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天青之道法自然 > 第22章 汝州故人

第22章 汝州故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回书说那旁越得了龟厌一句:

“二叔自处便是!”

却高兴不起来。

怎的还不高兴了,如此这般便可大展拳脚,使出手段来除掉医者中掺杂的细作。有什么不好的?

抓人容易,杀人也容易。然,且有那“事不毕人不断”之说。这事没完没了,这人麽,便也是个薪火不断。

想解决人,你得先判断了“事”在哪。

说简单点,这也就跟和人打架一样。人要打你肚皮,你却只护了头一样。

此番旁越判断这帮人来此,且不是搜罗些个童贯等人的罪状殿上弹劾。

弹劾童贯?基本没什么鸟用。

首先一条,童贯不是朝廷的官。不在御史台管辖范围之内。

其次,童贯也不是什么党。

而且,这会儿两党四派,谁动童贯谁缺心眼。因为你但凡有这么点心思,其他党团便会联合童贯,究竟是鹿死谁手,且的另说,到时候很有可能鹿没打到,人先没了。

那?这事?是奔着蔡京去的?

扳倒蔡京?能干这事也够缺心眼的。因为这蔡京已经躺在地上了,不用扳。而且,倒的很彻底,那叫一撸到底啊!实在是一个无官可贬。大不了再回杭州,蹲在道观门口买票去。

本身这事是童贯做头引荐蔡京面圣。圣准下,那蔡京才能参与赈疫。扳不倒童贯就想动那蔡京?这有点本末倒置了。

那,这帮人的费事吧啦的作这狗尿苔干嘛?

不好说来,还是那句话,“事不毕人不断”。咱们还的怪回头来,先看“事”在哪里。

现在抓到的,是皇城司和御史台的人。但是,你能保证此番动心思的就只这两拨人?

宫城坎位,可还有崇恩宫颐养天年的皇嫂呢。

蔡京?童贯?小角色尔!

如此摆在旁越面前的,也是一个扑朔迷离。

那位说了,还用费那事?抓过来审问一下不是什么都弄能明白了?

审?这话说的好!

是,酷刑之下人什么都说。记住,也是“什么”都会说的。

且记住这个“什么”,绝对能让你误入歧途。

酷刑拷问是个好办法,也是有效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

就现在法制如此健全,科技如此发达的社会,为什么还有“预审”,这个古老的司法行当存在麽?

预审,不仅仅是个司法程序,也不是什么事都能审的明白。

你问的是“事”,但是,审的对象却是“人”。

也就是,这件“事”必须有“人”来说。

而接受审问的这个人,也未必知道这个事。

可能你审的这个人,就只知道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

不该知道,自然也不会知道。你就是把他打死了也没鸟用。

即便是说了,也很有可能把你引入歧途。

没准,让你抓到的这个人本身就是个诱饵。或者就是个让你觉得,已经拿到胜算关键的烟雾弹。

千万不要小看人的智慧。

而事情一旦发生,断不会如同写小说一般逻辑思维严密思路清楚。

而且,大多数事情一旦发生,就会变得没什么逻辑可言的。

审问,更多的是收集可采信的证据,去综合分析和判断事件的发展。

还原真相?你想多了,你还不如去看几集《走近科学》,至少还能让你条理清楚些。

而且,就判断而言,目前还不能用科技彻底取代。

现在所谓的“大数据”、“AI技术”只不过是供你参考的信息多一些罢了。

现在的旁越所处,还没有什么“大数据”、“AI技术”。只能更加的头疼。

怎的?

他所面对的,也是目前所有做预审的警官们,所头疼的事情——审同行。

而且,昨日抓得那两个亲事、巡按,是不是个探路石、诱饵、烟雾弹?谁也不能去做一个清晰的判断。

如是中招,将那众医者囚禁看押,逐层分辨而求的稳妥。

但这事且是比那贪点军资,昧些钱粮罪过大些。

怎的如此说?

众医者为宋正平所感召聚于姑苏城下抗疫,此为大义之举。

你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把人给看押了,逐个按了审问?

到时候就知道什么叫做“民心可用”“众怒难犯”也。

别说皇帝保不住你,就是满天神佛都不愿意搭理你。

别人下的先手,以大义大善为形,天下苍生为势,令友不可置疑,令敌不可擅动,那小风可就不是一般的凉了。

那就这样干看着?

对,还有一句好听的,叫做“静观其变”。

说白了,就是干看着没招。

按照现在法律解释,现下尚是处于犯罪心理准备状态,还没有进入犯罪实际预备阶段,活动活动心眼并不违反法律。法律惩罚的是违法者的行为,而不是心理。

人就活动活动心眼,你横不能把人给拉过来毙喽。

所以,在没有产生违法行为,并且造成危害之前,法律也拿他也没辙。

而且,人还占有道德制高点,怀疑不得,说不得。

但旁越,此时能百分之百的断定,这老医者定是带着“事”来的。

且在这旁越蹲在龟厌身边挠头之时,却见那济行禅师领着一班弟子回到营地。

便赶紧起身行礼道:

“大和尚辛苦。”

济行禅师赶紧还礼道了声:

“施主慈悲。”

龟厌亦是赶紧烫了茶盏,望那和尚叫了一声“来!”

喊罢倒是一个尴尬。怎的,没茶叶。

于是乎,便想起汝州之时,于那济尘禅师八风不动禅房中喝的那寡淡,于此时倒是应景。

便捡了旁边麻包中升麻的叶子丢在茶盏中,着铁壶中的热水冲了,道:

“权且如此吧。”

说罢便递与济行和尚。旁越看了那盏只漂了一根叶的茶,倒是个皱眉,道:

“此茶倒是少见。”

济行禅师看了那茶,又看那龟厌,面露欣喜了道:

“天元鉴真,一叶禅茶?”

龟厌一边忙活着给那孙伯亮、顾成两个人倒茶,一边道:

“汝州讨得济尘禅师的茶喝,如今便借花献佛。”

说着,那心下便想起八风不动禅房中,与那宋粲厮打了抢那供果,着实的一个快哉。

顾成手快,赶紧接过那铁壶与那孙伯亮分茶。

济行禅师听罢龟厌所说,高喧一声佛号道:

“阿弥陀佛……”念完便是个无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