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43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天火焚身:符纸燃处痈发高热,

第43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天火焚身:符纸燃处痈发高热,(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适应症

白虎汤主要适用于阳明气分热盛证,典型表现为:

-高热:体温常达39℃以上,身热如焚,皮肤灼热;

-大汗:汗出量多且热不退,因热邪逼迫津液外泄;

-烦渴:口渴明显,喜饮冷水,饮后仍不解渴,伴心烦不安,由热邪伤津、扰心所致;

-脉洪大:脉象洪大有力,如波涛汹涌,为阳明气分热盛的典型脉象。

临床中,只要符合上述病机,多种疾病均可加减使用,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发热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疾病,以及丹毒、痈疽肿毒等皮肤病伴有局部红肿热痛、发热者。

此时,张仲景从药柜深处取出一个小巧的锦盒,打开后,一颗通体金黄、裹着金箔的药丸静静躺在其中,正是安宫牛黄丸。他取来少许温水,将药丸研成细末,又示意我撬开患者的牙关,小心翼翼地将药末点在其舌上。不过片刻,原本躁动不安的患者渐渐平静下来,呼吸虽仍粗重,却已不复先前的急促。

汤药熬成时,色泽清亮如琥珀。张仲景亲自持勺,一勺勺喂入患者口中。第一碗药下肚,患者额头便渗出细密的汗珠;第二碗喂完,赤红的面色已褪去些许;待第三碗药尽,原本滚烫的肌肤竟透出几分凉意,左臂上的痈肿也肉眼可见地消下去一圈,紫黑色渐渐转为暗红。

此时,窗外的风雨已停,月光重新洒满医庐。张仲景收拾案几,无意间将先前燃尽的符纸灰烬扫入一旁的空茶盏中,又随手添了些温水。令人惊奇的是,那原本灰黑的符灰入水后,竟化作一汪清澈的甘浆,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他示意妇人取来喂给患者,不过一口入喉,患者原本紧锁的眉头便舒展开来,口中喃喃道:“凉……好凉……”

我正惊叹于这奇景,忽觉案上的烛火莫名摇曳起来,明明灭灭间,烛影竟在对面的白墙上映出两个模糊的字迹,细看之下,正是“退热”二字。张仲景望着那烛影,神色平静如常,只淡淡道:“热邪已退,痈毒自散,此乃药力所至,不必惊异。”

次日清晨,患者已能自行坐起,左臂的痈肿消去大半,高热尽退,只是还有些乏力。张仲景又开了几剂清热解毒、益气生津的汤药,嘱咐其按时服用。不出三日,那令人生畏的痈疽便彻底消散,患者也已能如常行走。

事后,我向张仲景请教:“先生,那符纸火星为何能致此重症?安宫牛黄丸与白虎汤合用,又为何能立竿见影?”他抚须笑道:“符纸本身无害人之力,然其燃时,火星携燥烈之气,恰逢此人素体阳盛,又逢春燥当令,内外相引,热毒骤发于肌肤,侵入营血,故成此症。白虎汤清阳明气分之热,加人参以益气生津,固护正气;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直击热入心包之弊。二药合用,一攻一护,一清一醒,故能速效。至于符灰化浆,烛影显字,不过是气机调和、邪去正安之际的偶然之象,医者当究其根本,不可为表象所惑。”

我闻言茅塞顿开,望着医庐外初升的朝阳,心中对“辨证施治”四字有了更深的领悟。原来医道之中,无论病症何等离奇,只要紧扣病机,用药精准,便能如张仲景这般,于看似诡异的表象中找到破解之法,这或许便是中医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真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