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文聘献策(1 / 2)
诸葛亮九擒九纵并最后收降草原大汗轲比能的消息,犹如一记惊雷在各方势力间炸响!这一壮举,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天下人都对诸葛亮的智谋与威名有了更深的敬畏。
彼时,诸葛亮的大军遵循太上皇的指令,如钢铁洪流般浩浩荡荡地南下,直逼荆州。
荆州守将士匡,乃士壹之子、士燮的侄子,此刻正站在荆州的城楼上,望着远方隐隐可见的大汉军旗,心中满是无奈与彷徨。
他深知,自己绝非丞相诸葛亮的对手,而东吴如今大势已去,宛如风中残烛,迟早会被大汉这头雄狮彻底吞并。
在这般绝境之下,士匡长叹一声,下令打开城门,主动向诸葛亮投降。荆州其他的郡县见此情形,也纷纷效仿,如多米诺骨牌一般,递上降表,诸葛亮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迅速平定了整个荆州。
诸葛亮深知,荆州虽定,但东吴的根基尚未彻底拔除。于是,他精心安排军师法邈和程武,以及杨嚣二将统领麾下兵马镇守荆州,自己则亲率大军继续南下,意欲相助太上皇田英和大都督司马懿攻取孙权的老巢夷洲岛。
再说说魏延这边,这位久经沙场的猛将,按照太上皇的安排,率领麾下兵马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往僰道城。
当他终于抵达僰道城,站在江边,望着那停泊在江面上的庞大战船队伍时,不禁瞪大了双眼,心中满是震惊。他打了一辈子的仗,大大小小的战役经历了无数,却从未见过如此规模宏大的战船队伍。
只见那江面上,楼船巍峨耸立,足足有十艘之多。楼船,向来是作为指挥舰使用,其船体高大雄伟,上面架起了好几层高楼,宛如一座移动的水上城堡。
船上装载着大量的士卒,他们身着整齐的铠甲,英姿飒爽;还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武器,有威力巨大的投石车,还有那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诸葛连弩。
更令人惊叹的是,楼船的两侧船身,在丞相诸葛亮的精心安排下,用厚厚的生牛皮蒙了起来,犹如给楼船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能够有效地抵御敌军箭石的攻击。
再瞧那斗舰,数量多达六百艘。斗舰虽不如楼船那般高大,但也是中型主力战船中的佼佼者。
船身上,一般在甲板上建有一层船舱,为士卒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作战空间。斗舰的两侧船身设有垛墙,士卒们可以躲在其后,从容地发射箭矢。
当敌军的箭矢如雨点般射来时,士卒们只需轻轻蹲下,紧紧贴在垛墙后,便能巧妙地避免伤亡,继续与敌人周旋。
还有那三千艘艨艟,宛如一群凶猛的水上怪兽。艨艟是一种装甲舰,船身同样蒙着生牛皮,防御力极强。
它常用于冲击敌方战船,以其迅猛的速度和强大的冲击力,给敌人以致命一击。艨艟的两侧开有孔洞,弓箭手们可以从孔洞中探出身来,向敌人射击。
船上还支起一张大帆布,有风时,借助风力,船只如离弦之箭般飞驰;无风时,士卒们也可以齐心协力划桨前行,丝毫不影响行军速度。
走舸更是多达一万艘,它们如同敏捷的水上精灵。走舸是一种行进速度快的轻型战船,船上只有十几名士卒,他们身兼数职,既负责划桨,让船只快速前行,又负责战斗,随时准备向敌人发起攻击。
走舸主要用于对敌军进行骚扰性作战,利用其机动灵活的优势,在敌人的阵营中穿梭自如,进行游击战,让敌人防不胜防。
魏延和关统统领着麾下十万人马,依次登上了战船。魏延和关统同在一艘楼船上,以便随时商议对策,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魏延之子魏昌和魏荣二将则率领麾下的兵马登上了另外一艘楼船,两兄弟相互照应,有商有量,在紧张的战前氛围中,倒也自得其乐。
魏延深知此次作战物资的重要性,他果断下令,将丞相诸葛亮屯积在僰道城的战略物资,包括堆积如山的粮草、琳琅满目的军械、威力巨大的投石车、一块块坚硬的石块、装满火油的陶罐、精巧的诸葛连弩、锋利的弩箭和无数的箭矢等物资,全部搬上战船。
一切准备就绪后,魏延站在船头,望着那浩浩荡荡的船队,心中豪情万丈,他大手一挥,下令开船。船队如一条巨龙,沿着长江河道向下游的建业城缓缓驶去。
一路上,船队畅通无阻,长江的波涛在船底翻滚,仿佛在为这支雄师劲旅奏响激昂的战歌。
经过长途跋涉,船队终于抵达了大都督司马懿所在地。所有战船靠岸后,早已得到消息的探马,立即飞奔着报告给大都督司马懿。
此时,燕王曹宇早已亲率副将曹爽、夏侯玄、曹范和庞会及十万兵马来到长江岸边,与司马懿的大军兵合一处。
由于后方无战事,燕王曹宇又从后方征调了五万兵马,与自己的五万人马合在一起,合计十万兵马前来助战。
而文聘和满宠也从后方征调了六万兵马,补足了自己之前的损失,两人兵力合计达到了二十万人马。一时间,长江岸边旌旗蔽日,人喊马嘶,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