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一一二五章 李代桃僵(1 / 2)
秋风吹过菲沙河谷,带来的不是丰收的喜悦,而是日益沉重的焦虑和蠢蠢欲动的躁动。启门寨内,人心如同即将沸腾的水,表面之下已是滚滚气泡。
李天佑亲自去看了场上的收成。灰白的土壤,稀稀拉拉的麦穗,穗小粒瘪,瘦弱得可怜。总计不过一千八百亩田,扣除种子、仓储损耗,能填饱三千三百多张嘴的粮食根本是杯水车薪。
自从赵小七事件将「上游有金矿」这个公开的秘密彻底捅破,黄金的诱惑就像野草般在每个人心中疯长。加之秋收的结果毫不意外地令人沮丧,歉收的阴影和黄金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危险的混合物。
寨中人群里的议论声,终于压不住了。
「要不是咱们被困在这鸟不拉屎的海角,怎会过这种日子?」
「上游野人的所谓熊灵圣泉才是真正的宝地!听说那里金疙瘩满地,拿来换甲换刀,比死守这点麦田强十倍!」
「小七哥一枪打死的那个甲士,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土人再强,也敌不过咱们的火器!」
「和约?跟那些杀人不眨眼的土人讲什么和约?」
「他们占着金矿,用狗头金换我们的刀枪来打我们!」
「当初就不该签那劳什子地契!直接打上去,金矿是我们的,土地也是我们的!」
「李司令太软了!要是国公爷(王大虎)在,早带我们杀过去了!」
类似的议论在营地的各个角落蔓延,不满和贪婪的情绪不断发酵,已渐有哗变的迹象。几个胆大的刺头甚至开始私下串联,磨刀霍霍,准备自行其是。
民心浮动,逐渐变成压抑不住的躁动。有人白日里扛锄子,夜里却在寨墙边密谈;有人甚至打着猎的名义,偷偷窥伺上游水路。
李天佑心中越发沉重。这里不是他的封地,他只是代管!封疆大计本是王大虎的事,可如今王大虎远航南下,遥遥无期。
李天佑坐在加国公行辕里,感觉自己是坐在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焦头烂额,寝食难安。粮食短缺需要调配,疫情后的恢复需要安抚,而最要命的是这股汹涌的主战浪潮。当初与努克萨克签订贸易和地契协议,他是主要促成者之一。如今若要撕毁和约,主动开战,这干系太大!万一战事不利,或者即便胜了却损失惨重,他如何向远行的王大虎交代?如何向金陵国会交代?他本就偏向稳重的性格,此刻更是左右为难,优柔寡断。
偏偏这份和约,还是他当初亲手促成。那时他以为仁义可保安宁,如今却成为众口一词的「绊脚石」。
夜里他坐在营帐里,盯着油灯下的文书,只觉得自己像被架在火山口上烤:若违和约,等于亲手撕毁自己的信义,将来如何在同僚与移民心中立威?若守和约,眼下粮荒、狗头金诱惑,再加上民变临头,启门寨很可能先乱于内部。
李天佑心里清楚,努克萨克已非昔日「一轮齐射」可灭的土人部落。他们有「野文」协同,有胸甲、钢矛,有无数崇山峻岭藏身,还在熊灵圣泉附近集结着大批战俘改编的勇士。一旦开战,绝非短兵相接的简单胜负,而是无止境的流血。
「大虎啊大虎,你怎么偏在这时不在……」他长叹一声,额上冷汗渗出。
韩景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这位悍将本就对土人缺乏敬畏,对李天佑的犹豫颇不以为然。他深知,必须有一个足够分量的「借口」,才能打破僵局,既能顺了民意夺取金矿,又能让李天佑在道义上不至于太过被动。
韩景泽心里不是不懂李天佑的顾虑。但他看得更透:这里的人心已经浮动,粮荒和金矿的诱惑夹在一起,不找个出口,寨子迟早要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