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969章 西蜀行台

第969章 西蜀行台(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至于说李严曾经从蜀国叛至大魏,按照曹睿的理论,这都是乱世才会出现的事情。在一个稳定的大魏之中,没有这些人首鼠两端的任何空间。他们只会是忠臣,他们必须是忠臣。

而且李严的官署就设在成都,有姜维在成都任刺史,曹睿可以不必担心任何意外。

“李卿平身吧。”曹睿伸出右手向上虚扶一下,开口问道:“朕对李卿无比信任,故而以你来任此职。你为大魏民部尚书,天下牧民之事你都知晓。你做了这个西蜀行台尚书令又将如何行政?”

李严毫不犹豫的答道:“禀陛下,臣已有了方略。”

“其一,西蜀与吴地不同。吴地广阔而多江河且无坚城,大魏以水军纵横可以不必烦忧。蜀地不同,多山少水关隘甚丰,臣就任后当令益州、巴州二州拆毁诸多关隘,整修栈道,使蜀地与关中、陇右之间畅通无阻,不复昔日阻隔!”

曹睿带着赞许点了点头:“是该这样,皆是大魏之地,本该畅行无阻,关隘阻隔又有何用?护关中之散关、护汉中之阳平关、护梓潼之葭萌关当留,有此三关足矣。余下在乱时及大魏与蜀国相争之时设立的武兴关、阳安关、白水关、剑阁、白帝城诸关皆应一体裁撤。”

“李卿这个意见说的好。”

“是徐枢密拆剑阁在前,臣不过拾人牙慧。”李严此时也显得几分谦逊:“其二,臣将在西蜀兴修水利、整修道路,开垦田地,为驻军设屯田,待来日形势稳定之后,再涉及税赋一事。”

“蜀地多年穷兵黩武,耗费民力甚巨。当下对于蜀地来说,去除战事已是好事。减赋应稍待蜀地整顿之后再论,其间或许三年,或许五年,臣认为不当急迫。”

曹睿点头:“恢复民生,你在蜀地多年,就按你的想法做吧。只是若做不好,朕可还是要治你罪的。”

“臣明白。”李严继续开口:“第三件事,臣以为当于西蜀多设铜官!益州和宁州两州多铜矿,臣以为当将此二州之铜官纳入管辖,请将作监派匠人来蜀地指导,再增设一将作大匠。并请朝廷在巴州之江州城设一铸钱所,由朝廷派人监察督造。”

“臣已言毕。”

曹睿微微颔首:“这也是朕想要嘱咐你的事情,你做的不错,将此事也一并想到了。你还是心细的,益州、宁州有铜,巴州无铜但沿江,可以与大魏其他州郡水运沟通,设在江州城颇为妥当。”

“诸卿,朝廷治理天下,着手之处无非官吏、军队、钱粮三处。得了蜀地之后,大魏上下铜钱恢复的速度会更加快了。”

徐庶此时拱手插话:“陛下,既然西蜀行台已设,是不是该如灭吴时故事一般,在此三州各自设下将军统领军队,以镇压不臣?”

曹睿想了几瞬:“枢密可有人选?朕以为不宜将大将留在蜀地,可稍微提拔一二。”

徐庶拱手道:“回禀陛下,臣已有三个人选。”

“将军蒲忠久随毌丘仲恭于交州,此番又随毌丘仲恭在南中屡屡胜战,臣建议以蒲忠为护宁州将军。”

“除了蒲忠,可令将军典满、将军李基二人在益州、巴州为任。”

曹睿颔首:“就这么办吧,三个人选都是妥当的。”

“伯约,”曹睿看向姜维:“你回成都令人告知刘禅,明日午时朕在成都北门之处等着他开城向朕投降!”(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