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召荣耀 > 第969章 空棺哀歌

第969章 空棺哀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距离清明还有七天。

一夜之间,刺史府内外素缟高悬,招魂幡随风猎猎,纸钱像雪片似的飘遍全城。

“襄王箭创崩裂,药石罔效,于二月廿六日卯时三刻,薨于府寝——”

一百二十骑玄衣力士,腰系麻绳,手持白幡,三十人一队,连夜从四方城门分别涌出,每过五十里便换马,话音落处,城郭、乡亭、津渡,凡有义军旗号之地,同时擂起战鼓,声沉如咽。

天还未亮,冀州城内的百姓便已自发披麻,跪在街沿,哭声极为压抑,他们似是不敢惊扰“亡灵”,更怕惊扰那位刚刚失师的少年主公。

刺史府正堂,黑漆漆的棺椁停于中央,四十九盏长明灯排成七星,项瞻麻衣散发,背手立在棺侧,面前是半尺厚的“遗表”。

他垂目盯着棺椁,眸里血丝比灯焰还红,却一滴泪也看不见。

棺内是空的。

知晓此事的,除了项瞻和燕朔,只有六人:赫连齐、赫连良平、何文俊、林如英,以及亲手钉棺的张峰和赫连良卿。

原因无二,张峰和赫连良卿就在城内,一个性子使然,一个日常照顾项谨起居,瞒不住。

而另外四人,要是不告诉他们真相,他们就极有可能违抗军令回来奔丧。

为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项瞻早已命人通知了他们,而此时棺椁前,不明真相的林如锦早已梨花带雨,身边的何以清和何以宁,小小的身子全部覆盖麻衣之内,更是哭得让人心焦。

“有客到——”

堂外再度响起一声拉着长音的呼喊,项瞻与正在烧纸钱的赫连良卿对视一眼,出门迎客。

……

七日后,清明当天,出殡。

雨丝如针,缝住了冀州城上空的天幕,全城百姓跪伏在长街两侧,哀嚎震天。

城东义冢,棺椁下葬,新土未干,纸钱贴地不起,像一层冻住的雪。

项瞻麻衣散发,手里提着一小坛梨花白,伫立在石碑前,碑面上无名无姓,只刻有一个斗大的「义」字,朱砂字迹在雨水的冲刷下,红的似血。

项瞻撕开坛口泥封,将酒倒在石碑上,眼看酒水混着“血水”渗入泥地,赫连良卿、张峰、柳磬、林如锦、秦光、楚江等玄衣十将军,齐齐跪倒在地,其身后的一千名玄衣力士,则同时扬起白幡。

“恭送——襄王——”

尾音拖得极长,像钝刀割木,割得人心发颤。

襄王“入土”第三日,冀州城头白幡尽撤,城门启闭如常,仿佛那一场震动三州的丧仪,不过春梦一场。

只有东市口新贴的一张布告,墨迹未干:

「冀州、豫州、雍州等处府衙,钦奉主公讳项瞻谕令,晓谕两河、三关、郡县、镇堡军民人等知悉:

襄王新丧,举城悲恸,然敌军倘敢犯境,大军自当御之,尔等各安其业,无得惊扰,倘有谣言煽惑、乘乱为盗者,一经察觉,定按军律,族坐不赦。

自即日起,义军更名“项家军”,专以“护境安民”为务,凡我旌旗所至,不掠一民,不戮无辜,不取粒米分文,敢有违令者,无论官兵,许百姓扭送军前,立斩以徇。

去岁兵荒,田畴失耕,今发库银一百五十万两,平价籴粜,以平市价,其种不足者,官给贷之,秋成还仓,不取利息,荒废之田,凡无地契,任人垦种,三年之内,不起丁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