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一〇二二章 蜀宋明务(2 / 2)
朝堂一震,张浚领诸实事派拜曰:「陛下圣裁,社稷有望矣!」
成都行在大朝会方散,然御前诸臣未散,张浚、秦桧、李若谷、张俊、范同、冯援等仍留东阁偏殿。殿内檀香袅袅,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岳飞次奏紧急递至,言及江陵新立火器署尚未完工,岳云与陈规等人已开始试制「蒸汽鼓风炉」与「链条火车车模」,拟通铁路于蜀中平原、引蒸汽马车与拖拉之器,助农工二用。
此言一出,满座惊骇。
赵构手持岳飞奏报,纸上有岳云手绘之机构图与比例模型,工笔精细,线条流畅,其上清晰绘有「单缸立式蒸汽鼓风机」、「轨道型链条车」、「蒸汽灌田泵」等图式。末附一语,笔锋遒劲:「若能立国器,自当转守为攻。」
「诸公以为如何?」赵构沉声问道,指尖轻叩御案。
张俊率先起身,拱手道:「陛下,臣张俊亲验火器,其子岳云不仅识药识铁,尚识机关水力。若真可如所言,造出能行车之蒸器,则蜀中稻田千里、天府之地可百倍其产。兵农并兴,非妄语也。」
他话音未落,范同已迫不及待地补充:「臣曾观明人绘册《蒸车图说》,似与岳云图说略同。今方梦华治江东,闻已造'动轮机船'。金人亦已于幽燕间铺'燕大铁路',传以煤火驱泵,抽白洋淀之水治河患。我蜀宋若仍以人力畚土、畜车输粮,何以争?」
秦桧冷笑一声,重重拂袖,袖中暗香浮动。「争?争之何用!」他声音陡然提高,「我宋非其物力,非其人力,非其器术。今之蒸气、动轮、铁路,皆异端妖法,倘若盲从,不啻引狼入室!」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刀:「自古农乃立国之本,今竟欲以机械代耕?倘农夫弃锄而用火车、妇人不纺而机器代织,天下生民何所养?此等妖术,误国坏伦!岳云受明人教化日久,其心未必不移!」
守旧派士人齐声附议,声浪几乎掀翻殿顶:「女工入厂、蒸车上路,礼崩乐坏也!」
「农夫无田耕,必为盗也!」
「铁路者,直通妖国之路也!」
张浚闻之,怒目圆睁,一掌拍在案上,茶盏应声而碎。「荒谬!」他声如洪钟,「礼义乃人心之用,而器物为天下之利。此二者岂可混为一谈?若不济兵农之利,则仙人关之血,江陵之火,皆为白流!」
冯援冷静补充,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臣亲阅《岳云造机小记》,其初机器不过以锅煮水、鼓风于炉,使铸铁可日产五百斤,较原先炉法快四倍。今乃谋以此力带车行于铁轨,平地行百里于日内。此物若成,不仅军运可济,农田可灌,兵粮可运。蜀地东接三峡、南通黔桂,若路通则兵通,若兵通则国固!」
赵构闻言,默然良久。忽举奏报中之一页,展开一张「金国铁路图」,上书记载详尽:「燕大铁路南起大名,北接燕京,延六百余里,以牛为轮、以炭驱泵,初成运兵八百、转粮万石。」
他声音低沉如闷雷滚动:「若连金人都可弃旧从新,我大宋岂能安于小农?若今日不学明火、明器、明路,来日兵临城下,谁可抗之?」
张浚、张俊齐声跪道,额头触地:「臣请命,即日设立'机器总署',专责蒸汽试验、铁路勘设、农械图式,设于成都东郊。」
赵构拂袖起身,明黄龙袍在烛光下熠熠生辉。他走向窗前,望向雨后初晴的锦官城,远处市井喧嚣隐约可闻。「朕命下:即立机器总署,由陈规为署长、岳云为副署、冯援为总技佐,召三峡、荆襄之匠来蜀。拨库银五十万贯、铁千石、煤炭万担,于成都与郫县间试建轨道,造其车轮,试行蒸汽。五年之内,欲见轮行之声、龙车之影!」
他猛然转身,目光如电:「若有人以'妖术'为名阻之,以贻战祸者,朕必罪其失国之罪!」
诸臣俯首山呼万岁,声震殿宇。惟秦桧神情冷峻,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袖中折纸未展,密信上书墨迹未干:「明火入蜀,天命将移,宋室无日矣。」
是夜,成都行在百姓听闻「岳云助其父造成火器」、「朝廷设监监造」、「陈规成兵器官」之报,无不交口称赞。坊间童谣曰:
火龙出江陵,鼓风铸寒钢;
岳家子弟勇,纸枪胜铜墙;
蜀道虽难行,火器照朝堂!
但在东市一隅,士绅王氏府中灯火通明,一封密函正悄然送往襄阳:「火器已起,江陵坚不可下。请大金天兵速决南楚,莫待明宋联手为患。」
蜀宋新器方成,风云却已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