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建业城议事(1 / 2)
司马懿与曹宇率领着魏军铁骑,如黑色的洪流般朝着凌封和陈修的败军席卷而去。马蹄声声,似战鼓擂动,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弥漫在空气中,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当他们追至一处战略要地时,却遭遇了吴军两万断后人马的顽强抵抗。这两万吴军,宛如一道坚固的堤坝,横亘在魏军前进的道路上。
他们凭借着事先修筑好的工事,严阵以待,箭矢如雨点般从工事中射出,带着呼啸的风声,射向魏军。魏军虽士气高昂,但在这密集的箭雨下,也不得不暂时放缓进攻的脚步。
与此同时,文聘和满宠各自率领的魏军,如灵动的猎豹,从左右侧翼包抄而上,将这两万吴军团团包围。包围圈逐渐缩小,吴军的压力与日俱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两位吴军校尉望着四周如铁桶般的魏军,心中明白大势已去。他们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无奈与不甘,最终率领着麾下士卒,纷纷跪地投降。
文聘和满宠望着这一片投降的吴军,心中并无多少喜悦。他们深知,战争尚未结束,前方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待着自己。
于是,他们留下部分人马,严密看守这些降兵,以防生变,随后率领其余人马,马不停蹄地尾随着司马懿和曹宇的队伍,继续追击凌封和陈修。
追击一段距离后,又遇到了两万断后的吴军,经过激战,其中一万人马,选择了与魏军死战到底。
他们在工事中奋勇抵抗,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耳欲聋。但终究寡不敌众,在魏军的猛烈攻击下,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另外一万人,趁着夜色与混乱,如鬼魅般从暗道中悄悄地逃走了。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引来魏军的追击。
当司马懿等人马找到暗道口时,只见最后逃走的吴军用巨大的石块将暗道口封锁得严严实实。石块堆积如山,仿佛在诉说着吴军的决绝与无奈。
司马懿目光冷峻,下令军士们迅速将石块搬开。军士们齐心协力,喊着号子,一点点地将石块挪开。待暗道口被清理出来后,司马懿派出一队精锐探马,沿着暗道去探察吴军的去向。
探马们小心翼翼地沿着暗道前行,黑暗中,他们的脚步声格外清晰。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终于弄清楚了吴军大队人马已经逃往建业城方向。探马们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马不停蹄地返回,向司马懿汇报。
此时,截断吴军退路的魏延和关统二将,也率领着麾下兵马匆匆赶来,与司马懿的大军会合。
当他们得知吴军从暗道已经逃往建业城后,顿时气得破口大骂。
魏延涨红了脸,怒目圆睁,大声吼道:“合着我们白白守候了这么久,竟然连败逃的吴军影子都没见到,真是岂有此理!”关统也在一旁咬牙切齿,满脸的不甘。
司马懿见状,连忙安抚二将。他深知,在这紧张的战局中,保持军心的稳定至关重要。
待二将情绪稍微平复后,司马懿下令魏延和关统率领麾下的十万兵马登上停泊在江边的战船,司马懿与他们约好,在建安郡的侯官港口会面。到时全军再登上战船,向对面的夷洲岛发起总攻。
魏延和关统心里明白,孙权凭借夷洲岛远离大陆的特点,妄图用战船保护夷洲岛,因此水战在所难免。而战船就是水战胜利的保障,责任重大。
大都督司马懿将保护战船的任务交给自己,这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两人拱手答应后,便率领着麾下的人马向江边的战船疾奔而去。
战船在江边一字排开,桅杆林立,旗帜飘扬。魏延和关统率领着士卒们登上战船,船帆升起,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如离弦之箭般驶向东海。进入东海后,他们沿着海岸线下行,直奔夷洲岛而去。
司马懿望着远去的战船队伍,心中思索着接下来的战局。他见大军经过连日大战后疲惫不堪,士卒们脸上满是倦意,于是立即下令就地安营扎寨。
士卒们开始忙碌起来,搭建帐篷,埋锅造饭。司马懿规定休整三日,让士卒们有足够的时间恢复体力。
三日后,辰时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司马懿一声令下,大军拔营起寨,兵发建业城。
此时,建业城内的气氛却异常紧张。守城的将领是孙权的堂弟镇北将军孙韶和副将陆抗、朱异,他们麾下有十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