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一一三七章 托尔特克(1 / 2)
舰队泊于阿托亚克河口,波澜微动,映照着远处苍郁的高地。王大虎特选二十余名军纪严整的北冥海军士卒,令其披胸甲、佩长刀,又携数名通事与书记官,组成先锋登岸队伍。周蒙花手持笔录,紧随其后,目光敏锐如鹰,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记之细节。
奇努克通事指向那片隆起之地,语带敬畏:「彼处便是托尔特克之地。古昔之时,其城邦犹如神造,石墙高耸直入云霄,宫阙金饰耀目生辉。惜近年来渐趋衰微,荣光不复往昔。然其民犹自称为火之裔,视己为大地主宰。」
王大虎立于船首,闻言心神微震。自离峡湾以来,所见不过是散落部落,村寨零落,而今将直面传闻中「文明遗民」,或可印证《拓殖要略》所载北俱芦洲之古史秘辛。
舰队择一处平缓海湾靠岸。岸旁残存石砌断墙,藤蔓纠缠其间,仍可窥旧日规模之宏大。正观望间,一列人自林间小径稳步而出——他们身着棉麻短衣,额涂赭红矿彩,手持木杖,行列整肃,自有法度。
石砌码头上,早有托尔特克人等候。其身披彩羽大氅,手执矛盾,见大明舰船旌旗严整、阵列森然,却未显敌意。为首是一名高大祭司,头戴羽冠,面涂红白纹彩,胸前悬挂玉石金饰,举手投足间如有神附。他扬臂诵歌,声如洪钟,似在祈告天地。
通事低声传译:「彼言:‘天之神、海之神,今降黑鲸之族,当敬之。’」
王大虎心知舰队庞然巨影,使土人视若神兽,于是整衣上前,依礼作答。虽言语有隔,然气度从容,自有威仪。
一名年老长者步出人群,姿仪庄重,自报名为奥萨·伊卡,乃此地遗民长老。通事转译其言:「彼知尔等为北方所来‘神鱼之人’,愿以玉米、可可易尔铁器。」
随后又一贵族迈步而出,身披豹皮,自称萨卡图拉城贵人雅沙卡·特尔,语调洪亮,神情倨傲。他以古老商言夹杂奇努克通事之转译,勉强可通数语。通事再译:「彼云:‘此地为神祇守护之城,金字塔乃太阳升降之座。外来者若献礼,则可于祭坛之下,立约受证。’」
王大虎早有预备,命人呈上精铁所铸之锅铲、织锦与玻璃珠串。托尔特克人见铁器光泽凛冽,纷纷低呼称奇,祭司以手抚之,连称「天火之骨」。
雅沙卡·特尔目光灼灼,显是对铁器极为垂涎,却仍强持身份之尊。祭司则洒玉米粉于地,挥动香草枝条,示意外来者可入城中。
众人沿石砌大道鱼贯而行,但见道旁百姓伏地跪拜,鼓乐喧天,彩羽缭乱。远望高台巍峨,金字塔阶直逼苍穹,气象肃穆,令人心生凛然。
王大虎暗自称奇——此地之民不仅农作有法,更植可可之类珍物,显然早已超越渔猎部落之阶。
周蒙花低声提醒:「虽显衰败,然遗存规制,确曾有城邦之象。若如《拓殖要略》所记,北俱芦洲与上古华夏相通,此处或正是关键所在。」
王大虎沉吟片刻,命人取铁锅、布匹数件,郑重递交长老奥萨。奥萨·伊卡双手承接,仰天发出长吟,继而率众伏地,似将此物视若神赐。
「此行终见‘旧邦遗民’。」王大虎掩不住心潮起伏,回望舰队与士卒,深知此步一迈,必为大明探索北俱芦洲开辟新章。
周蒙花振笔疾书于册:「萨卡图拉城,户约万余,街铺石版,屋舍层列,民服绚烂,器用多金玉。敬神极严,政出祭司。非北地诸部可比,实为文明之邦。」
王大虎默然思索,眺望祭坛,心道:「若此邦果有历算天象之识,则可与大明互鉴共参。然其重祭祀而轻耕战,恐难长久。交往之道,慎之为上。」
鼓声雷动,螺号长鸣,萨卡图拉金字塔于烈日之下熠熠生辉,四方人潮匍匐,目光皆汇于高坛之上。
当夜,营火跃动,托尔特克遗民与大明士卒比肩而坐,互换食饮、歌声起落。星垂平野,两种文明初逢于历史的交错口,脉络悄然重叠。
翌日清晨,王大虎随长老奥萨·伊卡深入聚落。周蒙花与亲兵数人紧随其后。
眼前并非荒芜村落,而是荒凉与秩序交织之异景:林间时有巨石基础隐现,苔藓藤蔓覆其表面。沿石径再行,忽见高台豁然现身——虽已倾頽,石阶层叠,犹指苍天,气势撼人。
奥萨·伊卡以杖指台,语带虔敬,通事传意:「此乃‘太阳阶’,昔为吾族圣殿。先祖于此祭火祈雨,敬奉羽蛇神。每至春秋,万民来集,长老咏唱,火涌霄汉。」
王大虎仰观巨构,心下震撼。石材硕大,砌工精密,纵历风霜岁月,犹自巍然屹立。如此工程,决非寻常部落所能为,竟隐约有中原夏商筑台遗风。
他低声向周蒙花道:「非亲睹此景,焉能信此蛮荒之地,竟藏如此建制?《拓殖要略》所载先民远徙之事,莫非属实?」
不远处,遗民正行祭祀。他们抬出陶器,满盛玉米与可可,燃松脂生火,青烟直上。几名羽冠祭司以石刀割臂,沥血火中,以为献祭。人群低吟应和,节奏古朴沉厚。