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芳明1128 > 第970章 玄武湖畔

第970章 玄武湖畔(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金陵城外,玄武湖波光粼粼,秋风送来阵阵桂香。西岸的金陵大学与南岸的明华大学耸立于湖畔,青砖建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若两座知识的灯塔。从课堂的激辩到实验室的火花,从食堂的笑语到操场的汗水,金陵大学与明华大学的师生们在科学与实用的新教育体系中,编织着明国工业革命的未来。

玄武湖西岸,金陵大学的校门刚刚打开,三三两两的学生踏着石板路走进校园。徐月娥裹着一件素色棉袍,手里捧着一卷《本草纲目》,脚步匆匆地往生物馆赶去。她是明州中学正榜第四名,如今已是金陵大学医科的二年级生,每日清晨都要先去实验室帮忙整理标本。

「徐师姐,今日要去后山采药么?”同窗花金斗(花荣之子)骑着一匹青鬃马,从她身边经过,笑着招呼。

徐月娥点点头:「嗯,李教授说后山的野菊开了,要去采些做标本。”她顿了顿,又道:「对了,汤思退说今日要去神机营找李营长,你们要不要一道?”

花金斗摇头:「我还要去文学院听天子讲《齐民要术》,改日吧。”

清晨六时,金陵大学的知新阁钟声响起,唤醒了西岸的学子。教学楼内,数学教授王士元一袭长袍,站在讲堂黑板前,粉笔飞舞,勾勒出一组微积分曲线图。讲堂内,百余名学生埋头记笔记,座中既有新式教育的明州中学毕业生,也有转型的旧秀才如王纶。王士元声音洪亮:「曲线下的面积,代表铁路的运力积累。尔等若能解此,便可助金陵-苏州铁路规划。」

隔壁讲堂,兼任生物学教授的天子方敏正在讲解耐盐稻米的杂交原理。她身着素雅青衫,手持一株稻穗,娓娓道来:「此稻耐盐三成,可增上海沿海垦荒产量。尔等需学会观察基因变异,方能助农桑兴盛。」学生们围着实验桌,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切片,笔记本上满是草图与数据。

阮良坐在前排,提问:「若用化学肥料辅助,是否可再增产?」方敏微笑:「好问题。此事可与石化实验室联系,试制氮肥。」

方敏手中又拿着一株新鲜的草药,向台下的学生们讲解药性。她身着素色褙子,发髻简单地挽起,唇角含笑,目光温和却透着睿智。

「此物名为‘黄精’,性平味甘,可补气养阴,但需注意,若与‘藜芦’同服,则会相克。”她的声音清亮,台下的学生们听得专注,有人低头疾书,有人微微皱眉思索。

下课铃响,学生们纷纷起身行礼,方敏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课堂,忽然在角落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她的配王,正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她轻步走过去,淡淡道:「王教授,下课了。”

王士元一惊,忙收起纸笔,笑道:「方教授,今日讲得极好。”

方敏挑眉:「你又在研究什么算学?”

王士元眨眨眼:「不过是算算明年的粮食产量,顺便验证一下你的‘最优解’理论。”

两人相视一笑,携手走出讲堂。

教学楼外,财政学课堂的学生在操场模拟贸易谈判,分组扮演明州海商与泉州胡商,争论南海原油的价格与运量。教师点评:「算学与谈判并重,方能让明国商船遍布四海。」

玄武湖南岸,明华大学的工学院实验室里,蒸汽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汤思退站在一旁,眉头紧锁,盯着面前的蒸汽机。这台机器是他父亲「争气侯」汤铁牛和舟山工匠们的心血结晶,如今已经能稳定输出百匹马力,但要让它真正应用于船舶和车辆,仍需不断改进。

「叶兄,活塞的密封性还是不够。”他转头对身旁的叶承灏道,「我父亲说,可能需要更好的合金材料。”

叶承灏点头:「我已经让谢芷兰去库房取新制的铜合金了,应该很快就能送来。”

汤思退叹了口气:「这东西比想象中难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