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泰国之始(2 / 2)
于是双方于阿瑜陀耶北郊之金石山立石结盟,名曰:「阿瑜之盟」
条约主旨如下:高棉正式承认大泰王国为主权国家;罗涡、素攀、华富里三府及其港道永久归属泰国;克拉地峡之高棉旧属飞地归泰,芭提雅东侧仍由高棉管辖;泰国归还除重罪者外之高棉俘虏,允其步行返国;双方互市通航,隔年互派佛使、商使一次,以联谊好。
使团辞去之夜,苏摩黛维对段婆娑跋低声言道:「往昔,我等亦曾西征泰地,如今归途狼狈。然世代更迭,唯愿新主勿欺老国,让我等得养残年于湄公古塔间。」
段婆娑跋默然,不语,只命人赐予行装与马匹。
数日后,高棉使团自华富里南门启程。俘虏阇耶跋摩王子与女军将因陀黛维,亦着高棉朝服,默默步出城墙,远望北方不语。
阿迪查拉目送他们背影,只叹一声:「五百年帝国,至此而终也。」
雨过天青,华富里的城楼尚存血迹,而王宫石廊之中,段婆娑跋正独自跪坐于佛塔前,手捧一封密封良久的蜡书。这是她临离大理国时,国师慕容复亲授之物,命她「待时机成熟,泰国建国之日始可开启」。
今,阿瑜陀耶之役已定,高棉和约亦签,湄南河流域归一统,诸王环立,正是此刻。
她深吸一口气,取火熔蜡,展开信笺,淡墨字迹龙蛇飞动,落款「大理国南顾院机密使慕容复谨书」。
信中写道:「婆娑跋启:
汝观今日之泰国,合诸部之力,成一统之势,诚本座所布大棋之收子。然此子非止于地界之争,更关乎海路之局也。
今明国已立南海道航政,据有交趾富国岛为海外商政节度所,通占婆、琉球、倭国,将成南洋通中枢。泰地若欲自立不堕蛮貊,当速筑曼谷城于湄南入海口,设港关、造船坞、驻市舶司,使其对通洋之商船为南洋门户。此城一立,富贵三世不绝。
然更深之谋,婆跋须慎记:泰国对外,不可言与大理有丝毫属辅关系,尤不可与高棉、占婆等旧国言我国事。更须切记,蒲甘王室已亡,实已入我大理版图,今尚未公诸于世,若外泄一字,则南方大乱。
汝回国后,当请芒迦罗立曼谷为副都,并遣使至富国岛,设「泰明互市监」。此局既成,南洋商脉可由我控,蛮国之主亦可化为棋子。
——此机密也,慎之慎之。」
段婆娑跋念毕信中之语,缓缓抬眸,望向殿中列坐的几位诸王:
芒迦罗,面色铁青,低声道:「原来我们立国之路,竟已入旁人掌中?」
阿迪查拉则面露震撼:「蒲甘……竟早已亡于大理?那你们扶老携幼远征,只是趁虚而入罢了?」
帕銮沉声说:「我们原以为是走向独立,原来是走入一张无形的大网。」
高僧帕拉·维帕坎轻诵佛号,合掌低言:「是也非也。棋局既成,亦可为我所用。只要不坠我国之志,谁是主谁是臣,未可知也。」
段婆娑跋却平静道:「国师之谋,诚然千里之外。但我等若能借此局而得富国、得港口、得名份,何妨一时装愚?曼谷若成,天下诸国将从海上来朝,谁还记得我们背后是谁?」
众人默然,良久。
芒迦罗终于开口:「就依国师之策——修曼谷、通富国,静观明国与高棉交锋之局。我等只需养民积财,将来若明国式微,谁说这南洋霸主,不是我大泰?」
当夜,段婆娑跋带着慕容密信乘船北返大理,而芒迦罗下令于湄南出海口勘定地形,命名新都为「曼谷那空」,意即「天之港」。
南洋风起,从富国岛一路吹来,掀开一个新时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