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这个影帝不务正业 > 第866章 同行业的反应

第866章 同行业的反应(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火星救援》的拍摄进入了最紧张的关键阶段,大量的绿幕独角戏和特效配合拍摄,需要他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还有外景戏也要在中旬开始拍摄。而且,国庆节将至,他的日程表上还排着两场朋友的婚礼,两场婚礼任何一场都无法缺席。

一场是大东子与“奶茶妹妹”章则天在澳洲大堡礁举办的盛大婚礼,这才是最折腾的。作为重要的商业伙伴和私人朋友,杨简和柳亦妃不能缺席。

另一场,自然就是备受瞩目的娱乐圈婚礼——黄达岸和杨天宝在魔都举办的AH婚礼。他们作为同校的师弟师妹,对方还有恩于自家小少妇,以及对方两口子亲自上门送请柬的重视,杨简和柳亦妃也要到场祝贺。

还有,北电在10月17号还要举行65周年校庆,王晋松在好几个月以前就叮嘱两人别缺席,这又得耽误一天时间。

《寄生虫》会在11月份开机,这都是事情啊。

而且这次的阅兵过后,统子的抽奖商城出现了几个杨简没看过的电影剧本和电视剧本,其中有两部杨简很想要,一部叫做《731》,一部叫做《金陵照相馆》。于是他连技能点都没加,把这段时间积累的声望值全部抽光了,这才抽到了《金陵照相馆》的剧本。

杨简看了剧本,确实非常符合他的心意,所以还想要找合适的时间把这个剧本拍出来。

虽说《731》的剧本没抽到,不过也不着急,积攒一下声望再抽,反正剧本就在那里,早晚会抽到的。

于是,在短暂平息了“偷票房”风波后,杨简迅速将工作重心转回《火星救援》的拍摄完工作当中,抓紧时间赶拍进度,以便能安心地抽出时间。

摄影棚内,依旧是那片无尽的绿幕,但杨简已然切换回掌控全场的大导演与“宇航员马克”的状态,继续着他的“火星求生”之旅。外面的风风雨雨,商业的博弈算计,暂时都被隔绝在外。

对他而言,与安乐影业的交锋,只是一个小插曲,不值得他分散更多的精力。

官方处理结果与安乐影业的公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华语影视圈,引发了截然不同、暗流涌动的各方反应。

BJ,华艺兄弟总部董事长办公室。王重骏和王重垒两兄弟相对而坐,大小王哥俩的右手上各夹着一只雪茄,气氛莫名。

“嘿,杨简这次下手真够狠的。”王重垒猛地吸了一口雪茄吐出烟雾,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酸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就因为这点‘票房操作’,直接掀桌子封杀!他以为他是谁?行业警察吗?”

王重垒的脸色看不出喜乐,他比弟弟小王想得更深:“江智强这次是栽了,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舆论一边倒,官方也明确表态支持公平竞争,我们以前那些……‘习惯性操作’,以后得加倍小心了。”他想到了华艺曾经与周星池在《西游降魔篇》分红上的纠纷,虽然当时凭借合同细节赢了官司,却在业内失了口碑,此刻想来更觉惕然。

王重骏的脸色看不出太多喜怒,他比弟弟想得更深,缓缓说道:“江智强这次跌了个大跟头,但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舆论一边倒,官方也明确表态支持公平竞争,还快马加鞭地推进《电影产业促进法》。我们以前那些……‘习惯性操作’,以后得加倍小心了,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操作了。”他顿了顿,补充道:“杨简这一手,看似霸道,实则站在了‘维护市场公平’的道德制高点上。我们不能轻易给人留下把柄。”华艺最近正面临不小的压力,股价一直在下跌,这时候出现任何负面风波都可能进一步冲击资本市场和投资人对公司的信心。

之前进行增资扩股,引进阿里、藤讯等资本,股价一度有小幅度回涨,没想到最近又踏马的跌回去了。

王重垒不自觉地提高声调:“听说上头真要动真格的了!很多以前大家心照不宣的操作,以后恐怕风险极大!杨简这是要砸不少人的饭碗啊!”他内心确实有一丝担忧,华艺是上市公司,有时候为了拉高股价,票房注水和一些“财务技巧”华艺不是没搞过,只是可能更隐蔽,或者通过更复杂的项目运作来达成类似目的。“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话不假。估计暗地里骂杨简的人不少。”

但王重骏看得更远:“骂归骂,但大势似乎要变了。以后恐怕真得更多凭真本事、好内容吃饭了。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影响也不会太大。”

王重骏为什么会这么说?

