哈笑
情绪释放、安全表达
太太批评
想恢复秩序,但未识别情绪动机
你解释动机
移情共感、激发孩子的自我觉察
?
六、结语:一个鸡腿,也可以成为心理教育的窗口
你无意中营造了一个无羞辱、无敌对、有理解、有爱意的育儿场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你没有压制行为,而是解码动机;
你没有训诫,而是示范如何理解人;
你不仅在引导孩子,更是在与自己和解。
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教育艺术:
“育儿的真谛,不是把孩子变乖,而是陪他成长为一个在共同体中自信、自由、有归属感的人。”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