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一〇二二章 蜀宋明务(1 / 2)
成都行在,蜀中暑热未褪。晨钟甫落,锦官城外朝阳洒落宫墙,映得丹树金红。殿阁之内,万籁俱寂,惟见朝臣静候君命。
今日朝会,旨在议阅岳飞自江陵上呈的密奏与火器试制成果。该奏由御前亲兵连夜自三峡舟运而来,附图二十有八、样枪三支、试爆结果录与军工法式一册。传言称,此番不仅火药纯度突破,甚至实现「高炉鼓风」冶铁,功效超蜀中百年传法。
太监护忠甫唱:「荆湖北路安抚使岳飞奏报——新军火器工艺大成,请朝廷查核定制!」
群臣闻之哗然。
宰执班首,张浚上前两步,昂然奏道:「臣张浚参拜陛下!岳太尉此奏,事关军国重器,臣已先阅副本,愿代为启奏。」
赵构端坐龙榻,神情未定,道:「卿请奏来。」
张浚展开密奏,朗声读道:「臣岳飞,率岳家军驻守江陵,近得长子岳云自明占东海地归来,携带炼药、冶铁之新法,合兵器监陈规之技,试炼火药七百余次,终得定方。药性稳、威可裂木,克服潮湿之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群臣,继续道:「又依明法筑高炉,引风鼓吹,以矿冶铁,得纯铁成材,铸枪千支,火龙二百。试战于荆北,击退伪齐游骑。」
殿中已有窃窃私语。张浚提高声音:「今军中士卒欢呼,盼朝廷立编新军、准其军制、拨予资粮,以备北伐。臣不敢专擅,故上奏以请命。」
他一语落地,殿中震动。张浚昂首道:「陛下,岳太尉不仅军功赫赫,此番更以实效破难题。若不立法定制,则器成而无军、术出而无用,岂不空费?」
右丞相秦桧阴笑不语,缓缓出列道:「臣有一问,所谓'岳云自明国归',其人年未及弱冠,何能识高炉鼓风、熟黑火精方?难不成,真是方梦华亲授?」
殿中气氛一冷,守旧派暗自点头。
秦桧继续道:「方梦华何许人也?惑乱天下之妖女也!其立国于江东,倡女工读、毁君臣伦、以妖法造器,如今我朝子弟竟受其技?陛下若授编火器之权,岂非认其为师?」
张浚沉声道:「秦相此言差矣!岳云虽少,然亲历明金淮北之战,阅明军所遗火器法式,自非妄学。明人之器,我可取其法、守我道统。陛下若拒绝其技,则汉中、江陵将再陷铁火之围!」
秦桧冷笑道:「守我道统者,不应求于妖匪。昔孔圣人曰'非其人之器,不可用也'。今之火器之术,滥觞妖国,岂不为不祥?」
左正言范同怒斥:「夫技者,道也。隋唐之制,胡人输马术,唐太宗纳之而平突厥。今我宋器逊于敌,尚谈'不祥'?难道要让三关再陷?」
太学博士冯援亦拱手曰:「臣愿为证!岳家所铸新火器,较前者炸膛率减八成,破垒可及三十步。军士自愿试操,无一人退缩。若非器成,仙人关岂能固?汉阳岂能守?」
赵构静默片刻,低声问张俊:「卿曾督铸火器,可验此说是否真?」
张俊踏前,掏出火药样品一包,献于御前:「臣即试验之。此药干裂细末、硝分八成以上,与旧式相比,可用而不炸。若朝廷允其制式,半年内可铸枪万支。」
殿中一阵低语,秦桧骤然言道:「臣仍请慎议。高炉、药术、军工,皆为神器,不可轻授一人之手。岳飞若独掌江陵、兵器、互市,则上威制朝,下联明匪,万一异心——」
他语未毕,张浚厉声道:「若岳鹏举异心,则不救仙人关,不守江陵!今朝堂可安坐,皆赖江陵拒敌。若要召他回京问罪,臣张浚愿与其同罪!」
赵构微蹙双眉,目视秦桧,又扫视殿堂群臣。
左仆射李若谷缓缓出列,道:「陛下可折中而行。今火器之制,乃关国运,不可废;然亦不可使岳飞专之。臣请立火器都监司于成都,设监使三人,由兵部、工部、军中共议,并由岳云、陈规、冯援共为技官,分署于江陵、汉中、三峡各地。」
赵构拈须,沉吟良久,道:「可也。」
他顿首言道:「著立'火器都监司'于成都,下辖三署。命陈规为都监使、岳云为副监、冯援为典技,督冶炼铁、火药、铸器之务。其制式、法令,由中书门下会议审定,毋得擅改。仍令兵部存底、兵司按数拨用,不得流民间。」
又道:「岳飞忠义可嘉,其子孝谨,朕甚慰之。准其奏请,拨银五万贯、铁千石、硝硫万斤,以充试造之用。另敕户部,督荆襄之士绅出粟,若违者以国难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