2009年,成功登陆创业板后,华艺兄弟开始了它从银幕向“地产商”的转型。

王重骏当时曾表示“华艺一定不能只做电影”。但这一战略真正清晰化并公开提出,是在去年华艺成立20周年庆典上,王重骏正式提出了“去电影单一化”的战略,他的本意是保持电影业务核心地位的同时,寻求多元发展、打通产业链、减轻电影业务的业绩贡献压力。

其实华艺兄弟选择“去电影化”并非偶然,大小王在资本市场尝到甜头以后,去电影化的想法更加坚决。

电影投资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波动性的特点。大小王和华艺管理层预判到影视制作业务存在高波动性和产能瓶颈,即便是好莱坞巨头年发行量亦不超过25部,他们希望借助多元化业务平抑业绩波动,避免一旦内容产业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那么公司收入就陷入困境。

而且电影制作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大。大小王希望通过发展实景娱乐,如电影小镇、文化城、主题乐园,以及互联网娱乐,如游戏、粉丝经济等业务,打造类似“迪士尼”的IP驱动全产业链模式,获得更持续的收入和更高的资本市场估值。2013年并购银汉科技后,游戏业务一度成为华艺重要的利润来源,这让大小王看到了去电影化并不会给华艺带来多大影响,甚至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是正面积极的影响。

随着天眼影业、光线、博纳、万达影视等竞争对手的崛起,以及互联网公司进入影视行业,华艺在电影市场的份额受到极大的挤压。同时,华艺也面临核心艺人,如周讯、黄达岸、范李二彬和优秀制片人陈国富等人流失的问题。

“去电影化”也是华艺应对这些挑战的一种方式。

当然,最核心的驱动还是大小王在资本市场赚到了大钱、快钱,他们希望利用资本优势,通过投资并购来快速进入新领域,驱动增长,并希望通过投资获利。

实施“去电影化”战略初期,确实为华艺兄弟带来了一些积极变化。

通过出售部分所投资资产,华艺获得了大量投资收益,这在短期内平滑了业绩波动,弥补了某些时期影视主业的低迷。

而华艺兄弟也的确形成了“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三大业务板块。游戏业务在今年上半年甚至毛利超过影视业务,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华艺陆续签约和开工了多个电影小镇、文化城项目,试图将电影IP落地。

互联网娱乐方面,收购了像卖座网这样的在线票务网站,并继续布局明星IP,华艺准备高溢价收购东阳浩瀚和东阳美拉两家公司,试图抓住正在兴起的“粉丝经济”。

所以王重骏对于《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颁布并不太担心,反正华艺的去电影化是成功的。

电影业务都是不是最盈利的业务板块了,哪些小动作搞不搞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了,所以还担心什么?

然而,大小王和整个华艺管理层估计都没去考虑过“去电影化”的战略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

华艺去电影化的一大负面影响,是他们的电影核心优势削弱,市场份额下滑,这是最直接的代价。

资源精力向其他业务倾斜,导致电影业务逐渐被边缘化。华艺的电影发行份额从2012年、2013年的10%-12.5%,暴跌至2014年的2%,排名第八,截止到今年9月份,进一步降至4.5%,跌出了行业前三甚至前五,丧失了电影行业的御三家的地位。

实际上前世华艺兄弟在今年年底的几次高溢价收购债未来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为商誉减值埋雷。

为绑定明星和导演,华艺兄弟高溢价收购了成立仅一天的东阳浩瀚,以及资产为负的东阳美拉。这些收购伴随着高额的业绩对赌,不仅被市场质疑是“高价购IP”或“向明星和导演输送利益”,也积累了巨大的商誉。后期当这些标的业绩不达预期或市场环境变化时,就导致了大规模的商誉减值,严重拖累华艺兄弟净利润。

杨简这个挂壁可是知道华艺未来走势的,他们在实景娱乐投入巨大但是回报不佳。

有分析指出目前国内超半数的实景娱乐项目尚处于亏损状态。华艺启动的那些实景娱乐项目还会面临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以及华艺选择的地理位置偏远,这就会遇到客流不及预期等问题,亏损是必然的。

去电影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导致华艺兄弟战略重心分散,资源未能集中用于强化最核心的电影内容创作。加之核心创作人才的流失或独立,导致华艺兄弟后续高质量电影IP的持续产出能力减弱,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当其他公司推出爆款电影时,华艺却显得乏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